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培訓市場火熱,訂單卻沒人接,養老護理員去哪兒了?|醫養照護人才市場大調研

0
分享至

“老兩口,其中男性長者有腦梗后遺癥,患病1年,右半身行動不便,頭腦清楚,脾氣暴躁,不配合康復,需要慢慢引導做日常康復鍛煉。聘請住家護理人員一名,需要有具體護理腦梗患者康復治療經驗,能處理老人日常突發情況,年齡在50~55歲之間,三證齊全,能接受全年單休,月薪5500元。”

孫敏是北京房山某養老培訓機構的老師,間或也會發布一些零工招聘信息,她時常會陷入一個困惑:近年來養老培訓市場火熱,乃至會令她產生行業已現泡沫的錯覺,然而當碰到前述“較高水平”的客戶訂單,就會發現咨詢者不多,即便客戶開出不錯的價格,也可能很長時間都招不到人。

養老護理員是養老服務業中第一人力要素,其作為職業名稱,2000年首次出現在中國職場,至今已整整25年。據人社部2019年披露的數據,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30萬;另據民政部同年提出的規劃目標,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200萬名養老護理員。

但根據《2024養老護理員職業現狀調查研究報告》,養老護理員缺口仍高達550萬。

“盡管受訓者開始年輕化,但養老護理市場仍是‘4050’阿姨們撐起大半片天,這其中流動人口又占據較大比例。”安徽靜安健康產業研究院主任、合肥靜安職業培訓學校副校長王睿琳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認為,隨著社會老齡化加深和老一輩護工群體逐漸老去,養老護理員的總量缺口仍然嚴峻,而在總量不足之外,養老護理員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顯。

一直培訓,一直招人

“很多人干不了這類專護訂單,因為這是全活兒,需要成手;也有些成手懶了,不想那么辛苦,或者覺得為了多掙幾百元,每天為老人清潔護理、協助如廁、翻身叩背,甚至忍受老人謾罵,并不值當。”在談及為何會出現前述“不斷培訓護理員,但不斷遇到訂單沒人接”的問題時,孫敏如是解釋。

何謂“成手”?孫敏認為是有技術的人。“經驗和護理員證書只是敲門磚,技術才是硬通貨。但現實是,能勝任的人不見得能吃苦,能吃苦的人不見得有技術。”

孫敏說,她所在的機構培訓的學員中,有相當比例為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等北方城市的來京務工人員。其中不乏有學員已經在老家有過照護老人的經驗,也有的接受過老家護理員培訓并取得證書。但這些學員往往難以達到北京養老機構或者個人雇主的要求,甚至可能連一些老年護理的常識都欠缺。

比如,對于招聘中“什么樣的老人不能進行叩背翻身操作”的問題,有些自稱做家政幾十年的阿姨竟然不知道答案——存在骨質疏松問題的老人。

不同機構對護理員照護老人的標準也不同。第一財經了解到,同樣是為失能臥床老人進行二便處理,有些機構認為應接一盆水對其擦拭,有些機構認為應使用濕巾擦拭,還有的機構認為讓意識清醒的老人在床上排便“沒有尊嚴”,所以要求護理員必須將失能老人抬起,扶至坐便器上進行沖洗,提出最后一類標注的養老機構中,有的還會要求提供相關照護服務的護理員年齡需在45歲~55歲左右,專人專護。

“要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慈愛嘉銀杏舍長者公寓院長鞠迎縈對第一財經表示,之所以對于生活經驗豐富的中年護理人員,開展“一對一”的專護比較合適,是因為這份工作可能要長期陪伴一位固定的照護對象,需要貼身照顧,需要對老人心理更了解,對照護需求更敏感,生活經驗就很重要。

但無論是愿意留在養老機構的年輕人還是有技能又肯吃苦的中年人,都不易覓得。“只有在供給充足時,才談得上‘選優’。機構們往往在招聘時標注優先招募持證養老護理員,但在實際用工中,由于機構常年面臨護理員流失問題,在人員缺崗時,對于應聘者是否具備護理員證書,具備幾級證書并不在意。他們歡迎年輕人,但如果55乃至60多歲的健康阿姨愿意做,也同樣歡迎。”王睿琳說。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提供的數據佐證了這一點。根據智聯招聘平臺養老護理員相關職業的招聘需求,學歷不限的崗位占比達90%以上。


“一直培訓,一直招人。”在王睿琳看來,近年來,養老機構護理員流失各類原因、各種年齡段均有之。

她舉例說,三四十歲的人可以選擇很多其他的掙錢方式,他們或認為“不必為四五千元而折腰”,也可能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而來到養老機構短暫地解決當下生計、住宿問題,一旦有其他選擇,他們就會果斷離開這份“又臟、又累、又苦”的工作;有些沒有結婚的年輕女性,家里認為養老機構的工作不易找對象、結婚,會勸其換崗;一些流動人口可能工作一段時間后,回老家或隨家人去往其他城市打拼。

“也有部分技能突出或者服務老人時間較長的‘4050’們,在老人離開養老院后,會被老人家屬以更高的待遇水平‘挖走’成為居家照護者。”王睿琳提到。

還有一些拿到養老護理員證書的年輕受訓者,選擇了薪資略低于護理員的工作。“我們上一期的學員中,有一名19歲的男生。在我們向他推薦工作時,他最終選擇了陪診師的工作。陪診工作盡管收入不及養老護理崗位,但工作內容相對輕松,工作時間較短。相較于每月多出幾百元收入,這名年輕男生最終選擇‘擁抱’自由。”陜西安康漢濱零工職校教師郭龍對第一財經表示。

他還提到了另一個趨勢——養老培訓市場低齡化和高齡化并存。一些16~23歲左右的年輕待業者與其父母一并參與到養老護理員培訓中,但這些年輕群體更多只是為了在簡歷中添上一項技能;也有35歲上下、有工作的中年人和55歲以上,乃至超過60歲的健康老人參與培訓,這部分人群接受培訓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家人。所以,前述兩類受訓者鮮有真正流入一線護理市場的。

北京、上海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也有類似現象。在北京,據慈愛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企合作負責人閆蕾介紹,近年來家庭照護者的數量逐年增加,約有15%的學員為家庭照護者,主要學習壓瘡防護、認知癥照護、老年人心理疏導等技能,也反映居家養老專業化需求上升。

在上海,根據上海市民政局等九部門去年11月印發的《上海市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為家庭照料賦能,鼓勵家庭照料者參加技能等級培訓評價,增強家庭照護能力。

養老護理員不如護工掙錢多?

養老護理員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而誕生。2000年3月16日,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6號頒布了《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的規定》,養老護理員等90個職業正式列入“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工種(職業)目錄”,養老護理員首次出現在國家部委相關文件中。

但當下仍有很多人對“養老護理員”與“護工”之間的區別不甚了解。

護工即護理工作者的簡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規定,社會俗稱的護工或護理員屬于醫療臨床輔助服務員,應當經過規范培訓,具備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并在護士指導下為患者提供簡單的生活照護等服務。

相較而言,養老護理員的服務范圍更聚焦,常見于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的相關場所,狹義上的養老護理員為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證書的人員。目前,養老護理員已成為老年照護市場的主要人力要素。

第一財經調研了解到,在多地養老市場上,養老護理員與護工之間,也并非完全替代關系。近年來,各地政府提出為養老機構評級打分的方案,養老護理員與照護者的數量比、養老護理員的職稱等級等,均是評星的關鍵指標,所以“養老護理員”已逐漸取代“護工”成為養老機構的主要招聘對象。但由于總量不足,也有機構僅在招聘名稱上完成從護工到護理員的轉化。

而在零工市場上,從技能到招工,養老護理員與傳統職業護工、家政等,區分度還不大,甚至“老護工”工資高于“養老護理員”的現象也并不罕見。

前述現象背后,與護工收入上浮空間可能更高有關。


“在合肥,醫院護工收入要整體高于養老護理員,后者大致在5000元/月左右,但工作強度較前者較小,往往采取8~10小時工作制。”王睿琳認為,機構養老會一定程度上考慮普惠性和大部分入住老人的支付能力,并以收定支,同時依據護理員職稱等級等,為護理員支付工資;但零工市場上的護工,在考取基本入行證書的同時,更是“以能力而非職稱論英雄”。

一名廣東某養老機構的護理員也對第一財經提到,在該機構,會根據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和護理等級將不同照護者安排在不同樓層,護理員的實際工資并不完全與照護老人數量掛鉤,而與其所工作樓層的月度營收直接相關。

在陜西安康,據郭龍介紹,該市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員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醫院免陪照護病房中的醫療護理員月薪在4000~5000元,護工月薪則會根據照護老人的數量、病情和自理能力具有較大跨度,整體在4000~6000元之間。在省會西安,老年護理人員月薪整體會比該市高出500元左右,差異不大。

但相較于護工,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及崗位收入,具有政策優勢。郭龍說,目前陜西政府對于16歲以上,男性60歲以內,女性50歲以內的脫貧戶、符合條件的未就業人員、院校學生或者復轉軍人,予以養老護理員免費培訓政策,如果其學成后從事養老護理相關工作,還會給予入職獎勵。

閆蕾也提到,目前,北京等地已出臺了對養老護理員的獎補激勵政策,主要包括:發放入職補貼、一次性補貼或崗位津貼,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掛鉤的薪酬待遇機制等。在北京石景山區長護險試點區域內,對于養老護理員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的上門護理服務,還公布了服務項目的政府指導價。

在社保方面,一些地區對于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會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員和養老機構均可按規定申請相關補貼。在上海,養老護理員已列入《上海市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幫助優秀養老服務人才落戶上海,享受上海的社會福利政策。

一種業界觀點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養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等專業化隊伍可能會逐漸分化和取代原來的護工市場。與此同時,盡管目前可能存在老護工工資高于新晉養老護理員的情況,但理想情景下,這些新興職業未來的薪資想象空間可能更大。

李強則認為,傳統護工與養老護理員等新興職業應該并行不悖,并逐漸呈現“分層協作”特征。其中,傳統護工聚焦基礎生活照料(如清潔、飲食),服務對象泛化;而新興職業則專精老年群體,需掌握醫療護理、心理支持等綜合技能,且需持證上崗。政策推動還進一步細分職業,如養老護理員新增“社區助老員”“老年助浴員”等工種,與傳統家政形成差異化互補。此外,養老新職業間仍存在部分職能交叉。例如,養老護理員可能承擔生命體征監測等醫療輔助工作,與護士角色重疊。

聚焦當下,老護工的高薪資不免讓一些新手養老護理員感到壓力。

“據我們了解,一些學員最初是聽說老護工說一天能掙300~400元,這才選擇進入養老護理市場。但在真正實踐中,他們又覺得護工的活太過辛苦,不愿意做;還有一些剛入行的學員直接將收入預期定為高級工的薪資水平,但他們拿到的是初級工證書,卻又沒有繼續沉淀。”郭龍認為,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心理在一些年輕學員中更為常見,這些年輕學員恰恰是推動養老護理員向專業技能型人才發展的關鍵,故而需要引導這些年輕從業者破除行業“幻覺”。

另一方面,未來仍需進一步為高水平技能人才制定和更新與其能力相匹配的服務項目目錄和服務定價,暢通其職業發展通道,并形成一整套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機制。

閆蕾認為,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護工,其技能是通過經驗慢慢積累起來的,其收入水平主要以多勞多得為依據。在這一市場下,對于養老服務提供者的綜合素養以及提升型的醫療護理服務技術能力,缺少可靠的質控標準和定價依據。養老護理員職業出現后,接受培訓的新入行者和存量市場上的部分現有護工,首先得獲得技能上的提升。隨著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入市,也會逐漸推動養老護理員內涵豐富和政策完善,進而推動社會對老年照護工作固有印象改變。

“近年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已進行更新,各地養老護理員服務項目也有所拓寬,與此同時,長護險試點中對于護士與養老護理員的服務也進行區別化定價。目前,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因政策支持力度大、老齡化程度高,已形成較成熟的市場生態。”閆蕾說。

(文內孫敏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第一財經資訊 incentive-icons
第一財經資訊
第一財經官方賬號
216842文章數 61843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新巴尔虎右旗| 邵阳市| 台湾省| 遵义市| 中江县| 娱乐| 达拉特旗| 连州市| 丽江市| 玛沁县| 高要市| 崇州市| 息烽县| 晋宁县| 隆子县| 卓尼县| 延长县| 会宁县| 汽车| 蒲城县| 岐山县| 济源市| 广饶县| 乌拉特后旗| 长宁区| 海兴县| 从化市| 星子县| 武强县| 托克逊县| 玉溪市| 永修县| 健康| 永昌县| 石城县| 磴口县| 曲水县| 景德镇市| 长治县|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