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你我同行
科創與科普共融
培育創新文化
讓崇尚科學追求創新蔚然成風
講好科技創新“成都故事”、傳遞科學普及“成都聲音”,“聲”入人心傳遞科學精神。4月13日,第10屆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完滿收官。經過層層角逐,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39名科普達人,在成都理工大學傳媒學院藝術大樓實驗劇場“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科普盛宴。
科學精神的傳遞,需要全民參與。從“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從“蛟龍”潛海到“人造太陽”破解永續能源……一項項科技創新創造是科學技術的迭代,也是科學精神的延承。
2025年是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啟動的第十年,也是參賽范圍最廣、參賽選手最多的一屆大賽。經過為期兩天的決賽角逐與較量,最終,青少年組、成人組各有3位選手摘得桂冠,獲得一等獎。此外,兩個組別還分別評出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
科學精神“聲”入人心
科普“名嘴”花落誰家今揭曉
高速磁浮列車的長鼻子、讓汽車喝廢氣的神奇魔法、國產大飛機喝“地溝油”也能飛上天?當超級計算機坐上“筋斗云”……從前沿科技領域到自然探秘,從生命健康到趣味科學……在成人組的決賽現場,2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普達人,圍繞科技、健康、自然、文化等多個領域,從不同維度展現著科學的奧秘。
青少年組的決賽,同樣趣味十足。“上海中心大廈為何能在大風中‘優雅搖擺’?港珠澳大橋為何能抵御臺風?”來自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的8歲小選手余昊宸,以《風洞:地面上的天空,科技騰飛的翅膀》為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風洞的原理及其廣泛應用。“風洞就相當于一個大型風扇,飛機不用上天也可以試飛……”他將復雜的空氣動力學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語言,獲得了現場評委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位小航天迷,他的喜愛是源于一次到科普館的探索。“我去了一次立巢航空博物館,里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很多航空航天知識,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喜歡上了航天。”余昊宸開心地說到。最終,他以全場最高分,拿下了青少年組的“桂冠”。
經過兩天緊張激烈的比拼,大賽各個獎項“花落誰家”揭曉。成人組與青少年組分別誕生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其余選手均獲得優秀獎。此外,大賽還評選出兩名“最具人氣獎”得主,他們將成為科普傳播的新生力量,推動科學知識走進大眾生活。
獲獎名單
妙趣橫生
花式講解彰顯科普魅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油煙是魔不是仙”,身著哪吒服裝,用靈動的順口溜帶來呼吸道醫學知識科普講解的參賽選手是此次大賽成人組一等獎的獲得者——來自華西醫院呼吸科的醫生張健,他借哪吒的三件神器“火尖槍”“混天綾”“乾坤圈”講解了廚房油煙帶來的三大呼吸道危害,用簡單易懂的演示和幽默風趣的順口溜讓觀眾迅速了解了呼吸道疾病的威脅與防治。最終他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生動的講解風格,贏得評委一致好評,拔得成人組頭籌。
作為華西醫院的醫生,張健在完成平時的醫療任務之余,會參與科普知識公眾號文章撰寫,還會聯合其他科室的宣傳團隊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在他看來,科普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讓科學知識走進尋常百姓家,“今天看到有50多歲的教授來參加比賽,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鼓勵。科普事業是持續的工作,我一定會繼續保持工作熱情,為科普事業添磚加瓦。”
在本次成人組決賽的現場,一位穿著警服的參賽選手十分吸睛,他就是來自成都市公安局的鐘亞君,這也是公安系統的選手首次加入到科普講解大賽的參賽行列。
“我平時的工作主要都是警務相關工作,本次來到比賽現場,很榮幸也很開心。參加比賽的選手各有所長,我也學到了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受益匪淺。”鐘亞君談到,“科普講解大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公安工作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做好公安知識的傳播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希望我今天的科普能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未來我也將持續做好公安科普工作,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組決賽新增的評委問答環節,全面考驗選手知識儲備、邏輯思維和臨場應變能力。大賽特別設置的“我秀科普”創意環節也成為一大亮點。選手們借助快板、脫口秀等新穎形式演繹科學知識,讓復雜的科技原理變得妙趣橫生。
科普講解大賽品牌第十年
參賽規模創新高
本屆大賽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主題,吸引了198家單位推選的421名選手報名,參賽規模創新高。據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科普講解賽是組織范圍最廣、參賽選手最多的一屆大賽,從組織單位來看,涵蓋教育、科技、公安、氣象、學校、企業、事業等多種類型單位;從參賽人員結構和年齡來看,參賽人員年齡跨度從7歲到57歲,涵蓋大中小學生、老師、警察、醫護人員、科研人員、公務員等十余個群體,大賽還首次吸引了多名外國留學生報名參賽,十年科普品牌成為了一張城市科普的有“聲”名片。
在活動現場,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鄒方東感慨萬分。他回憶道:“昨天青少年組的小朋友們,雖然年紀小、個子也小,但能量滿滿,表現著實讓我意外!其中有個小朋友講述黃旭華院士的故事,還榮獲了一等獎。講述時,他提到黃院士說的‘只要沉得下去,才能夠浮得起來’,這句話蘊含深刻哲理,將科學家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深深打動了我。”
鄒方東還分享了自己對于科普的看法:“科學普及不應受年齡和行業的限制,它需要大家攜手參與,為創新中國、科普中國貢獻力量。”
“而且,如今選手的水平日益提升,表現形式也比以往豐富許多。他們不再局限于現場講解,還借助道具、開展真實實驗,將科學故事與原理生動地展示出來,讓評委和觀眾印象深刻,理解也更加充分。”
對于科普事業的未來,鄒方東也是期待滿滿:“我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和科普工作,真心期望有更多人投身科普,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希望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領略科學的魅力,感悟科學家精神,為國家科技發展筑牢根基。如今,不同年齡段的參與度都在提高,像今天就有一位50多歲的科學家參與其中,以后肯定會有更多不同年齡段的人加入,這對科普發展大有益處。”
“規模創新高、年齡跨度大……”在今年的比賽現場,還有一個特別的“十年展”,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已走過10個年頭,累計吸引超1500名選手參加。參賽人數從2016年的71人增至2025年的421人,關注度從10萬級增至60萬級,形式也從線下發展到“線上+線下+直播”。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正不斷為成都科普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激發公眾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形成全民參與的創新文化氛圍,也為成都加快建設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增添動力。
賦能科普品牌活動新十年,市科技局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總結辦賽經驗,優化完善賽制和賽程,加強賽事宣傳推廣,強化賽事結果綜合運用,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和推廣科學普及工作。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文字:鄧京昆、楊洋
視頻:于士博
封面/值班編輯:蘇吾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