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寫道:“離群索居者,若非神明,即為野獸。”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極度渴望社交,每天迎來送往。有人深居簡出,寧愿與貓狗為伴,也不愿意跟人打交道。
后來我發現,但凡有所成就的,都是那些平時不善交際、獨來獨往的人。
01
- 不是沒有社交的能力,而是沒有逢場作戲的興趣。
大家發現沒有,社交場上有個非常神奇的現象:
兩個人的時候就說真心話,三個人的時候就說場面話,四個人以上簡直就是鬼話連篇。
大部分的社交,其實都是逢場作戲。
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當著你面,講著捧高贊美的話語,背地里卻恨不得捅你一刀。
它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每個人都在扮演著各自的角色,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并非本意的事。
你去參加高端局,飯局表面上是熱鬧的,但其實是某些人的專場。
你也許就是一個“跑腿的”,別人還嫌棄你動作不麻利。
你也許是一個湊數的,多你一個人,還有人嫌棄你礙手礙腳。
所有人嘴里說的都是場面話,給有地位、有權勢的人捧臭腳。
從來沒有人真正記住你,更不會有人在飯局之后還會繼續關注你。
如果你是一個有用之人,你就成了被“阿諛奉承”的對象,大家說一些虛偽的話來討好你。
所有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人聲鼎沸,處處都是巴結的聲音,處處都是恭維的言語。
不同層次的人,參加酒場飯局,面對著不同的待遇。
人際關系講究的,始終是實力、利益。
你有本事,別人就奉承你。你沒有本事,別人就看不起你。
正如《增廣賢文》所言:“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聚會上,人們只會給有錢人敬酒,而不會給窮人敬酒,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真正的強者,都是沉默的。
他們不是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沒有逢場作戲的興趣。
虛假的推杯換盞,不如真實的自我獨處。
與其跟外人逢場作戲,不如回歸到自我的天地當中,過真真實實的生活。
獨來獨往的人,看似很孤獨,但其實他們內心豐富,根本不害怕一個人獨處,甚至非常享受這種清靜。
02
- 生命無需過多陪襯,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人在年輕的時候,特別熱衷呼朋喚友,特別喜歡迎來送往。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世界里就塞滿了人。
可如果你把錯誤的人請進了自己的生命里,是對你生命的損耗。
讓你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變少了;讓你用來提升自己價值的時間,不夠用了。
胡適剛到上海的那幾年,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他結識了一群酒肉朋友。
在狐朋狗友的帶領下,不到兩個月時間,從打牌到喝酒,他一步步全都學會了。
從前愛讀書的他,不再研究學問,大部分時間都和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
看著胡適一天天沉淪下去,他的兩位好友心急如焚。
好友王云武好言相勸,希望他能遷居重新開始,隨后還推薦他去教授國文。
同鄉許怡蓀更是苦口婆心,幫助他改掉壞習慣,讓他安心復習,迎接考試。
就這樣,胡適逃離原來的圈子,開始獨來獨往,潛心鉆研學問,成了一代大家。
到了一定年齡,請務必收起你的人情世故,涼薄一點,冷漠一些。
人活到極致,不是一味地走入喧囂,更不是將太多的人請進生命里。
一個人的成熟不是你有多善于和人交際,而是學會與孤獨和平相處。
榮格說過:向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
與其盲目去迎合別人,擴大社交圈,不如一個人默默前行,提升價值。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這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
03
- 當一個人選擇獨來獨往,意味著他成熟了。
有太多的人,也交了一群朋友,但走到最后,還是選擇了一個人獨來獨往。
不是他沒有朋友,也不是他融不進別的圈子,而是選擇退出所有的圈子。
比起花時間和一群人閑聊,喝酒,吃飯,玩耍,他寧愿選擇一個人待著。
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個人小酌一杯;煩悶的時候,一個人出去走走;空閑的時候,一個人去電影院坐坐。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害怕孤獨,獨來獨往也能從容淡定,說明你真正成熟了。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講到,他有個作家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看到他一個人踽踽獨行的樣子,賈平凹很是心疼,上前安慰他。
結果對方扭頭就走,臨走前扔下一句:我并不孤獨。
多年后,這位作家的新書成了暢銷書,人也越活越精神。
賈平凹終于明白:
“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妒忌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
你若繼續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超趕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崇拜,尊你是神圣。”
當一個人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不喜熱鬧,那么就要恭喜了,這就是高貴的開始。
不要因為沒有人聯系你,認同你,就感到失落,認為人生失敗。
相反,你應該為自己擁有寧靜的獨處時光而感到欣喜,并與孤獨為伴,去發現更好的自己。
音樂詩人李健更多時候喜靜,不喜歡社交應酬。
他熱愛讀書,研究馬爾克斯、村上春樹、木心,讓自己在書海遨游,吸收知識;
他酷愛古典音樂,認為那是所有音樂的一個源泉,每天聽的音樂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樂…
李健曾在采訪中解釋說:
“時間就那么少,你會被很多東西消耗掉。晚上如果我彈琴或是唱歌,可能就會有靈感,這可能就是好作品的雛形。
但如果今晚出去吃飯,那你可能就會錯過機會。”
那些選擇獨來獨往的人,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一個人不懼孤獨,不必在意別人眼光,善于在獨處中修煉自己,那一刻就是他成熟的開始。
那些捱過孤獨,熬過寂寞的人,終將會以一種更高級的姿態,邁向人生的舞臺。
周國平在《獨處是一種能力》中寫到寂寞的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寂寞,安心建立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等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誘發出關于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你把時間放在各種聚會上,成就了聲色犬馬;你把時間放在自己的身上,成就了對自己的洞察和對世界的理解。
永遠不要小看一個獨來獨往的人。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真正清醒的人,是那個一早就選擇獨來獨往的人。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