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師好!一直念著您的牽線恩情,我和小趙定于5月16日晚備下答謝宴,誠邀您來參加!”看著手機上這條飽含感激的信息,許金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樣因牽線成功而收獲的感謝,她已習以為常。
許金玉
在張家港,60歲的她從一名小學副校長轉型為公益紅娘,并成立了一支有著41名志愿者的公益紅娘團。從2017年至今,短短幾年,許金玉帶領公益紅娘團免費幫助350對年輕人覓得良緣。她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紅娘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幫助年輕人牽線搭橋時,應更加注重彼此精神層面的契合!
“意外”牽線,開啟公益紅娘之路
2017年,許金玉從張家港市梁豐小學副校長崗位退居二線,原本打算安心養老的她,卻因一次偶然的牽線經歷改變了人生軌跡。
親戚家的單身青年小陳(化名)是單位的技術骨干,因“單親家庭”“貸款買房”等標簽,自嘲“條件太差,孤獨終老算了”。許金玉卻從中看到了偏見對年輕人的傷害:“他三觀正、積極進取,才是最該被珍惜的品質。”
她主動牽線了一位書香門第的姑娘。初次見面時,女方父親連珠炮般的提問讓小陳“冒了一身汗”,但姑娘一句“我爸媽也是自力更生,我看重的是你一身正氣”,讓兩人最終走到一起。如今,小夫婦的孩子已上幼兒園,一家其樂融融。這場“意外”讓許金玉意識到:“年輕人缺的不是緣分,而是一座打破偏見的橋梁。”
正是這次經歷,讓許金玉萌生了做公益紅娘的念頭。“我當了半輩子老師,最看不得年輕人被偏見困住。”她說,教育是幫孩子推開世界的門,而婚姻偏見卻像一堵墻,“我想用教育者的耐心,拆掉這些墻,給真心換真心的年輕人搭一座橋。”從那時起,她開始留意身邊單身青年的故事,發現許多優秀的孩子因“標簽”錯失緣分,更堅定了她的決心:“既然一座橋能改變兩個人,為什么不能幫更多人?”
不僅牽線搭橋,還包“售后”
從8人的微信群起步,到如今41人的專業團隊,許金玉的公益紅娘團以解決婚戀“疑難雜癥”聞名。
從2017年至今,許金玉公益紅娘團已免費幫助350對年輕人覓得良緣。“紅娘不只是牽線搭橋,更要核實信息、調解矛盾。年輕人談婚論嫁時,稍微遇到點小問題,到手的緣分可能就‘啪嗒!掉地上’。”
許金玉介紹道,張家港根據婚嫁習俗的不同分為南片和北片,“表面看兩地習俗只是彩禮金額、婚禮流程略有差異,但實際操作中常因細節處理不當引發矛盾。”比如南片家庭習慣一次性送彩禮,而北片則講究訂婚時送一次,婚禮前再送一次。“其實總金額相差不大,但溝通不當,很容易引發誤解。”
為化解這類矛盾,許金玉帶領團隊走訪20多對南北聯姻家庭,梳理出送彩禮等多個易沖突的細節。她發現,“很多爭執源于信息差,雙方都以為對方在故意刁難”。為此,她組織“南北婚俗大家談”沙龍,開展“港城良緣大家談”活動,邀請一對對佳偶與父母同臺對話,避免類似矛盾發生。
年輕人更注重眼緣,紅娘也要與時俱進
“我們是一支一直在學習的紅娘團!”許金玉笑著說。面對新時代年輕人的婚戀觀,她和團隊也在不斷調整工作方式。
有些年輕人排斥相親,認為這種方式“太傳統”。許金玉耐心開導:“相親只是一個認識人的渠道,不必有心理負擔。”她發現,如今的年輕人更注重“眼緣”,而新時代的“門當戶對”不僅是物質條件的匹配,更是精神層面的契合。
對于“生肖相克”等迷信觀念,許金玉也積極引導大家理性看待:“十二生肖只是神話故事,不要讓它成為幸福路上的絆腳石。”她舉例說,許多離婚的夫妻當初屬相“很合”,但最終仍分道揚鑣;而一些所謂“相克”的夫妻,卻過得幸福美滿。“婚姻的幸福與否,關鍵在于兩個人的經營,而不是生肖的搭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玉琴
校對 陶善工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