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之后,傳說時代結(jié)束,半信史時代開始:起自公元前23世紀,終于公元前9世紀,約1500年。
半信史時代中,事實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分已得到考古學家發(fā)掘物的支持。但屬于神話傳說的史跡,仍然不少,有時很容易分辨,有時混淆過度,無法澄清。
半信史時代是一個松懈的時代,往往一連數(shù)百年一片空白。在此漫長的歲月中,黃河中游和渭河下游地區(qū),順序的興起三個王朝:
1、夏王朝,紀元前23世紀建立;
2、商王朝,紀元前18世紀建立;
3、周王朝,紀元前12世紀建立;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現(xiàn)象,即每一個政權(quán)建立時,都要宣布一個專屬于自己政權(quán)的國號,當這個政權(quán)統(tǒng)治全國的時候,國號就成了王朝號。
所以,分裂時代和混亂對代,國家林立,我們只好使用國號。全國統(tǒng)一時代,我們則使用王朝號。但必須了解,在中國歷史上國號跟王朝號沒有分別。
夏、商、周三個王朝是銜接的,史學家稱為“三代”。
01、大禹時代
姒文命(大禹)繼承了姚重華(舜)的位置,于公元前2205年建立夏王朝,稱為禹帝,即天神般的君主。把首都設(shè)在安邑(山西夏縣)。
姒文命決心使自己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元首,不久他就召集全國各部落酋長到涂山(陜西潼關(guān))開會,稍后又在會稽(河南伊川)舉行第二次大會,霉運當頭的防風部落(太湖流域)酋長到的太遲,姒文命就把他殺掉了。
但姒文命并不是一個殘暴的人,他具有洞察入微的智慧。有一天,有人呈獻給他一壇美酒,他喝得酩酊大醉,醒來后對大臣們說:“酒太好了,正因為如此,后世一定有人為了它家破國亡。”
他下令禁酒。但酒是世界上誰都無法禁絕的東西之一,于是姒文命的話在歷史上不斷應(yīng)驗,多少王朝帝國,包括他的夏王朝在內(nèi),最后都因君主沉醉在酒中而亡。
姒文命把全國分為五個“眼”(區(qū)域),以首都安邑(山西夏縣)為中心,250公里以內(nèi)是“甸眼”,由君主直接治理,人民直接向君主納稅。
500公里以內(nèi)是“侯眼”,君主不直接治理,而僅控制酋長,由各酋長定期向君主進貢。
750公里以內(nèi)是“綏服”,在這個區(qū)域里,君主已沒有力量,但求天老爺保佑蠻族不要作亂,就心滿意足了。
1000公里以內(nèi)是“要眼”,這地區(qū)的人民根本不知道有中國。
1000公里以外是“荒眼”,完全是陌生的蠻族和化外之民。
除了以統(tǒng)治力量的強弱,作為標準的“眼”(區(qū)域)外,另有行政區(qū)域的劃分。姒文命把中國分為九州:
1、冀州,河北平原與山西高原。
2、袞州,黃河與濟水之間。
3、青州,山東半島。
4、徐州,黃河淮河平原。
5、豫州,中原。
6、雍州,關(guān)中與隴西。
7、梁州,秦嶺以南與四川盆地。
8、揚州,長江下游。
9、荊州,長江中游。
這是中國把行政區(qū)域正式稱為“州”的開始,九個州的州名,以后一直沿用,部分到現(xiàn)在仍在,只是所轄的區(qū)域卻越來越小,最后小到只不過一個城市。(編者注:現(xiàn)在占主導(dǎo)地位的看法是,九州是到戰(zhàn)國時才有的觀念。夏有九州是后人對歷史的附會。)
夏九州示意圖
02、后羿奪位
姒文命在位只8年,紀元前2198年,他100歲時,出巡到會稽(河南伊川),死在那里。兒子姒啟繼位。
有扈部落(渭河流域中下游)首先不服,宣布獨立,姒啟就向它進攻,并在甘邑(陜西戶縣)會戰(zhàn),有扈部落失敗。
姒啟的勝利穩(wěn)固了自己的地位,也確定了另一件事:
疑云重重的禪讓方式取消,恢復(fù)了黃帝王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
姒啟死后,兒子姒太康繼位。
姒太康愛好打獵超過愛好政治,他最后一次打獵時,大概興致太高,打昏了頭,一直打到黃河以南。 有窮部落(河南洛陽南)酋長后羿乘著軍民的憤怒,發(fā)兵切斷了他的歸路。
姒太康在他的軍隊潰散后,逃到斟鄩(今河南省登封縣西)。 后羿立姒太康的弟弟姒仲康繼位,大權(quán)當然握在后羿之手。
后羿是一位傳奇人物,也是中國最早的神射手,百發(fā)百中。他的妻子嫦娥,是歷史上最早的美女之一。
我們在第一篇文章介紹昆侖山時,曾述及女神王母娘娘贈給后羿一顆長生不死藥的故事。事情因此發(fā)生,嫦娥乘著丈夫不備,偷偷地把它吃掉,吃下去后,果然脫胎換骨,身體變輕,能夠飛翔起來。
(編者注:射日的后羿與奪位的后羿應(yīng)該不是一個人,射日的后羿應(yīng)該更早,屬于上古時代的人物。不過,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本來就少,在這里就不較真了,姑且聽之吧。)
她一則害怕丈夫發(fā)覺后向她追究,二則對這個人人都必然死亡的世界,也無所留戀,于是她飛到月球上去居住。據(jù)說,她現(xiàn)在仍住在那里,陪伴她的只有她帶上去的一只她最喜歡的小白兔。
二十世紀時,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把這個美麗的神話畫面,破壞無余。因之神話學家只好說每當太空人登上月球時,嫦娥就把她跟她的小白兔所住的廣寒宮,用法術(shù)暫時隱蔽起來。
姒仲康死后,兒子姒相繼位。后羿不再高興總在幕后,就把姒相驅(qū)逐下臺,自己坐上寶座。
姒相向東逃亡,投奔遙遠的斟灌部落(河南清豐)。
不過后羿并不是一個十分有機心的人,信任認為最忠心的大將寒浞,把兵權(quán)交給他。結(jié)果寒浞發(fā)動兵變,殺死后羿,寒浞即位。
寒浞娶了后羿的妻子——自然已不是嫦娥了,生下兩個兒子。等到這兩個兒子長大,他派他們出兵討伐斟鄩、斟灌,把兩個部落滅掉。
逃到斟鄩的姒太康早已逝世,逃到斟灌的姒相則在這一次戰(zhàn)役中被殺,他那懷了孕的妻子從墻洞中逃走,生下遺腹子姒少康。
姒少康長大后,東奔西跑,最后投奔蒲阪(山西永濟)的虞部落(就是姚重華所屬的部落)。
此時,虞部落酋長是姚思,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并給他一塊田讓他耕種。
姒少康不甘心當一輩子農(nóng)夫,秘密號召夏部落中仍懷念他父親、祖父的遺民,集結(jié)了500余人。
當公元前22世紀結(jié)束時,姒少康正日夜操練人馬,準備恢復(fù)河山。
與此同時的西方世界是,公元前2123年(夏王朝第七任帝寒浞在位),閃民族另一位首長漢謨拉比,征服阿卡德蘇美爾帝國,建立巴比倫帝國。公元前2100年,漢謨拉比大帝頒布《漢謨拉比法典》282條,刻在巴比倫城綠玉圓柱上,是人類第一部較完備成文法典。
03、夏朝全盛時期
公元前21世紀唯一的一件大事,是姒少康反攻復(fù)國,大功告成,夏朝進而進入全盛時期。
公元前2079年,姒少康準備成熟。蒲阪(山西永濟)跟安邑(山西夏縣)相距不過100公里,那時還沒有城寨溝壕之類的防御工事,所以當姒少康從他的根據(jù)地向首都發(fā)動奇襲時,很快地就沖進皇宮把寒浞殺掉,成功地奪回他父親、祖父所失去的寶座。
姒少康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不衰。尤其當一個政權(quán)受到嚴重打擊,失去大量疆土,岌岌可危時,一定會強調(diào)這個故事,用以鼓勵士氣和增加信心。
04、夏亡商立
歷史寂寞了200余年。
公元前19世紀末葉的公元前1819年,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姒履癸即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夏桀。
姒履癸文武全才,赤手空拳可以搏斗虎豹,看起來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歷史說不是,而是稱桀文武雙全,卻荒淫無度,暴虐無道。
公元前18世紀一開始,商部落(山東曹縣)酋長子天乙(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的力量,已經(jīng)強大,他覬覦姒履癸的高位。
而姒履癸卻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到暴虐和享樂上,他把王宮改建得更豪華,用黃金鑄成的柱子,就有九個。
他又發(fā)明一種酷刑,稱為“炮烙”,在銅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
姒履癸最喜歡看別人受這種酷刑時掙扎悲號的慘狀。有一天,他一面看,一面問他的大臣關(guān)龍逢是不是快樂,關(guān)龍逢說:“這種作法,好像春天走在薄冰上,危在眼前。”
姒履癸冷冷地說:“你只知道別人危在眼前,卻不知道自己危在眼前。”下令把關(guān)龍逢炮烙處死——關(guān)龍逢就這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因進忠言而被殺的高級知識分子。
姒履癸最寵愛他的妻子施妺喜,施妺喜高興聽綢緞撕裂時發(fā)出的聲音,姒履癸就命宮女在她身旁日夜撕裂綢緞。
皇宮之內(nèi),肉堆積的跟山一樣,在一個足有五平方公里的巨大池塘里,盛滿美酒,酒波浩蕩,可以行駛船只。每次宴會時,都有三千余人,像牛群飲水一樣,在鼓聲中一齊從岸上伸下脖子狂飲。
大禹對酒所作的那一段評論,仍在我們耳際,但他的子孫卻忘了個凈光。
有莘部落(山東曹縣西北莘家集)酋長伊尹警告姒履癸:“你再不接受規(guī)勸,恐怕會亡國。”
姒履癸大怒說:“你又妖言惑眾了,人民有君主,猶如天空有太陽。太陽亡,我才亡。”
于是全國人民喊叫說:“太陽,你快亡吧,我們跟你一塊亡。”
姒履癸后來發(fā)現(xiàn)了商部落酋長子天乙有點不可靠,遂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子天乙逮捕。 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把他釋放。
公元前1766年,子天乙發(fā)動攻擊,一直攻到首都安邑(山西夏縣),在鳴條(河南封丘)把夏軍擊潰。
姒履癸被俘,被放逐到荒遠的南巢(安徽桐城)。
夏王朝建立440年,到此覆滅。
姒履癸消失了,但子天乙加到他頭上的稱號“桀帝”,卻流傳下來。
桀帝,即兇暴的君主之意。
夏王朝既亡,子天乙稱自己的政權(quán)為商王朝,把首都建在他部落的根據(jù)地毫邑(山東曹縣)。
他之所以成功,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他跟當時最強大的有莘部落酋長伊尹締結(jié)聯(lián)盟。伊尹本是忠于夏王朝的,但姒履癸把他逼反,他便轉(zhuǎn)過來跟子天乙合作。如果沒有伊尹的合作,子天乙不敢單獨行動。
二,子天乙的卓見使他一直掌握主動。當聯(lián)軍總攻時,正逢夏王朝大旱,這雖然是一個好機會,但商部落地區(qū)同時也在大旱,他的人民反對冒險,子天乙因已經(jīng)跟有莘部落約定會師日期的緣故,堅持出兵。
三,子天乙宣傳戰(zhàn)的成功。以上所敘述的姒履癸的暴政,使人民產(chǎn)生憤怒的力量。同時子天乙又強調(diào)種種美德,如他曾禁止四面下網(wǎng)捕鳥之類,形容他的仁慈,不僅及于人類,而且及于其他生物。
所以子天乙當了天子后,號稱成湯帝,即救苦救難的君主。
子天乙逝世后,兩個兒子先后繼位。
公元前1748年,三任帝子仲壬逝世,元老政治家伊尹把法定繼承人子天乙的孫兒子太甲,放逐到桐邑(河南虞城),而自己攝政朝局。
但子太甲不像被后羿趕下臺的姒相那么軟弱,他在桐邑秘密準備了七年,于公元前1741年,奇襲毫邑(山東曹縣),奪回王位。
(編者注:另有史書說,不是太甲奪回王位,而是太甲在反思數(shù)年,悔過自責后,伊尹將他迎回。但不管真相如何,伊尹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權(quán)臣,與后世的霍光并稱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quán)臣攝政廢立帝王。)
05、商王朝社會形態(tài):一夫一妻
子太甲之后,商王朝在政治上沒有再發(fā)生波瀾。
商王朝社會最初以游牧及商業(yè)為主,后來逐漸也從事農(nóng)業(yè)。他們有一個日益擴大的中央政府,政府中設(shè)有負責多方面復(fù)雜事務(wù)的各種官員,諸如:御史(交通部長)、太宰(內(nèi)政兼外交部長)、太史(天文兼祭祀部長)。
中央政府之下,那時還沒有地方政府的設(shè)置,而由君主直轄各個部落。
軍事行動,只有君主一個人可以決定。商王朝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部隊,操作弓箭戈矛之類的新式武器,使以拋擲石頭為主要戰(zhàn)事工具的夏王朝,無法抵抗。
鳴條會戰(zhàn)時,子天乙率領(lǐng)的遠征軍,達5000人之多,這是當時所能集結(jié)的最龐大的兵團。
天子是國家的最高元首,商王朝在初期時,帝位傳承是按照兄終弟及來的,即是傳給弟弟的,最后由最幼的弟弟再傳給長兄的長子,或逕行傳給自己的兒子。
無論貴族或平民,大多數(shù)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無妾制時代,所以商王朝的宮廷比較簡單,家庭生活也比較融洽。
一直到后期,大概公元前15世紀之后,多妻或一妻多妾現(xiàn)象才開始普遍。
商王朝人民崇拜祖先,因為崇拜祖先,所以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神靈,并連帶崇拜鬼魂所居住的山岳河流。
無論大事小事,從戰(zhàn)爭征討到疾病婚嫁,都要征求祖先的意見,即向鬼神請示。請示的方法依靠占卜,占卜必須在隆重的祭把典禮中舉行,才能得到祖先的喜悅和賜福。
于是祭祀遂成為國家的第一級要政,比軍事政治都重要。
商王朝已能夠使用文字,他們把占卜的結(jié)果,也就是祖先鬼神的重要指示,刻在烏龜甲殼上或其他獸類骨骼上,作為記錄保存。
十九世紀末葉,這些甲骨被人從商王朝故都之一的殷邑(河南安陽),挖掘出來,考古學家稱之為“甲骨文”,它的內(nèi)容則稱之為“卜辭”,成為最珍貴的中國原始社會的史料。
商王朝的命運似乎一直坎坷,主要的是黃河不斷泛濫,使他們不得不常常搬家,在立國的662年期間,遷都即達六次之多,成為王朝中最大的事件:
自從五遷到殷邑(河南安陽)之后,商王朝也同時稱為殷王朝,或合并稱為殷商王朝。當十九世紀在此挖掘出甲骨文時,稱之為殷墟,即殷王朝故都的廢墟。
商王朝那種崇拜祖先和祭把各種鬼神的意識形態(tài),它的后繼王朝全盤接受,并一直留傳下來,成為中華人不可破的風俗習慣之一。
06、公元前17世紀-前13世紀
公元前17世紀-前13世紀的中國,沒有重要的歷史記載。而同世紀的西方世界卻很熱鬧:
公元前1650年(商王朝八任帝子小甲逝世,九任帝子雍己繼位),希伯來部落酋長亞伯拉罕率領(lǐng)他那疲憊饑餓的部落,從阿拉伯半島,進入埃及,在埃及定居。
公元前1220年(商王朝二十六任帝子廩辛逝世,二十七任帝子庚丁繼位),希伯來部落酋長摩西率領(lǐng)他的人民,從已居住了430年的埃及出走,進入牛奶與蜜的迦南地(巴勒斯坦)。
在西奈山上,上帝耶和華親自授給摩西刻著《十誡》的金牌,信奉一神的猶太教自此誕生。
07、公元前12世紀
一連500年都很平靜,但到公元前12世紀,發(fā)生了傳奇的史跡。西方和中國,同時出現(xiàn)了兩位絕色美女,也同時引起兩場流血和覆國的戰(zhàn)爭。
西方美女海倫,是希臘斯巴達王國的皇后,但她卻跟土耳其半島上特洛伊王國的王子帕里斯私奔。這對希臘人民是一種絕大的恥辱,于是各城邦組織希臘聯(lián)軍,進攻特洛伊。
自公元前1194年開始,歷時11年,雖然希臘神話時代的神祗,幾乎全部出動助戰(zhàn),卻不能取勝。當戰(zhàn)爭進行到第10年時,海倫親自出來勞軍,戰(zhàn)士們震驚于她的美貌,失聲說:“我們?yōu)樗俅?0年也值得。”
最后,到了公元前1184年,希臘聯(lián)軍乞靈于詭計,他們偽裝撤退,留下一個巨大的木馬,里面滿裝著希臘突擊隊。特洛伊人貪心地把這個木馬當作戰(zhàn)利品運到城中。特洛伊城終告陷落,海倫被搶回去。
東方美女蘇妲己。事實上她姓己,名妲,蘇部落酋長的女兒。
她的遭遇沒有海倫那么富于詩意,她是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受辛(就是商紂王啦)的妻子。
商王朝到了后期,一個純農(nóng)業(yè)的周部落,在渭河流域的關(guān)中地區(qū),悄悄強大,并逐漸向東發(fā)展。200年前的公元前14世紀時,已進抵岐山(陜西岐山),到了公元前12世紀的時候,更進抵豐邑(陜西長安西南)。
跟當初商部落對夏王朝虎視眈眈的情形一樣,現(xiàn)在周部落也對商王朝虎視眈眈。
實際上,身為末代君主的子受辛,和夏朝末代帝王夏桀一樣文武雙全,見多識廣且力大無窮,不用武器,僅憑雙手就可以格殺猛獸,又能把九條牛倒拉著走。
但他也和夏桀一樣荒淫。
蘇妲己在他寵愛下,共同掌握政權(quán)。宮廷建筑一日不停,僅只“瑤宮”“瑤臺”,就興建了七年。王宮中的肉像山林一樣堆著,酒不是盛在瓶子里,而是盛在池子里。每次宴會,都七晝七夜大吃大喝,沉醉不醒,以致大家都忘掉是什么日子。
子受辛跟蘇妲己同時還是一對虐待狂的夫婦,有人赤腳走過結(jié)冰的小溪,子受辛夫婦命人敲碎他的腳骨,研究他為什么不怕冷;女人懷孕,子受辛夫婦又下令剖開她的肚子,看看胎兒是什么模樣。最后,子受辛也發(fā)明了“炮烙”酷刑,鎮(zhèn)壓日益增加的逃亡和反抗情緒。
子受辛有三個忠心的大臣:九侯、鄂侯、姬昌。九侯的女兒是子受辛的妃子之一,但是她不善于承仰顏色,子受辛就把她們父女剁成肉醬。鄂侯據(jù)理力爭,也被剁成肉醬。姬昌聽到消息,嘆了一口氣,于是姬昌也被逮捕囚禁。
姬昌就是周部落酋長,他的部落因他有很高的才干而尊稱他是圣人。他被囚禁三年,子受辛還把他的兒子姬考處決,做成肉羹給姬昌吃,姬昌只好吃掉。
子受辛得意的宣稱:“誰說姬昌是圣人,連自己的兒子都吃。”
等到周部落獻上大批名馬、美女、珠寶后,子受辛才把姬昌釋放。
姬昌回去后不久就逝世了,他的兒子姬發(fā)即位,積極備戰(zhàn)。
商王朝大臣祖伊向子受辛提出警告,子受辛說:“我應(yīng)天命而生,不同于普通人,有什么可怕的。”
他的叔叔子干,也進言規(guī)諫,子受辛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你好像是圣人,不知道有幾竅。”下令把子干的心挖出來察看。
最后的日子終于來到,公元前1122年,周部落跟它的聯(lián)盟部落,在盟津(河南孟津)會師,渡過黃河,向行都朝歌(河南淇縣)進攻。
子受辛也集結(jié)他的軍隊迎擊,兩方的主力在朝歌西南20公里的牧野(河南衛(wèi)輝)決戰(zhàn),這時周兵團只45000人,商兵團卻有70萬人,但商兵團人心離散,結(jié)果大敗。
子受辛逃到滿堆著金銀財寶的鹿臺,縱火自焚而死。
姬發(fā)以征服者姿態(tài),進入朝歌。首先向已燒焦了的子受辛的尸首射了三箭,再用劍砍作數(shù)段,斬下頭顱,懸掛到大白旗上示眾。
蘇妲己聽到兵敗的消息,即時自殺。姬發(fā)也向她的尸首射了三箭,把頭斬下,懸掛到小白旗上示眾。
關(guān)于蘇妲己,民間卻有另外一種傳說:她并沒有自殺,而是自信魅力能夠拯救自己。想不到他遇到的對頭是已經(jīng)90歲而又鐵石心腸的周兵團總司令姜子牙,終于下令把她綁赴刑場處斬。
可是,她太美麗了,劊子手們無不失魂落魄,不忍下手。姜子牙就親自執(zhí)行,他自己也遇到同樣困難。最后他下令把蘇妲己美麗的面容用布蒙起來,才把她殺掉。
海倫的故事,到了公元前9世紀,產(chǎn)生荷馬的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蘇妲己的故事,直到公元后15世紀,才產(chǎn)生許仲琳寫的文學價值很低的小說《封神榜》。
子受辛的叔父子胥余于朝歌陷落時,逃到朝鮮半島,建立朝鮮的第一個王朝,稱箕子王朝,也稱箕子朝鮮。
隨著子受辛之死,商王朝滅亡,立國662年。
子受辛被稱為紂帝,即殘害忠良的君主。他的罪狀跟夏王朝亡國之君姒履癸的罪狀,像是從一個模子澆出來的,當然也可能真是如此。
不過,炮烙酷刑是姒履癸發(fā)明的,已登記有案,宣傳家大概一時情急,忘了600年前的往事,又讓子受辛再發(fā)明一次。
08、周王朝的制度:封建、傳嫡
姬發(fā)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陜西西安西),拋棄“帝”的稱謂,改稱為“國王”,被人們尊稱為“天王”,這顯示一個迥異于前代的新時代的開始。——姬發(f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國王。
周王朝初期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對商王朝大多數(shù)的意識形態(tài),尤其是祖先崇拜,在相當尊崇的態(tài)度下,都承襲下來。
但對商王朝的遺民,卻是一副猙獰的面目。只有一小部分,即居留朝歌的那個貴族支派,命子受辛的兒子子武庚繼續(xù)擔任首領(lǐng),遷到商丘(河南商丘)。其他散居各地的商王朝的遺民,卻沒有這種好運,他們的財產(chǎn)被沒收,男女老幼全部淪為頸子上系著繩索的奴隸。
周王朝的社會結(jié)構(gòu),分為四個階層:
國王高高在上,當然最為尊貴。
其次是貴族,包括諸侯(封國君主)、卿(政府最高級官員)、大夫(政府次高級官員)、士(武官)。
再其次是平民,即自由民,被稱為“庶人”。
最低一級是奴隸,即商王朝遺民跟其他被征服的部落或俘虜。
任何國家的奴隸都是悲慘的,中國的奴隸亦然。他們是人類中最不像人類的動物,身體和生命都沒有保障。
階層間的界限,不但是絕對的,也是莊嚴的,不允許逾越。這是周王朝從商王朝繼承下來的事物之一,周政府除了用法律控制這種形態(tài)外,還特別制作禮教——若干世紀后,又稱為名教,用教育的方法,以分別貴賤,使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永遠是平民、奴隸永遠是奴隸。
使奴隸們以及平民們了解,如果不安份守己,企圖逾越已定的界限,不但違犯了法律,要受嚴厲的制裁;同時也違反了禮教,要被人所不齒。
在這種社會基礎(chǔ)上,周王朝創(chuàng)立了它的封建政治制度。
周王朝王畿和封國示意圖
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態(tài)是,由元首分封貴族到各地建立封國,統(tǒng)治平民和鎮(zhèn)壓奴隸。
周王朝的國王先以首都鎬京(陜西西安西)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塊廣大的土地,稱為“王畿”,由國王直接統(tǒng)治。而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
封國的面積很小,20個或30個封國聯(lián)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對封國可以完全控制。
諸封國像群星捧月一樣,環(huán)繞拱衛(wèi)著王畿。封國君主對封國內(nèi)的平民奴隸,具有絕對的權(quán)力;對國王則每年到首都覲見(入朝),用進貢代替賦稅。當中央政府征兵從事戰(zhàn)爭時,封國君主有率領(lǐng)部隊,聽候調(diào)遣的義務(wù)。
封國君主,絕大多數(shù)是國王的親屬,第一任國王姬發(fā)征服了商王朝后,迫不及待地就大肆分封起來,凡是姓姬的親族,只要不是瘋子和白癡,每人都分到一塊土地和一群奴隸,如姬昌的兒子姬爽,封到燕國(河南郾城,后遷至北京)。
少數(shù)是建立功勛的官員,如周兵團總司令姜子牙,封到齊國(河南南陽西,后遷至山東淄博東)。
第三類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對不能征服或不能消滅的部落,就封他們酋長一個不費一文錢的爵位,安撫他們不要搗亂,如夏王朝的后裔封為杞國(河南杞縣),姬軒轅的后裔封為黃國(河南潢川),伊祁放勛的后裔封為唐國(山西翼城),姚重華的后裔封為陳國(河南淮陽)。
從此,部落一詞逐漸消失,都變成了封國。但我們必須記住,在周王朝初期,封國跟部落沒有區(qū)別,一個簡陋的土屋土墻的小院子,就是封國君主的皇宮。
封國的地位平等,直屬于中央,誰也管不了誰。但封國的面積并不一樣大小,國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爵位,是周王朝新生事物之一,共分為五級:“公”“侯”“伯”“子”“男”。
當時,總稱所有的封國君主為諸侯,即很多侯爵之意,大概封侯爵的人特別多的緣故。
五級之下,又有第六級“附庸”,附庸的土地更小,不屬于中央政府,而屬于附近較大的封國。我們用下表說明這種形勢: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問題是權(quán)力的繼承,中國大概至晚從公元前12世紀起,就實行諸子均分制度。
父親遺留下的財產(chǎn),每一個兒子都有一份。但父親遺留下來的如果是一個不能均分的寶座,或是一個不能均分的世襲爵位,只能由一個兒子繼承時,問題就發(fā)生了。
必須有適當?shù)姆椒ń鉀Q,才可以保持國家和家族的完整。否則的話,每一個國王或每一個有爵位的貴族死亡,都可能爆發(fā)一次骨肉殘殺,因而導(dǎo)致國家和家族的崩潰。
周王朝的解決方法是宗法制度。
這是一個非常復(fù)雜的制度,儒家學派的學者往往窮一輩子的精力,都弄不清楚它的細節(jié)。
但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表達的話,我們可以說,即“嫡子繼承制度”,也可以稱為“親屬等差遞減制度”。
那就是,以母親的身份和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兒子劃分為“嫡”“庶”。劃分的標準,用下表舉例說明:
諸子的“嫡”“庶”既然分明,宗法制度規(guī)定:只有嫡長子才是唯一有權(quán)繼承國王或爵位的人。庶子即令比嫡長子年齡大,比嫡長子有才能,都不能繼承。
嫡長子即令是一個白癡或神經(jīng)病,寶座也只有他的屁股才能坐。這個繼承法案,可歸納為兩句話:“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假使嫡長子死亡,則由嫡長子的嫡長子(即嫡長孫)繼承。所有庶子固然不能問津,即令同母的胞弟嫡次子也不能問津,除非嫡長子無后。
嫡長子繼承之后,庶子并不是全被逐出家門。他們僅只不能坐到金鑾殿上稱孤道寡而已,但他們可以得到次于寶座的爵位。
在術(shù)語上,嫡子是“大宗”,庶子是“小宗”。再用下表顯示它們的全部關(guān)系位置:
宗法制度最大的功能是,為繼承順序,提出一個可行的標準。它雖然不能根絕陰謀、流血和戰(zhàn)爭,但它至少已成功的阻止或避免更多次的陰謀、流血和戰(zhàn)爭。
這個宗法制度,被此后歷代王朝所接受,一直到清王朝覆亡,才跟著消滅。它的力量控制中國社會達三千年之久。
09、瓶頸危機:權(quán)臣奪位
夏王朝和商王朝建立的初期,都曾爆發(fā)過致命的政治災(zāi)難。
夏王朝第五任君主和商王朝第三任君主時,也就是,當夏王朝開國后60年左右和商王朝開國后40年左右時,夏王朝政權(quán)接連被后羿和寒浞奪取,商王朝政權(quán)也落到伊尹之手。
最終結(jié)果雖然傳統(tǒng)的當權(quán)人的后裔取得勝利,但已經(jīng)殺人千萬,血流成河,而且這些后裔并不一定十拿九穩(wěn)的可以得到勝利。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政權(quán)都有這種類型的場面。這使我們發(fā)現(xiàn)一項歷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權(quán),當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當它傳位到第三第四代時,就到了瓶頸時期。——所謂若干年和若干代,只是為了加強印象而設(shè),當然不會有人機械的去解釋。
在進入瓶頸的狹道時,除非統(tǒng)治階層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們無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們前功盡棄,也就是足以使他們國破家亡的瓶頸危機。
歷史顯示,能夠通過這個瓶頸,即可獲得一個較長期的穩(wěn)定;不能夠通過或一直膠著在這個瓶頸之中,它必然瓦解。
發(fā)生瓶頸危機,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王朝建立伊始,人民還沒有養(yǎng)成效忠的心理慣性作用。
新政權(quán)就好像一個剛剛砌好的新磚墻,水泥還沒有凝固,任何稍大的震動都會使它倒塌。一旦統(tǒng)治者不孚眾望,或貪污腐敗,或發(fā)生其他事故,如外患內(nèi)哄之類,都是引發(fā)震動的炸藥。
不孚眾望往往促使掌握軍權(quán)的將領(lǐng)們興起取而代之的欲望。貪污腐敗則完全背叛了建國時的政治號召,跟當初賴以成功的群眾脫節(jié)。外患內(nèi)哄之類的傷害,更為明顯。
周王朝的瓶頸危機,于第二任國王姬誦即位后就出現(xiàn)了。
公元前1116年,第一任國王姬發(fā)逝世,兒子姬誦繼位,只有12歲,還不能主持工作,由他的叔父姬旦攝政。
姬旦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周王朝一切禮教和政治制度,包括前節(jié)所敘述的那些宗法制度之類的各種事項,據(jù)說都是他一手制定。
他攝政后,把12歲的侄兒擠到一旁,而自己以國王自居,這自然引起貴族的猜疑,認為姬旦終于會把侄兒殺掉。
遠在東方新被征眼的土地上,有四個最強大的封國,聯(lián)合起來反對他。這四個封國是:
1、管國(河南鄭州),國君姬鮮(姬發(fā)之弟)
2、蔡國(河南上蔡),國君姬度(姬發(fā)之弟)
3、霍國(山西霍州),國君姬處(姬發(fā)之弟)
4、殷國(河南安陽),國君子武庚(子受辛之子)
姬鮮等三人是姬發(fā)特別分封的三個封國的國君,擁有強大兵力,組成一條互相呼應(yīng)的防線,防范并監(jiān)視商王朝的殘余子武庚,稱為“三監(jiān)”。
可是現(xiàn)在三個監(jiān)視殘余敵人的封國反而跟殘余敵人結(jié)盟,子武庚當然非常高興周王朝發(fā)生內(nèi)戰(zhàn),他希望打得越厲害越好。
三監(jiān)把武器發(fā)給子武庚,又聯(lián)絡(luò)附近一些始終未被周王朝征服的奄夷部落(河淮平原)、淮夷部落(江淮平原),起兵討伐姬旦。
他們聲勢浩大,以致周王朝的東方疆土全部陷落,人心恐慌,中央政府動搖。
姬旦只好作孤注一擲的親征,天老爺保佑他,自公元前1115年,到公元前1113年,經(jīng)三年苦戰(zhàn),終算把“三監(jiān)”聯(lián)軍打垮。
子武庚跟姬鮮被殺,姬度被貶竄到蠻荒地區(qū),姬處被廢為平民。——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被廢為平民”的懲罰,即從貴族階層開除,剝奪掉一切只有貴族才有的特權(quán)。
降為平民,在宗法制度中的嚴重性,僅次于砍頭。
瓶頸危機結(jié)束,姬旦乘勝加強在東方的統(tǒng)治力量。公元前1109年,姬旦把他所得到的新奴隸——再度失敗的商王朝遺民和奄夷、淮夷俘虜全部遷到黃河以南,洛水以北地區(qū),興筑兩個相距20公里的東西雙子城,東稱王城,西稱成周——也稱洛陽,城筑好后,即用這批奴隸開墾荒地,他們被稱為“殷國頑劣的奴隸”,頸子上的繩索恐怕要系一個很長時間。
然而,就在洛陽筑城時,19歲的國王姬誦向他那勞苦功高的叔父姬旦下手,剝奪姬旦的一切權(quán)力。
兩年后的公元前1107年,姬誦又將有所行動,姬旦星夜向東逃走,投奔他兒子魯國(山東曲阜)國君姬伯禽,于兩年后逝世。
10、楚國牛了一把
公元前11世紀是周王朝最富強的時代,史籍上說,全國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40年間,民間連普通輕微的訴訟糾紛,都沒有發(fā)生。
不過,在對外戰(zhàn)爭上卻倒了大霉。
就在公元前11世紀中葉,遠在南方長江流域的蠻族之一,被封為子爵的楚國,日益膨脹,周王朝的第四任王姬瑕于公元前1034年御駕親征,結(jié)果所率領(lǐng)的六軍全部覆沒,大敗而還。
他不甘心這種結(jié)局,于公元前1002年,再度南征,楚國吃了敗仗,可是卻用極易溶解的一種膠質(zhì)材料,做了一條大船,泊在漢水上恭送國王,姬瑕坐了上去,行到中流,膠解舟沉,活活淹死。
在同一個世紀,進入迦南地(巴勒斯坦)的希伯來部落,政治跟宗教終于分家。公元前1025年(周王朝第四任王姬瑕在位),掃羅被推舉為國王,建立希伯來王國。
公元前1010年,姬瑕溺死漢水的前八年,掃羅戰(zhàn)死,大衛(wèi)繼位國王,四處侵略,領(lǐng)土大大的擴張。
11、中國第一部成文法典
中國在公元前10世紀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周王朝第五任國王姬滿命他的大臣呂侯,制定刑法。
這是中國第一部成文法典,史學家稱為《呂刑》。比《漢謨拉比法典》晚1200年。
在西亞洲,希伯來國王大衛(wèi)于公元前974年逝世(周王朝第五任王姬滿在位),兒子所羅門繼位。這位以《所羅門箴言》聞名于世的偉大君主,把希伯來王國帶入黃金時代30余年。
公元前937年(周王朝第六任王姬伊扈在位),所羅門逝世,王國分裂為二:北部稱以色列王國,南部稱猶太王國,互相攻擊,戰(zhàn)斗不止。
仍在西亞洲,腓尼基人發(fā)明字母。字母的重要性,越到近代越是增加,打字機和電腦發(fā)明后(最初,二者都是只有拼音文字才能夠靈活使用的工具),整個人類文明,都為之改觀。
公元前10世紀結(jié)束時,中國的半信史時代還沒有結(jié)束,要延到公元前九世紀中葉才結(jié)束,然后緊接著開始信史時代——周王朝經(jīng)200余年安定后,第十任國王姬胡在公元前九世紀50年代激起政變,半信史時代隨著他逃命的慌亂足跡而終止。
此后,因文字記載獲得妥善的保存,中國歷史選進入信史時代。
姬胡逃走后,貴族們還要殺他的兒子姬靖,幸而召公和另一位大臣周公保護,才免一死,但形勢已不允許姬靖立即繼承王位。就由召公、周公二人共同攝政,主持沒有元首的中央政府,史學家稱為“共和政治”。
公元前841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開始獲得保存。一直到二十世紀,沒有間斷,這是中華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而同時代的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國,或者根本沒有記載,或者雖有記載而記載已經(jīng)湮沒,全靠考古學家辛苦的發(fā)掘,才能得到片斷。
▼今日推薦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