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山地區地下工作片斷
林道中
1949年8月,我受鬱林縣北區地下黨領導人盧在民的派遣,從蒲塘回小平山工作,發動群眾開辟新區。小平山是我的老家所在地,我人熟地熟情況熟,開展工作有較好的有利條件,從1949年8月至鬱林解放之初,主要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抗“三征”,開展統戰工作,收繳武器,掌握武裝,建立鄉人民政權,抗擊土匪的進攻,保衛人民政權等工作。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我回到小平山后,以我家為據點立即開始工作,首先串連了本村的知識青年和貧苦農民七八人,緊接著我到六告、譚村、茶垌、寬暢坡等村莊,找老朋友李雅德、周業勤、朱齊平等在鄉知識青年,他們大多數是現任小學教師,對全國革命形勢比較了解,我們的來往,交談比較投機,他們都表示愿為革命做點事出點力。他們對周圍群眾都有一定聯系,通過他們串連發動了部分群眾,到9月,已串連發動群眾三四十人,組織成立同心會。通過同心會員再進一步發動群眾,宣傳群眾,鼓動群眾抗糧、抗稅、抗征兵,支援革命戰爭。
我們的革命隊伍發展很快,到11月間,經過串連發動的群眾有七八十人,成立了“鬱林解放同盟”。我們的活動地區不斷擴大,包括六旺塘,球村、珊塘、上下譚村、六告、茶垌、社頭坡、小平山街、佛子嶺、佛子坡、浪平村、寬暢坡等10多個村莊。
統戰工作。當時國民黨的鄉村政權已處于癱瘓狀態,鄉公所的人員大部分回家去了,只有少數人留守。我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對鄉村長開展爭取工作,變阻力為助力。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我親自做。這些鄉村長大部分我都認識,他們也知道我的身份;我直接找他們個別交談,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曉以大義,指明出路,同時也警告他們決不能通風報訊,做有損革命的事,否則必受到嚴懲。我先后共找了3個鄉長(其中二人已撤任,一人是在職的)和7個村長談話,效果比較好,他們都表示不再跟國民黨走,愿意站在革命一邊。陳衍英是我小學時的老師,曾做過鬱林日報社記者、社長,后來做過短暫的小平山鄉長,當時閑住在家。我親自上門找他,此人比較開明,比較了解形勢,表示支持革命,保證不做有損革命的事,表現較好,解放后曾參加一次征糧會議,為人民政府征糧政策說過一些好話,表示擁護。爭取了上層人物,我們的活動幾乎是公開進行,安全上沒有出過問題。
建立了人民政權。我們在發動群眾中,挑選和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作為建立鄉人民政府的骨干。1949年12月8日小平山鄉人民政府成立時,工作人員就有10多人,掌管征糧、治安等各方面工作。當時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政權,征糧、支援前線等,都能順利地開展。建立人民武裝。掌握武裝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方面,著重從兩個方面做準備,在發動群眾中物色了一批青年積極分子作武裝隊員,調查了解民間武器情況并收集了部分槍支,當鄉人民政府成立時,武裝隊也同時成立,最初只有二三十人,只有10多支土槍,于是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收繳國民黨軍流落民間的武器,工作很有成效,短時間就收繳到一批新式槍支和彈藥。到1950年1月底,武裝隊員發展到近百人,成立了鄉中隊,武器配備較好,有重機槍 2挺,輕機槍5挺,還有駁殼手槍10多支,沖鋒槍、卡賓槍、三八步槍,手榴彈等等,彈藥充足。這樣在短時間內就鞏固了鄉人民政權。(完)
2001年9月1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