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命修身,逐夢造命
——探討高中階段安命、恐命與造命
《黃帝內經》里面有句經典:“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被電影《哪吒》推向浪頭。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無數人心中對命運不甘的火焰,其傳達出的勵志精神令人熱血沸騰。然而,在現實的驚濤駭浪中,真正做到卻談何容易。在探討對待命運的態度時,大致可分為安命、恐命與造命三種,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安命修身,積蓄力量,才是邁向造命的正確路徑。
安命,絕非消極地向命運低頭,自暴自棄,而是清醒地認識自身與現實。高中階段,大家的主要任務是汲取知識,為未來的發展筑牢根基。猶如一顆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中扎根、積蓄養分,才能破土而出,迎接陽光。面對堆積如山的課本和試卷,學生們應把它們當作提升自我的階梯,而非沉重的負擔。如果暫時無法改變高考的競爭環境時,接受它,并通過努力學習,在這既定的規則中脫穎而出,便是安命的智慧體現。
與安命截然不同的是恐命。懷有恐命心態的人,往往被命運的未知所困擾,整日憂心忡忡。他們懼怕失敗,害怕挫折,不敢邁出嘗試的步伐。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這類同學面對難題時,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如何解決,而是擔心自己做不好,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長此以往,他們在恐懼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錯過許多成長的機會。其實,命運并非不可捉摸,過度的恐懼只會束縛手腳,唯有勇敢地正視它,才能擺脫恐懼的枷鎖。
而造命,則是在安命與克服恐命的基礎上,對命運的主動出擊。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了對命運的改寫。司馬遷遭受宮刑后,并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發奮著書,終于完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憑借對音樂的熱愛和頑強的毅力,創作出了震撼人心的交響曲,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他們的成功,源于對命運的不屈抗爭,以及在困境中堅持不懈的努力。
作為高中學生,雖然現階段主要是安命修身,但心中也要懷揣著造命的夢想。在積累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鍛煉自己的能力,改造自我。比如,參加志愿者服務,培養社會責任感與團隊協作精神;參與科技創新比賽,激發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這些經歷不僅能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社會,還能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將來造命做好準備。
安命修身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它讓同學們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造命是這個階段同學們的終極目標,要勇敢地追求夢想、改寫命運。在這過程中,大家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違規違法之事,不盲目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命運的長河中,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祝福深耕學業的莘莘學子都能輕松度過這段人生歷程,達到理想目的(鋼鐵悍馬/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