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內心清凈 辟精神之道
文/吳依兒
指導老師/劉全勝
內心澄凈,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躁,看秋葉不悲,看冬雪不嘆。不為世俗所擾,專注于精神修養,固守心田,培植精神家園,開辟思想之道。
當代青年,義為國之根本,青年理應“修身以為弓”。修身修心,保持內心清凈,加強自身修養。保持一份清凈純潔,尋找內心精神坐標,以此開辟屬于自我的精神涵養天地。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身”。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夯實基礎,實現人生理想。必需從個體做起,注重自身,才能成為更好的人。自古以來,一是以修身為本。孔子言:“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迸Φ丶s束自身,日日克己,那么天下一切都歸于“仁”。致力于修養,雕琢自己,以小積大,才能使自身與社會都清凈。
如若身處與自己觀念不同的社會環境之中,則更需要保持內心的清凈?,F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精神的豐盈比物質富足更加難能可貴。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爆火的“外賣詩人”王計兵,是一位常年在風里雨里奔波的外賣員,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他在每一個生活間隙中堅持寫詩,現已累計寫出超4000首詩歌,并出版了《趕時間的人》與《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兩本暢銷詩集。他熱愛生活,堅定有力的筆觸表達著對平凡生活的洞察與思考,擁有令人震撼的共鳴力量。王計兵于忙碌快節奏生活中,不為欲望驅馳,固守自己的一方清凈地,建設好屬于他的精神家園,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美詩章。
堅持內心信念,也是修養心靈的一種。舉世聞名的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滿社會現實黑暗,在任彭澤縣令80余天后義然棄官歸田。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歸隱田園,飲酒賦詩,揭露時弊,在晉代文壇中獨樹一幟。
現今社會出現對權力和金錢過度吹捧與崇拜現象。網絡上爆火過一則視頻,這一則平平無奇的視頻意外爆火,只源于視頻中出現的“豪宅”定位,這使小部分網友開始對號主無腦吹捧,一味地抬高金錢權力的地位,使內心變得狹礙。與其一味將時間花在崇拜金錢權利上,倒不如回歸自身找尋真正的精神家園,凈化內心,修身養性,提升內在修養品位。
修內心清凈,腳踏實地提升自己。辟精神之道,豐富自己的思想文化沉積。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一定不能被外界利欲所擾,而應專注于個人內心修為,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方精神家園。
(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首發,作者:吳依兒)
作者簡介:吳依兒,廣東省佛山市嶺南美術實驗中學高三3班學生,嶺雅文學社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