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得到一個令人心痛的消息:老徐由于糖尿病并發癥,最終離開了人世。
而這一切的根源,竟源于他對“素食”的執念!
跟大家講講是怎么回事。
老徐今年65歲,是一名企業退休職工,確診糖尿病8年。
說起來,他以前血糖控制得本來是挺好的。
在患病的前幾年,他嚴格遵循醫囑,飲食、運動、血糖監測都做得不錯,空腹血糖穩定在7mmo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左右。
2024年夏天,老徐參加某公司舉辦的健康講座時,聽到一種"純素食能逆轉糖尿病"的新奇理論,“專家”列舉的一個個鮮活案例當場就說服了他。
回家后,老徐就開始戒葷,一日三餐以純素食為主,希望能通過飲食徹底擺脫降糖藥的束縛。
他堅信這些天然食物有益無害,多吃點還能降血糖。妻子曾提醒他,醫生說有些素食對血糖影響很大,要算進主食量。但他反駁隔壁老王天天吃南瓜,血糖比他還穩。
此后他擅自將二甲雙胍從每日2片減至1片。由于自我感覺良好,血糖監測也從定期監測變成時有時無,甚至很久都不測一次。
半年前,老徐頻繁出現口干、夜尿多等癥狀,自認為是喝水多的緣故。
某日晨練時他突然暈倒,送醫時已意識模糊。當時急診測隨機血糖高達41.7mmol/L!
住院后,醫生還發現他有明顯的“低蛋白血癥”,提醒他注意一些高淀粉“素食”,還要注意補充蛋白質,要多吃點肉。
老徐的妻子在旁邊也勸:“大夫都說了多少回了,不是所有的素菜都是好的,可你偏不聽!”
“知道了知道了,多大個事兒……”老徐悻悻地擺擺手,像是為自己開脫。
沒想到,出院沒幾個月,就傳來他由于糖尿病并發癥加重,不幸離世的消息。
惋惜之余,再次提醒廣大糖友:有些素菜其實“名不副實”——名為蔬菜,實則屬于高碳水食物,糖友們很容易被誤導。
這些“蔬菜”,如果真把它們當“菜”來吃,反而不知不覺地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時需要特別注意。
以下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幾類素菜:
第一類:
高淀粉的“蔬菜”
這一類食物雖然屬于“蔬菜”,實則淀粉含量更接近主食。吃的時候需要替代主食。
1、土豆
100克土豆含有16.5克淀粉,并且升糖指數也比較高,尤其是油炸或加工成土豆泥后升糖更快。
2、芋頭
芋頭煮熟后升糖指數明顯升高,容易快速轉化為血糖。
3、蓮藕
100克蓮藕淀粉含量16.4克,如果當菜吃,不注意減少主食量,容易導致血糖飆升。
4、山藥
100克山藥含淀粉12.4克,吃的時候同樣要注意計入主食量。
5、南瓜
成熟度高的南瓜升糖指數達75,說明升糖比較快。同時它的淀粉和糖分也較高,糖友們需要注意控制量。
6、干豆角
豆角也叫四季豆、架豆、菜豆,干豆角一種隱形的高糖蔬菜。
鮮豆角含水量高問題不大,曬干后每100克角含碳水化合物高達54克,這個含糖量是比較高的,如果不注意控制進食量,一定會導致血糖升高。
第二類:
高淀粉的“豆類”
很多人不知道,豆類其實分為兩種:高蛋白的大豆和高淀粉的淀粉豆。淀粉豆對血糖的影響大,吃得時候也應該當主食看待。
1、豌豆
豌豆(青豆)的升糖指數約48-58,成熟豌豆更高。
每100克豌豆的淀粉含量達21.2克,其中成熟豌豆淀粉含量是嫩豌豆的3倍,干豌豆碳水化合物更高達60%。
2、蠶豆
蠶豆又叫胡豆,升糖指數約50-65。
每100克鮮蠶豆含19.5克淀粉,干蠶豆則高達60克。淀粉含量隨成熟度增加,建議選擇嫩蠶豆,避免與主食同食。
3、鷹嘴豆
鷹嘴豆常被誤認為是健康豆,但對糖尿病人來說,它的淀粉含量達27.4g/100g(煮熟)。
30克干豆約等于1份主食(25克碳水化合物),需注意控制食用量。
4、蕓豆(紅腰豆)
100克蕓豆淀粉含量22.8克(煮熟),制作甜品時額外加糖風險大。需警惕"無糖紅豆"宣傳,仍要計算碳水化合物總量。
5、毛豆
毛豆其實是未成熟的大豆,常被當作低卡零食,但實際淀粉含量也不低。
100克帶莢的毛豆含10.5克淀粉。建議每次食用控制在100g以內。
最后總結一句:以上這些“素菜”并非不能吃,而是不能當“菜”吃,吃得時候一定要注意減少主食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