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授銜,當時有不少人對軍銜不滿意,這其中就有陳賡,不過陳賡不滿意的并不是自己的名字軍銜,而是為他人鳴不平,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老部下,他覺得老部下授予中將太低了,應該比這個軍銜高一些,甚至在同毛主席據理力爭的時候,他還說要將自己的一顆星給這個將領,那么這個將領是誰呢?他為啥會被陳賡如此厚待呢?
其實這個將領的名字同陳賡也就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他就是陳康,要說陳賡會為他鳴不平,還是因為陳康在我軍的戰斗力真的非常強悍,所以陳賡在聽說他獲得中將,覺得有些虧了。陳康是湖南人,靠著種地為生,由于家里的姊妹比較多,所以家庭條件也不是太好。陳康生活的地方屬于蘇區,小時候他就接觸到先進思想,對革命很是認可,也想要加入紅軍的部隊。隨著陳康年齡的增長,很快就能夠獨當一面了,后來在鄉親們的支持下,他就組建起了赤衛隊。
他一直都想要加入紅軍,這個想法在彭老總帶著部隊來他的家鄉后得以實現。1930年之后,陳康就同家鄉的三名同伴進入彭老總領導的部隊,在這之后他就跟著部隊四處征戰,雖然這個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難,可是他沒有放棄。也在戰場上不斷的磨礪蛻變,成為戰功赫赫的指戰員,1931年陳康成為了共產黨員,參與了多次的反圍剿作戰,表現很出色,所以之后他不僅擔任過部隊里的排長,還擔任過連隊的政委。
1935年嘉陵江戰役的時候,陳康帶著部隊沖鋒陷陣給敵人打擊很大,當時陳康是在王樹聲的指揮下,沖在最前面的,作戰非常勇猛,雖然有很大的危險,可是陳康卻沒有任何退縮的想法,依舊帶著部隊將敵人重兵把守的劍門關給攻克下來。
雖然這是全隊將士們的共同努力,不過陳康在這中間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陳康也參與不少的戰斗,在面對敵人他很勇猛,不退縮,在部隊里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而且隨著在戰場上的經驗積累,陳康的軍事指揮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被上級重視。抗日戰爭開始后,陳康就來到了386旅,也就是陳賡的部隊,在部隊里擔任的是副團長職務。
陳賡在抗日戰爭中也是立下大功的,他帶出來的將領也都相當出色,而陳康在陳賡手下打仗,軍事能力自然也是可以更進一步。很快陳康就成為了團長,而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也受到陳賡的關注。不久后陳康就去了772團擔任團長,在同日軍的作戰中,他依舊保持強悍的作戰風格,給敵人重擊,直接讓敵人覺得這個團就是陳賡的拳頭。不僅如此,在朝鮮戰場上,陳康的表現也依舊出色,所以在考慮了各個時期,陳康的功績還有他的能力,陳賡覺得陳康如果被授銜應該是中將之上的。
1955年陳賡在聽說陳康被授予了中將,直接跑到了毛主席面前據理力爭,說自己愿意將一個將星給陳康,可見他對自己的老部下是多么的維護,這也是因為陳康能夠擔當起這個榮譽。不過中央授銜是根據綜合因素來考慮的,所以陳康的軍銜并沒有因為陳賡的不滿意而更改。雖然軍銜不更改,可是陳康在對待自己工作依舊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
在1954年陳康還去了軍區學院進行軍事方面的系統學習,學業完成后,他就去了軍區擔任職務,在軍區的建設上,他可是做出不小貢獻的。另外在1980年他退休之后,中央給他的是大軍區正職的待遇,可見中央對他為國家的貢獻是認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