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們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樣,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3.22-04.22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山西北路108弄11號
王歡
當代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繪畫專業高中畢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赴德國學習視覺藝術。華為河圖(Cyberverse)項目顧問上海雙年展獲獎藝術家;東京電影節參展藝術家;法國亞洲之風藝術節特邀藝術家;創作微信表情包累計發送量上百億海內外出版繪本圖書數十本;作品涉獵架上繪畫、行為藝術、動畫影像、家居潮玩等眾多領域。
參展經歷:
2005 行為藝術作品《yi》獲2005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作品展優秀獎
2006 參加798哈特藝術沙龍和亞歐藝術發展基金會組織的《I m PULSE Minutes》“一分鐘影像工作坊”
行為藝術作品《yi》參加“超設計”2006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展并獲得優秀獎
赴日本參加東京電影節第五屆亞歐電影發展計劃會展示影像短片《太極》
作品《我執幻境》入圍荷蘭一分鐘短片電影節展映
影像作品《卵》《斷電》《上學路上》《SEA》參加北京798廠Marella畫廊參加聯展《Joking》
2007 影像作品《黑色星期天》和油畫作品參加北京798廠“在3畫廊”聯展《桃天》油畫作品參加北京798廠“在3畫廊”聯展《換季》
2007年798藝術節開幕式上表演行為藝術《yi》
2008 影像作品參加“布景”當代藝術展 坦克庫.重慶當代藝術中心
版畫作品參加北京798藝術區在3畫廊《自己是自己的DOLL》新青年當代藝術展
北京798藝術區在3畫廊新空間開幕展上表演行為藝術《yi冰與水》
油畫作品“花,鳥,魚”參加北京798藝術區在3畫廊《北京呢喃》新藝術家群展
行為藝術《yi壇城》參加北京環鐵藝術區KU藝術中心“黑貓.白貓”當代藝術展
2009 行為藝術《yi和yu》在798藝術區高氏兄弟“在樹上”空間表演
行為藝術《yi制約》在草場地Rosie藝術空間表演
《扎辮子的胡子》系列作品在瘋果盒子展銷
參加《詩意的棲居》在3畫廊09年年度展
2010-2015閉門創作心靈繪本 出版了十余本國學心靈繪本在喜馬拉雅FM主播“小歡國學堂”分享心靈智慧
2017 作品“小歡盒”參加聯盒圀跨界藝術展
在微信平臺創作大量熱門表情包 累計發送量超百億
2018 法國亞洲之風藝術節 講座以及《小歡的弟子規》法文版簽售活動
任goco夠酷夠玩首席內容官 建立品牌視覺并設計大量熱門IP潮玩盲盒
2021 華為河圖(Cyberverse)項目顧問
NiCEME首席品牌藝術官
2022 創作了大量NFT數字藝術藏品 在多平臺開盤售罄
參加首屆微博數字藝術節 參展作品《虛擬人生》
參加數字澳門建設計劃參展作品《澳門印象》
2023 多平臺直播分享禪修和國學智慧 全平臺粉絲量10萬+
2024 MICO CHEER麥陳聯合創始人&藝術總監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無我49》 60*60 布面丙烯
《無我56》 60*60 布面丙烯
《無我54》 60*60 布面丙烯
《無我74》 60*60 布面丙烯
WEART:您的繪畫從早期到現在經歷了一系列變化,請問在形式轉型的背后,也是代表著您藝術觀念的轉變嗎?
王歡:其實并不是觀念的轉變 或者說觀念的轉變是來自生活的轉變
剛畢業的時候 年輕氣盛 在798做架上繪畫 實驗影像和行為藝術 后來來到上海 創作了很多國學心靈繪本 之后開始創作表情包 盲盒 潮玩 食玩 家居 數字藏品等等 一直隨著生活 時代 技術的變化而變化 這些因素里最不重要的可能就是觀念 因為所謂的觀念是一直在變化的 變化就是唯一的真實
WEART:您覺得您的觀眾如何通過您作品中的符號來和作品進行關聯?
王歡:其實每個看到的都是自己 我的很多繪畫過程的視頻在平臺上也有很高的流量 有人喜歡 有人不喜歡 有人說像魚 像花 像鳥 有人說有手就行 其實每個人以為在解讀我的作品 其實這一切都和“我”無關 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經驗 就想經典中說的 佛眼中眾生是佛 心中是苦的 看世間都是苦的 心中是喜悅的 看世間也是喜悅的 作品也是如此 無關藝術家的表達 只關于每個人自己內心的投射
WEART:您認為“純當代藝術”與融合傳統的創作,哪種更具文化生命力?
王歡:其實關于這些名相很難界定 我們可以想想是否真的有所謂的“純”當代藝術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當代性 剝離一切傳統的痕跡?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我們不可能真的剝離傳統和歷史經驗 不只是創作 任何行為 哪怕“看”這個動作 我們在看的時候 看到了什么 如何看 這個看見過程的本事 就是過去經驗的反芻 就像同一個事物 有的人覺得丑 有的人覺得美 這種差異來自哪里?不是客觀事物本身 而是每個觀者的經驗 這經驗就是歷史和傳統 不過時間跨度長短的問題 所以藝術或者文化的生命力取決于什么 傳統還是當代?這似乎并不是這個問題答案的選擇 我覺得更像是偶然 或者佛家說的因緣和合 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剝離時間跨度的 不能以傳統還是當代而論 它更接近的是人性本身 時間是變化的 但人性是不變的 人的喜怒哀樂 趨利避害 種種欲望 貪嗔癡 文化的生命力來自天時地利人和 時運 大勢 以及集體文化的認知與變革 創作者本身在其中起了很小的作用 可能就是蝴蝶效應中南美洲扇動翅膀的蝴蝶
WEART:?人工智能生成藝術會威脅畫家的獨特性嗎?
王歡:不會的 雷同的作品無法稱之為藝術 今天的時代每個都會用AI出圖 宮崎駿風格 梵高的風格 你依然在復制藝術家的風格 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家 意味著他憑空開創了這個風格
AI只是一個更便利的工具 如果你用AI做出別人用AI做不出的風格 那你同樣是藝術家 這個獨特性來自哪 來自你獨一無二的成長經歷 人格背景形成的審美 這些獨特性在表達中會隨著作品展現出來 就像油畫顏料 鉛筆 馬克筆 誰都會用 但藝術家用什么樣的材料 都可以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AI不過是另一種畫筆 獨特性不是畫筆帶來的 而是握著筆的手創造的
WEART:?您對于現代流行的青年亞文化,這種反主流的文化藝術類別是怎么看待的呢?
王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不反叛不青年 每一代青年都是如此 反叛的內核是一樣的 文化的外觀在變化而已 世界就是一代一代刷新遞進的 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 我們也常說人心不古 這都是“老登”文化說出來的 從什么時候開始 春秋時代就有人說人心不古 但時代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開拓發展 所謂主流的文化 就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創建的文化 從小眾 變成主流 再變得陳舊 新一代的年輕人再次刷新 文化就是如此 青年人標榜個性 反對主流是對自我探索和認知的過程 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個人官方賬號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