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黃浦區回民小學的茶藝教室里總會飄出陣陣茶香。在《故鄉的茶》這堂茶藝課上,沒有教科書的生硬說教,而是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們成為“家鄉代言人”。
茶葉里的地域密碼
當浙江的青豆茶遇見新疆的咸奶茶,當寧夏的八寶茶邂逅云南的竹筒茶……課堂上,學生們此起彼伏的分享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中國茶文化地圖。在互動中,他們感受到了每種茶所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情感。
一杯氤氳著江南煙雨氣息的青豆茶,將熏豆、胡蘿卜干與綠茶一同泡制,是記憶中外婆家的味道,也是江南水鄉清明時節的溫暖饋贈。
新疆的咸奶茶,則以牛奶為主料,搭配磚茶,茶香與奶香交織,既營養豐富,又體現了游牧民族對食物消化調節的智慧。
寧夏的八寶茶也令人眼前一亮,它以綠茶為底,加入紅棗、葡萄干、桂圓、枸杞等多種果品,八種食材搭配出非凡的口感,酸甜適中,不僅美味,還富含營養,承載著回族人民對健康與美好生活向往和熱情好客的傳統。
這些茶是各地域獨特生活環境中孕育出的文化瑰寶,也是學生們與家鄉之間最溫暖的紐帶。
茶道中的共情密碼
“有句老話,叫作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家鄉的味道永遠是我們記憶中最深刻的,分享家鄉的味道總能讓人迅速共情起來。”在回小有著25年茶藝教學經驗的孫靜老師這樣說道。盡管每個地域的茶各有特色,但在孫老師的課堂上,同學們秉承美美與共的理念,共同探究多元茶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茶藝的禮儀、茶道的精神,如“和、敬、靜、雅”,在各地域的茶文化中都有著相通之處。這種相通的文化根基讓同學們意識到,盡管家鄉不同,茶卻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情感紐帶。在品茶、論茶的過程中,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尊重。
茶香里的融合密碼
這堂《故鄉的茶》,讓同學們在了解自己家鄉茶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交融性。每一種文化都值得尊重,每一種茶都值得品味。
在沸騰的茶湯里,學生們讀懂了何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交錯的茶香中,正在把“家鄉”的概念升華為“家國”的認知,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茶樹年輪般,層層嵌入童心深處。
以茶為媒,回小的茶藝課不僅搭建起了民族融合的橋梁,也讓各地域文化在茶香中交融碰撞,將民族教育化作舌尖可品、心間可觸的溫暖聯結。
記者 / 王龑君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成子鍇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