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肖欣)作為2025北京協和急診醫學學術會議的配套活動,“十年砥礪,再啟新程—韓紅愛心·鄉村急救十周年”活動13日在京舉行。來自醫療衛生、公益領域的一線代表和專家學者與會,為賦能基層醫療建言獻策。
此次活動圍繞“急救在鄉間”和“守護在鄉間”兩個主題,旨在系統梳理項目十年實踐成果,探索鄉村急救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路徑,推動專業性與公益性有效銜接。
“韓紅愛心·鄉村急救十周年”活動13日在京舉行。圖為活動現場。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 供圖
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李健在會上回顧了參與基層醫療衛生建設的十年歷程,對一直以來支持鄉村醫療事業發展的公益同行人表達感謝。
據介紹,基于“能力驅動模型”建立的“韓紅愛心·鄉鎮急救室”項目于2015年啟動,截至2024年12月,該項目覆蓋8個省、5個自治區的550所鄉鎮衛生院,為1291名基層醫護人員提供為期3個月的全脫產急診培訓。
該項目以“鄉鎮衛生院”為抓手,通過捐贈基礎急救設備,滿足常見急診病種的使用需求,促進急救有效實施;通過為基層醫護人員提供急診培訓機會,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實現“快速識別、及時處置、安全轉運”,提高基層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
基于該項目,13日活動現場發布了“鄉村健康守護計劃”首批試點項目區名單和縣域人才培養計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醫學科成為首批培訓基地。
圖為13日舉行的“韓紅愛心·鄉村急救十周年”活動現場發布縣域人才培養計劃,向首批基層醫生培訓基地授牌。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 供圖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同,高效的縣域急救體系建設是助力推動整體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長張朝陽以“點亮每一個角落—探索農村衛生的新未來”為題發表演講,剖析當前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來自基層的4名“鄉鎮醫生”分享了西藏“高原急救站”工作日常、打造貴州山村“山地急救模式”、構建“三位一體”急救網絡等在基層實踐中發現的難題和摸索出的經驗。
與會專家學者指出,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余劍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崔立剛等一線醫生,從基層急診人才培養、新技術手段應用、醫德醫風培養、志愿服務、公益參與等多角度交流探討。
“鄉鎮急救室”項目總顧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朱繼紅在梳理推動鄉村急救發展路徑的同時強調,“面對千千萬萬生命的托付”,“初心堅守”與“醫術精進”同樣重要,呼吁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攜手助力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