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美貿易戰迎來歷史性時刻: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華商品關稅從104%飆升至125%,創下美國現代貿易史最高紀錄。
幾乎同一時間,美軍宣布在太平洋集結海陸空、太空軍等六大軍種,啟動代號“閃電風暴”的大規模軍演,五角大樓直言“這是在為與中國開戰做準備”。
面對雙重施壓,中國外交部撂下硬話:“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徹底失控。自4月8日宣布加征50%關稅后,疊加此前針對芬太尼等產品的特別關稅,美國對華綜合稅率達到驚人的145%。
這意味著,一臺成本500美元的美國進口醫療器械,到岸價將暴漲至1225美元。
中國商務部當天反擊,將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從34%提升至84%,并對12家美企實施稀土出口管制——這些企業涉及戰斗機發動機和半導體材料生產,直接打擊美國軍工和科技產業鏈。
貿易專家指出,當關稅超過100%時,兩國貿易實質上已進入“斷交”狀態。
202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尚有6882.8億美元,但今年一季度驟降62%,大豆、汽車零部件等商品交易幾近歸零。
更危險的是,美國將75個未參與反制的國家列入“關稅豁免白名單”,卻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傳統盟友維持高額關稅,試圖分化國際陣營。
關稅戰施壓無效,美軍開始亮出底牌。
4月9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博伊爾宣布,將在太平洋舉行“史上最大規模聯合軍演”。這場代號“閃電風暴”的演習有三大危險信號:
兵力部署空前:集結300架戰機(含48架F-35)、3個航母戰斗群及25個軍事基地兵力,模擬攻擊西太平洋“戰略要地”;
作戰概念激進:首次整合太空軍衛星、陸軍“堤豐”導彈系統與海軍陸戰隊登陸部隊,演練“分布式殺傷鏈”戰術,目標直指解放軍“區域拒止”體系;
盟友深度捆綁:日本派出“出云”號準航母,澳大利亞提供科科斯群島基地,菲律賓更在呂宋島永久部署美軍中程導彈。
五角大樓文件顯示,此次演習重點課目包括“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和“島鏈防御體系破解”,甚至計劃擊沉一艘模擬中國055型驅逐艦的靶船。
美軍將領稱:“我們要讓中國明白,在太平洋對抗美國沒有勝算。”
面對軍事訛詐,中國亮出兩張王牌。
第一張牌:戰爭動員潛力。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測算,中國造船業產能是美國的232倍,2024年下水軍艦總噸位達24萬噸,相當于美國4年產量。更讓五角大樓焦慮的是,中國民船廠可在戰時每月改裝20艘武裝貨輪,而美國只剩4家能造軍艦的船廠。
第二張牌:戰略武器威懾。東部戰區近日高調試射東風-26導彈,這款射程4000公里的“航母殺手”可覆蓋關島美軍基地。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火箭軍擁有2000枚中程導彈,而美國受《中導條約》限制至今未列裝同類武器。
“美國軍費漲到1萬億美元也填不平工業窟窿。”國防部發言人直言。數據顯示,美國造一枚“戰斧”導彈需18個月,而中國同類型鷹擊-21反艦導彈產能達年產1200枚。
當前局勢與1930年代驚人相似。1930年美國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進口稅推高至53%,導致全球貿易額暴跌66%,間接引發二戰。
如今特朗普關稅政策已引發歐盟25%、東盟15%的報復性關稅,世界銀行警告:若沖突持續,2025年全球GDP增速或將跌破2%。
更危險的信號來自金融市場。4月10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暴跌7.2%,創2020年熔斷以來最大跌幅;中國A股國防軍工板塊卻逆勢上漲4.8%,北方導航、中船防務等多股漲停。
資本市場的選擇,折射出國際社會對雙方耐力的預判。
美國的軍事冒險正遭遇盟友掣肘。原定4月21日美菲“肩并肩”軍演中,美軍要求試射“堤豐”導彈系統,但菲律賓最后關頭取消該課目——此前中國在黃巖島部署22艘漁船,馬尼拉擔心激化沖突。
歐盟的態度更讓美國寒心。4月1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美國農產品加征25%報復性關稅,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批評:“我們不能一邊被美國征稅,一邊替他們打仗。”德國智庫測算,若中美開戰,歐洲汽車業將損失3800億歐元,遠超烏克蘭危機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