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一點
作者丨尼采
01.
在行動中拋棄
“別干這個!你就死心吧!戰勝你自己吧!”這一類道德說教真討厭;使我稱意的道德是促使我干某事,從早到晚不要考慮別的,不要有別的夢想,只是重復做這事,要專心致志,盡可能獨立完成!
凡是這樣生活的人,他就一個接一個地拋棄不屬于這生活的東西,今天眼看這個、明天眼看那個與他告別,猶如輕風拂動樹梢時紛紛飄落的黃葉,但他毫無怨尤。要么,他根本就無暇顧及這些東西的離去,因為他的眼睛只盯著自己的目標,永遠前瞻,不旁騖,不后顧?!拔覀兊男袆記Q定我們拋棄什么,我們在行動中拋棄?!蔽液芟矚g這句話,這也是我的見解。但我并非刻意追求貧乏,而是不喜歡那些屬于否定性質的道德,即否定本性和否定自我的道德。
02.
兩位幸福的人
此人雖年輕,卻擅長在生活中即興表演,對此,老于鑒賞的觀眾也驚愕不已。盡管此人一直在做大膽冒險的表演,但似乎從未失手。人們不禁想到擅長即興表演的音樂大師,聽眾覺得他們的手有如神助,是不會出錯的,縱然也出錯,也和凡人一樣。可是他們技術嫻熟,能急中生智,情緒一來,手指一動,就可以把偶然出錯的音調敷衍過去,并注入主題結構中,還賦予這紕漏以新的含義和神韻。
這兒還有一位,情形截然相反。凡是他決意做的,計劃做的,都基本上遭到了失敗。對此,他也難免沮喪,失敗也曾將他逼到懸崖邊,幾近毀滅。如果說他終于擺脫了厄運,但所受的損害也絕非微不足道。你以為他們很不幸吧?可他早已打定主意:不必過于看重自己的希望和計劃,他對自己說:“這個失敗了,也許那個就會成功;總體上看,我對失敗的感謝應超過對成功的感謝。我是否生來就是固執的人,頭上長角的人呢?我的生活價值、生活成果在另外的地方,我的自尊心和痛苦也在另外的地方。我從中明白了更多的東西,就因為我常常差點失去生活,也正因為這樣,我比你們所有的人從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東西!”
03.
像藝術家學什么
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本來不美、不吸引人、不值得貪求之物變美、變得吸引人、變得令人貪求呢?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向醫生學習,比如,醫生把苦的東西稀釋,把酒和糖放進混合杯里,不過還可以向藝術家學得更多,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不斷致力于這類藝術的創造。
與事物拉開距離,直至看不見它們;或者為了看清楚事物而追加補看;或者變換角度觀察,從橫截面觀察;或者把事物放在某個地方使其產生部分變形和偽裝;或者做透視法觀察;或者用有色玻璃觀察,在夕陽余暉里觀察;或者賦予事物一層不完全透明的表層。凡此種種,我們都應該向藝術家學習;豈止是學習,我們應該比他們更聰明才是,因為他們美好的力量一般隨著藝術的終止而終止,我們呢,我們要成為生活的創造者,尤其是創造最細微、最日常的生活。
04.
必須學會喜歡
我們對待音樂,首先必須學會把晤音樂形象和旋律,學會把它當作一種孤立和隔絕自我的生活,然后還需要良好意愿,做出努力,方能接受它。盡管它陌生怪異,他們仍然對其意境和表現方式保持忍耐,對其神奇保持慈善心態,久而久之,我們終于習慣它了,我們期望它了,缺少它時,就若有所失;于是,它也就源源不斷地施展其魅力和強制,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我們最終愛它,對它俯首貼耳,心醉神迷,乃至不知世上還有什么更美妙的事物。
我們就這樣學會了喜愛音樂,對其他事物也是一樣。我們總是對陌生怪異的東西保持良好的意愿、忍耐、謙遜和溫和的態度,因而最終獲得激賞;陌生怪異之物慢慢拋卻面紗呈現新奇的、無可言狀的美,這是它對我們殷勤好客的酬謝。
凡是自愛的人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學會喜愛的,舍此別無他途。人,必須學會喜愛。
05.
打破愚昧
有人振振有詞且頑固地鼓吹一種信念:個人本位主義是卑鄙齷齪的。這信念顯然給個人本位主義造成了損害(而有利于群體本能意識),因為它抽掉了個人本位主義中良好的意識,認定它是萬惡之源。
“個人主義是你一生的不幸”,幾千年來就是這樣對人說教的,可正如上述,這剝奪了個人主義的許多智慧、歡樂、想象力、美,而使它丑化、愚化和毒化!相反,古代哲學教導人們認識不幸的原因則完全不同,從蘇格拉底起,思想家們教誨說:“你們沒有思想、愚昧、按常規得過且過,從屬于鄰人的意見,這就是你們少有幸福和歡樂的原因了,而我們思想家才是最幸福和歡樂的。”
在此,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反愚昧的教誨是否比那種反個人主義的說教理由更充分些,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教誨抽掉了愚昧意識中那自視良好的一面,這些哲人打破了愚昧。
06.
何謂“認識”
斯賓諾莎以其特有的樸實而高超的方式說:“不要嘲笑,不要哀嘆,不要鄙視,而要理解!”那么,這“理解”到底與前三者——我們立即就能感知的——有何不同呢?它是嘲笑、哀嘆和鄙視這些相互對抗的本能欲望所產生的結果嗎?在產生一種認識之前,每一種本能都必然首先對這一事物或所發生的情況提出單方面的看法,然后,各種單方面的看法彼此斗爭,從斗爭中產生折中,達到平衡和各方的認同,達到公平和契約。這些本能借助這公平和契約便能保存自我,維持彼此的權利。我們只明白了這一較長過程所達到了最后和解與結論,并據此認為,所謂理解,實則為一種和解的、公平的、良好的、本質上與本能完全相反的東西,只不過是各種本能相互之間的某種關系罷了。
長久以來,人們把有意識的思考視為思考的全部?,F在我們才逐漸明白,思維活動大部分都是在我們無意識、無知覺中進行的;但我們還認為,這些相互斗爭的種種本能彼此是十分的敏感,并力圖給對方增加痛苦。這就是思想家們往往會突然感到精疲力竭的根源所在了。不錯,在我們的內心也許潛藏著英雄氣概,但它絕非是斯賓諾莎所說的神圣的“永自安眠”的東西。
有意識的思考,特別是哲學家有意識的思考,其實是一種最軟弱,因而也是相對最溫和、最寧靜的思考方式。如此看來,對于認識之特性的理解,最容易出錯的就是哲學家了。
07.
什么是“偉大”
假如一個人在內心沒有給自己增添巨痛的力量和意志,他如何能成就偉業呢?人能吃苦,這實在微不足道,連柔弱的婦人、乃至奴隸在這方面也有不同凡響的表現。但是,倘若給自己增加巨痛、聽見巨痛的呼號卻不被巨痛和不安所毀,這樣的人才堪稱偉大!
尼采|著
文章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尼采四書”
↓點擊訂購↓
聽哲學獨家資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圖掃碼回復:福利資源
視頻課!上新!
《哲學100問》
西方哲學史視頻課
0基礎小白首選丨啟迪思維
邏輯圖動起來了,太好理解啦!
視頻課 · 更形象 · 易理解
第1季:從古希臘到黑格爾
核心流派
古希臘哲學丨基督教哲學丨唯理論丨經驗論丨法國啟蒙哲學丨德國古典哲學
核心哲學家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 芝諾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馬可·奧勒留 奧古斯丁 培根 笛卡爾 萊布尼茨 休謨 盧梭 康德 黑格爾
核心話題
世界的本原丨芝諾悖論丨精神助產術丨理想國丨精神戀愛丨形而上學丨幸福論丨上帝之光丨文藝復興丨心物關系丨宇宙模型丨最好的世界丨社會契約丨三大批判丨人的自由丨道德律令丨絕對精神
掃碼學習
上圖掃碼-立即訂購
聽課方式:下載小鵝通 APP (永久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