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買新能源車時,腦子里第一個蹦出來的想法就是:“我不想被續(xù)航困住。”
然后呢?選了增程車。
因為它能加油,哪怕不充電也能跑…
聽起來很完美,對吧?但現(xiàn)實,遠沒那么簡單。
越來越多的“過來人”開了一段時間后,才明白——這個“安心”的選擇,其實埋著很多隱患。
因為真正沒續(xù)航焦慮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這種車。
為什么這么說呢?接下來我們就拆開聊聊。
提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弄懂:“我們到底在怕什么?”
關(guān)于這個答案,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所謂的“續(xù)航焦慮”,是怕車開不遠,電不夠用。
特別是上了高速,萬一充電樁要排隊,萬一充不上電,或者說充電很慢,那就很麻煩了。
事實上,確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譬如,假期高速上,幾乎每個服務(wù)區(qū)的快充樁前,都排著七八臺車。
有的車主在排隊,有的干脆放棄,直接調(diào)頭去下一個服務(wù)區(qū)碰碰運氣。
更慘的是,好不容易排到了,要是充電樁突然跳閘、系統(tǒng)維護…那就很扎心了。
說到底,你著急趕路,家人著急回家,可車子就是“被綁”在那——動不了,也走不快。
這種時候,焦慮就像氣壓一樣,一點點往上躥,越等越煩,讓人后悔“沒有買可加油的車”!
沒錯,這就是增程車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能加油,有備無患,看起來特別保險。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真的是這樣嗎?
那些買了增程的朋友,真的就從此沒有焦慮、沒有煩惱了嗎?
或許不然!
因為焦慮,不光要看高速出行的情況,還得看頻次,看日常短途的使用場景。
高速只是“偶爾遇上”,但通勤、上下班、買菜接娃,才是車主每天都在經(jīng)歷的日常。
而就在這些看似“不太需要考慮續(xù)航”的場景里,不少增程車主,反而更頭疼。
你原以為可以“電驅(qū)為主、燃油兜底”,但現(xiàn)實是——
很多人根本沒機會充電。
特別是住在老小區(qū)、沒有固定車位或充電樁的人——
工作忙,生活節(jié)奏快,誰有空天天跑公共充電站?
于是怎么辦?多數(shù)人干脆就不充了,天天加油跑。
久而久之,車就變成了一臺永遠沒電的“油老虎”。
結(jié)果就是:
充電用不上,加油又頻繁。
本來是圖省心,最后卻成了“又費錢、又費心”。
你說,這不鬧心嗎?
此外,哪怕你一開始就有預(yù)期,覺得“偶爾加加油也無所謂”。
但真用上之后,心態(tài)還是會變。
因為當你開的是純油車,加油是理所當然的,哪怕油價漲到9塊,也能忍。
但增程不一樣,它擺明了給你兩個選擇——電和油。
問題也就出在這兒:
你明知道自己本可以更省、更環(huán)保、更安靜地開電。
可偏偏因為沒時間、沒樁,結(jié)果天天在加油——那感覺,說實話,真的別扭。
哪怕不差這點油錢,心里也總像扎著根刺:
“我為啥不用電?電這么便宜,我干嘛要當油車開?”
于是每次加油,都像是在和自己較勁,甚至還帶點負罪感。
仿佛你不是在用一輛“有備無患”的車,而是在辜負它的“電驅(qū)靈魂”。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心理反應(yīng),甚至會出現(xiàn)在高速上。
說白了,明明可以“續(xù)航無憂”,很多增程車主依舊在充電樁前排起隊來。
圖的不是續(xù)航,而是心里那一口氣:“電更劃算,不用就虧了。”
你看,原本以為增程能減少焦慮,結(jié)果呢?
焦慮還在。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藏得更深了。
那種“明明有選擇,卻總覺得選不對”的心理拉扯,可能比電車的高速焦慮,更讓人煎熬。
總的來說,我們總以為選對了工具,就能繞開生活的麻煩。
但事實上,無論你怎么選,都會面臨某種形式的折中——
有些在電量里,有些在油耗里,更有一些,藏在你心里的那個“應(yīng)不應(yīng)該”上。
所以別再試圖選一個,能躲過焦慮的車,還是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內(nèi)心的感受更好。
因為哪怕路程再遠,最難走的,從不是補能問題,往往是內(nèi)心那幾公里,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