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漢末群雄逐鹿,曹操能從兗州小軍閥逆襲成北方霸主,靠的可不只是曹家夏侯家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
他麾下有一批低調的“技術型人才”——名氣不大,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兜住曹魏的底。
今天咱們就盤點這些被《三國演義》埋沒的狠人。
呂常:關羽北伐的“鐵閘門”
提起呂常,不少人也許會想起《三國演義》里那個遇到關羽不戰先走的龍套。實則此人在正史中堪稱曹魏防御大師。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仁在樊城被圍得焦頭爛額,而漢江南岸的襄陽城卻穩如泰山——守城的正是呂常。關羽主力三萬圍攻襄陽,硬是被呂常帶著三四千兵馬死死拖住。
更絕的是,呂常不僅守城,還玩心理戰。他故意讓士兵在城頭擂鼓吶喊,營造出援軍將至的假象,逼得關羽不得不分兵提防。
最終襄陽未破,呂常憑此功封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
李通:曹操的“救火隊長”
李通在演義里死得憋屈——被馬超一槍秒殺。但翻開《三國志·李通傳》,你會發現他簡直是曹操的“定海神針”。
宛城之戰,李通及時增援,幫助曹操反攻張繡。
官渡之戰時,袁紹煽動汝南豪族叛亂,曹操后方岌岌可危。李通恪盡職守,率軍平叛,硬是為曹操穩住了大本營。
江陵之戰,李通奉命帶軍接應曹仁,一邊砍鹿角一邊殺敵人,差一點就來到曹仁身邊。
更難得的是,李通深諳“江湖規矩”。他早年以游俠身份投曹,卻能迅速轉型為正規軍將領,既不居功自傲,也不拉幫結派。
這等既能打又能忍的狠人,活該在曹魏混得風生水起。
史渙:曹操的“特種兵教官”
史渙在演義里被袁尚一刀砍了,純屬羅貫中為了捧袁尚而“獻祭”。真實歷史上,他可是曹操創業團隊的元老級人物,最初是曹老板的門客。
從討董卓到征烏桓,史渙幾乎全程參與曹魏開國戰爭。
大敗眭固的戰役中,史渙就是主角之一。官渡之戰時,他與徐晃帶著精銳小隊潛入烏巢燒糧,直接導致袁紹大軍崩潰。
可惜這位老將死得早,否則以他的資歷,混個“五子良將”頭銜綽綽有余。
韓浩:從人質危機到屯田之父
韓浩在演義里被黃忠一刀砍死,實則他是曹操集團最硬核的“危機處理專家”。
當年夏侯惇被劫持,全軍慌作一團。韓浩直接拔劍怒吼:“國法豈容兒戲!”帶兵強攻劫持者,嚇得刺客當場癱軟。
更牛的是,事后曹操非但沒怪罪,反而夸他的做法“可為萬世法”。
除了玩命,韓浩還是曹魏屯田制的總設計師。他提出“分田到戶、戰時為兵”的政策,讓流民變成“生產建設兵團”,徹底解決了曹操的糧荒問題。
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鼻祖!
滿寵:連曹洪賓客都敢砍的酷吏
滿寵在《軍師聯盟》里像個文弱書生,實則他是曹魏版“包青天”。
擔任許昌縣令時,曹洪的賓客犯法,滿寵二話不說直接砍頭,連曹操求情都懶得等。
官渡之戰期間,他帶著五百民兵端了袁紹二十多個塢堡,設計擊殺首領十多人,俘虜兩萬老百姓和兩千多士兵,滿載而歸。
晚年鎮守合肥對抗東吳,滿寵更上演“空城計PLUS”——拆了城墻修堡壘,逼得孫權十萬大軍望城興嘆。
這種“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狠勁,活該他活到八十歲還官居太尉。
朱靈:讓曹操又愛又怕的“刺頭”
最后這位朱靈,堪稱曹魏最矛盾的將領。《三國志》明寫曹操“常恨朱靈”,卻又不得不重用他。
朱靈本是袁紹部將,投降曹操后屢立戰功:征袁譚、破高幹、討馬超,次次沖在最前線。
但他可能有個致命缺點——不太聽話!
曹操經常惱恨朱靈,最終找個借口奪了兵權,讓于禁接管他的部隊。
雖然史料無明確記載緣由,但大概率可能是在世子之爭中站錯隊?
結語
因此,曹操集團的成功,不能只得益于頂級名將。
文中提到的這些,有的名氣不顯,有的地位一般,但都撐起了曹魏的半邊天。
呂常的穩、李通的忍、史渙的狠、韓浩的智、滿寵的剛、朱靈的韌……
這些“路人甲”用不同的技能包,共同拼出了曹魏的霸主版圖。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你還知道哪些名氣不大,但能力不俗的將領呢?
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