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清稅孤貧
曹山和尚,因僧問:“清稅孤貧,乞師賑濟!”
山云:“稅阇梨!”
稅應:“諾!”
山曰:“青原白家酒,三盞吃了,猶道未沾唇。”
無門曰:清稅輸機,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來機。然雖如是,且道:“那里是稅阇梨吃酒處?”
頌曰:貧似范丹,氣如項羽。活計雖無,敢與斗富。
清稅和尚問曹山本寂禪師:"我既孤獨又貧窮,請師父救濟我!"
曹山立即呼喚:"清稅大師!"
清稅脫口應答:"在。"
曹山說:"青原山白家的好酒,你已痛飲三杯,卻還說滴酒未沾唇!"
無門慧開評道:清稅為何在禪機交鋒中落敗?曹山以慧眼洞察了他的來意。但即便道理如此,試問:清稅究竟是在何處飲下這三杯酒的?
清稅表面貧窮如東漢清官范丹,氣勢卻勝過西楚霸王項羽;看似身無長物,卻敢與富貴者一較高下!
一
曹山本寂禪師
曹山本寂禪師(840-901)作為曹洞宗實際創立者之一,其禪法體系以“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種墮”為核心,融合了青原系禪法與南岳系思想,形成了“家風細密、言行相應”的獨特宗風。
主張“心佛不二”,反對迷信神通,如“即汝便是”直指人心 ;提倡“異類中行”,如“一劍揮盡六賊,始得和同” ,破除一切知見束縛;強調“無身有事”,即體性空寂而弘法利生,避免沉溺虛無 。
善用矛盾語言(如“青原白家酒三盞”)打破學人邏輯 ;提倡“千日禪修”的苦行傳統,主張“深深海底行”的潛修精神 ;融合青原系“即事而真”與南岳系“自性涅槃”,成為后世東亞禪宗主流 。
二
轉身處見道
清稅自稱"孤貧"并非指物質匱乏,而是暗示求法心切,自認尚未悟道(法貧)。此語暗藏機鋒:既自詡空無一物,卻又向禪師求法,本質是未達"空有不二"之境 。
曹山直呼其名,清稅本能應答的瞬間,已顯露人人本具的佛性(即應答的覺性)。此即《六祖壇經》所言"本自具足"的禪宗核心思想 。這一諾聲,已將最大的寶藏展露無遺。
青原白家酒,青原象征曹洞宗法脈源流(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一系)。三盞酒暗指清稅已多次接觸禪法(如參學、讀經等),卻未真正體悟。曹山此語如同棒喝:你早該覺悟,為何仍向外求?
所謂"吃酒處",實指清稅應答的當下——佛性本自現成,無需外求。正如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佛性時刻不離身,清稅卻在"應答后仍起分別心" 。
此公案體現曹洞宗“于轉身處見道”的家風:從日常問答截斷妄念,令學人于當下頓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