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篇
劇目是戲曲藝術的本體。本篇主要講述山西 50 多個劇種在劇目內容、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特點,使觀眾進一步認識“山西戲曲的人民性和藝術價值”。
一、概說
中國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綜合藝術。演故事要有具體劇目,一位好演員,必定有自己的拿手劇目;一個好的表演藝術團體,必須有能夠吸引觀眾的優秀劇目。
戲曲藝術,就是通過劇目的演出與觀眾聯系的,觀眾也是通過劇目的欣賞,受到教育,得到藝術享受的。也就是說,戲曲藝術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主要是通過具體劇目的演出體現出來的。可以說,劇目是戲曲藝術的本體。
山西的戲曲劇目非常豐富。在歷史上,這些劇目多以藝人“腹本”傳世,少見于文字記載,多數劇目也不知作者是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組織專人對傳統劇目進行挖掘、整理,抄錄(包括出版)傳統劇目三千多個,存目則更多。在這些劇目中,梆子劇目占多數,有兩千多個。以蒲州梆子為例,僅傳統劇目就有一千多個。早在乾隆年間,蒲州梆子就有所謂“上八本、下八本、中八本,共二十四本”大戲。按藝人口訣為,上八本:《盤陀山》上有個《紅梅閣》,閣內放的《麟骨床》,床上撐的《瑞羅帳》,帳內掛的《意中緣》,帳外掛的《乾坤嘯》,床上放的《十五貫》,床下藏著《火攻計》。中八本:進得《梵王宮》,看見《摘星樓》,樓前一棵《槐蔭樹》,樓后一尊《炮烙柱》,樓上塑著《春秋配》,頭上戴著《無影簪》,身上穿著《梅絳褻》,手里拿著《和氏璧》。下八本:男女堪稱《忠義俠》, 兩人擇日《龍鳳配》,男贈女一幅《日月圖》,女送男一軸《富貴圖》,二人絕非《狐貍緣》,同跨一匹《火焰駒》,出了《寧武關》,奔向《黃鶴樓》。從藝人口訣中可看出早期蒲州梆子的劇目已很豐富。
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因系同源異流,所以傳統劇目大致相同,如《黃鶴樓》《打金枝》《牧羊卷》《罵殿》《殺狗》《玉虎墜》《蘆花》《轅門斬子》《忠保國》等,均為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所共有。
上黨梆子向以演楊家戲、岳家戲著稱,如《天波樓》《雁門關》《奪秋魁》《渡康王》等,且許多劇目另成一系。
大劇種和小劇種的劇目明顯不同。大劇種多演“三大門”(青衣、須生、花臉)應工的袍帶戲、靠架戲,小劇種則多演“三小”(小旦、小生,小丑)、“二小”(小旦、小丑)應工的生活小戲,如《小二姐做夢》《王小趕腳》《賣扁食》《打碗罐》《劉三推車》等。
由于各劇種在發展過程中互相影響,互相吸收,所以一些傳統戲如《蘆花》《桑園會》《殺狗》《教子》《小放牛》《蘆花河》等,不僅梆子戲有,一些民間小戲也有,只是在藝術處理上略有差異。
山西戲曲劇目的分類,按演出時間可分大戲、小戲、本戲、折戲、連臺本戲;按表演特點可分文戲(如《王寶釧》)、武戲(如《雁蕩山》)、做功戲(如《少華山》、唱工戲(如《上天臺》)、青衣戲(如《祭江》)、小旦戲(如《拾玉鐲》)、小生戲(如《小宴》)、花臉戲(如《鍘趙王》)、丑角戲(如《張良賣布》)、老旦戲(如《太君辭朝》)、老生戲(如《徐策跑城》)等;按演出情感效果,可分悲劇(如《竇娥冤》)、喜劇(如《喜榮歸》)、正劇(如《忠保國》);按題材內容,可分歷史故事戲(如《空城計》)、神話戲(如《白蛇傳》)、公案戲(如《徐公案》)、家庭倫理戲(如《殺狗》)、兒女風情戲(如《西廂記》)、民間生活戲如《偷南瓜》)、宗教戲(如《湘子傳》);從“三并舉”分,可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如《斬竇娥》)、新編 歷史劇(如《五臺縣令》)、現代戲(如《劉胡蘭》)。 山西戲曲劇目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一些傳統劇目雖然受時代的局限,存在某些封建性的糟粕,但新中國成立后大都經過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加工整理,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得到了凈化和提高。 這些劇目,構思巧妙,通俗易懂,貼近生活,重倫理,重人格,體現著以善為美、以德為美的中華民族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要求,同時也傳授給人們不少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因此,多少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山西戲曲正是通過這些劇目,與廣大觀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不少劇目成為廣大觀眾離不了的歷史教科書和生活教科書,在山西的廣大農村,不知有多少觀眾,不管是有文化還是沒文化的,都從山西戲曲劇目中得到了知識,受到了熏陶。
二、分類舉例介紹山西戲曲劇目的特點和價值
梆子戲劇目。梆子戲中以歷史故事戲、公案戲、家庭倫理戲、兒女風情戲為多。
(一)歷史故事戲。梆子戲的劇目多反映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五代,以及楊家將、岳家將、水滸等故事,塑造了不少忠義俠膽、舍生忘死、震撼人心的忠臣義士、愛國英雄等藝術形象。下面舉四例說明:
1.《八義圖》。蒲州梆子傳統劇目,事見《史記·趙世家》、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敘春秋時,晉靈公驕奢淫逸,不理朝政,任用奸臣屠岸賈胡作非為,欺壓百姓。上大夫趙盾諫奏,靈公不納忠言,反借機殺趙家三百余口,只將身懷有孕的趙朔之妻囚于冷宮。趙妻生子,為門人程嬰救之。屠岸賈為斬草除根,千方百計尋找孤兒,程嬰為救忠良之后,以己子代孤兒死。十五年后,大將韓厥還朝,誤以為程嬰忘恩負義出賣孤兒,乃屈打之。后真相大白,將屠岸賈處死。
2.《薛剛反朝》。蒲州梆子劇目,根據《歸宗圖》改編,事見《薛家將反唐全傳》。敘唐代薛剛打死奸臣張泰之子,招致滿門抄斬。薛剛逃出京城,其兄薛猛偕妻奉旨攜嬰兒三月蛟由陽河至京城受死。老臣徐策為保全忠良后代,在法場用己子換走三月蛟。十余年后,薛剛夫婦在青龍山、韓山兩地聚集重兵。徐策聞訊,掛畫訓子,并命三月蛟赴韓山投奔叔父薛剛。后薛剛夫婦率兵圍困長安,迫使朝廷除奸。
3.《周仁獻嫂》,又名《忠義俠》。蒲州梆子劇目,事見明天各氏《忠義烈》傳奇。敘明嘉靖時,嚴嵩專權,朝臣杜鸞因參嚴嵩被害入獄,杜子文學避禍逃走,其結拜兄弟封成東見杜家勢敗,遂出賣文學于嚴府。文學將妻托義弟周仁照顧。嚴府總管嚴年慕杜妻貌美,與封成東密謀將周仁騙至嚴府強令獻出杜妻,周仁回府告知己妻李蘭英。蘭英懷藏利刃代杜妻過府,因刺嚴年未遂自刎而死。杜文學被貶嶺南后,聞海瑞參倒嚴嵩,遂說服蠻兵舉義,還朝后盡除嚴嵩奸黨。因疑其妻被周仁獻出,初見周仁痛責之,后見妻,文學始明真相,夫妻同接周仁至杜府。
4.《三關排宴》,原名《忠義節》,又名《忠孝節》,屬楊家戲。千百年來,楊家將衛國抗遼的故事,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楊家將當年浴血奮戰的事跡,大都發生在山西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及晉北廣大地區。至今,代縣鹿蹄澗村還保存有一座祭祀楊門列宗列祖的楊家祠堂。在山西梆子戲中,反映楊家的劇目,從《七星廟》楊繼業與佘太君招親,到佘太君《辭朝》,可排列為系列劇目演出。上黨梆子《三關排宴》是其代表之一。
《三關排宴》敘宋遼交戰,遼敗議和。三關議和宴上,佘太君向蕭銀宗索要投降遼國并已招為駙馬的四子延輝回來,蕭銀宗無奈應允,不料其女桃花公主也要隨夫南歸。蕭銀宗苛責嚴拒,桃花絕望自盡。后延輝返宋,佘太君責其不忠不肖,延輝亦羞愧碰死。此劇是《昊天塔》《五絕陣》《八姐盜發》連臺本戲之最后一本。新中國成立后幾經加工,并經趙樹理協助整理,于 1962 年由長春電影廠拍成電影。
(二)公案戲。此類戲中,清官戲居多。舉三例說明:
1.《徐公案》。上黨梆子劇目。敘明代世襲公徐龍被貶漢陽,其子徐猛一日至江邊游玩,登舟調戲漁女,將漁翁翟彪推入江中,漁女也投江。時御史海瑞同幼主云南安民歸,舟至漢陽,將漁女救起,詢情后攜漁女同至漢陽府。海瑞以徐門世代忠良執法如山相激,徐公不顧老母講情,親自將兒子徐猛鍘死。
2.《明公斷》,又名《鍘美案》《秦香蓮》。中路梆子劇目。敘宋仁宗時,陳世美考中狀元,隱其家世被招為駙馬。其妻秦香蓮攜兒帶女赴京尋夫,陳拒不相認,反遣韓琪追殺。韓琪感秦香蓮母子不幸遭遇,示其至包公處告狀,旋即自刎而亡。秦含冤向包公訴以實情,包置皇家權勢于不顧,將陳處死。
3.《八件衣》。中路梆子劇目。敘宋代寒儒張長義欲上京趕考,因缺少盤費,往舅父竇九成家借貸。竇女秀英因與長義已定終身便以女家衣八件,內夾紋銀十兩贈之。長義不知衣內藏銀,即往當鋪典當。時正值捕快白石崗往富戶馬洪家行竊殺死馬洪,楊知縣接案后,白石崗嫁禍于長義。楊知縣未察詳情,將長義杖死,棄之荒郊。張母與九成、秀英同到公堂質對,冤案大白,秀英自刎公堂。長義被棄荒郊后,幸得乞兒營救,往開封府包公處告狀,冤案終得昭雪。
(三)家庭倫理戲。此類戲多敘家庭糾葛,贊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舉四例說明:
1.《蘆花》,又名《蘆花記》。中路梆子傳統劇目,事見宋元戲文《閔子騫單衣記》及無名氏《蘆花記》傳奇。
敘春秋時,員外閔德仁前妻去世,所留一子名閔子騫。德仁繼室李氏生二子,遂對子騫厭惡,以蘆花為其絮衣,不能御寒。一日,德仁帶閔子騫及次子英哥外出訪友,途中閔子騫寒冷難禁,其父怒而鞭之,不料衣破飛出蘆花。德仁返家欲休李氏,閔子騫苦苦求情:“寧叫母在一子單,莫叫母去三子寒。”李氏受感痛悔,全家和好如初。
2.《殺狗》。蒲州梆子劇目。敘戰國時,楚國大夫曹莊之妻焦氏,性情刁潑,不滿曹母讓曹莊棄官回家奉母,苦守清貧;又嫌婆母年邁事多,因此婆媳二人時有摩擦。一日,曹莊打柴未歸,婆媳又生爭執。曹母要責打焦氏以消氣,反被焦氏暴打一頓。曹莊歸家,惱焦氏所為,先以好言相勸,焦氏不聽,更加無理取鬧。曹莊忍無可忍,舉刀欲殺,因曹母阻擋,曹莊只殺死家犬。焦氏為婆母相救所感,悔悟認錯。
3.《教子》。中路梆子劇目。本戲原名《雙官誥》,敘明代薛子約因妻妾不和外出,后誤傳子約死,其大婦、二婦相繼另嫁,唯三婦王春娥守節教子。后其子得中狀元,薛子約也得官回家祭祖,并為春娥求得“雙官誥”。此劇新中國成立后不再演出,唯其折子戲《教子》經改編,仍有演出。改編本突出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少小不把苦功用,到老無成悔不及”的思想,剔除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封建說教,成為梆子戲中經常上演的劇目。
4.《打金枝》,又名《滿床笏》。中路梆子劇目,事見趙璘《因話錄》及《隋唐演義》第九十九回。敘唐代宗時,汾陽王郭子儀誕辰,眾子媳前往拜壽,唯三媳升平公主依仗皇家權勢未至。席間,三子郭曖受眾兄弟嬉戲,回宮怒打公主。公主不容,進宮向代宗、沈后哭訴委屈。郭子儀聞訊,親自綁郭曖上殿謝罪。代宗念及郭家父子功績,以國事為重,不但未加罪于郭曖,反廢除宮廷法律,給郭曖加官晉爵。后經沈后勸解,郭曖夫妻重新和好。這出戲本應屬歷史故事戲,但家庭倫理氣氛較濃,將帝王家事平民化了。1948 年春,毛主席曾在山西興縣北坡村觀看晉綏邊區人民劇社演出的《打金枝》后說,此劇是君臣團結、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顧全大局,為教育干部之好戲。1952 年,山西省代表團曾以此劇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獲演出集體二等獎,丁果仙(飾代宗)獲演員一等獎,牛桂英(飾沈后)獲演員二等獎,郭鳳英(飾郭曖)和劉仙玲(飾公主)獲演員三等獎。1955 年經加工,由長春電影廠拍攝為舞臺藝術片。
(四)兒女風情戲。只舉一例:
1. 《西廂記》。蒲州梆子劇目,事見唐元稹《會真記》、元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敘張生與鶯鶯于普救寺相逢后,二人互生愛慕之情。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為爭取婚姻自 由,鶯鶯和張生私下結合,終成眷屬。 普教寺坐落在山西蒲州(永濟),西廂記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蒲州梆子戲演出此劇頗有地方特色。
(五)地方小劇種劇目。大都取材于民間現實生活或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其中不少劇目反映的是人民所關心的家庭、婚姻、愛情等生活內容。故事短小,語言活潑、幽默、風趣,富有生活氣息。無論唱詞或念白,多用方言土語,當地群眾感到親切。舉四例說明:
1.《走西口》。二人臺劇目。敘清代咸豐年間,山西大旱災后的一段小故事。描寫太春和玉蓮這對新夫妻,為生計所煎,被迫分離時的無限苦愁。戲一開場,描寫玉蓮在家盼望太春早早回家的心情:“太春去探親,玉蓮掛在心,眼看半前晌,不見回家中。玉蓮出門看,四下看分明,東瞅瞅,西暸瞭,不見他轉回程。……門外有人聲,必定是太春,開開門來看,不見人影影。”當太春回到家中向玉蓮說明要到口外打工的消息后,玉蓮唱道:“哥哥說端詳,玉蓮痛斷腸。眼含辛酸淚,低頭包衣裳。鋪蓋抱在懷,淚蛋蛋掉下來,恩愛的好夫妻,咋舍得離別開。”太春臨別前,玉蓮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唱段:“妹妹我放開手,哥哥你慢點走,有兩句知心話,牢牢記心頭。走路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兒多,能給哥哥解憂愁……”太春與玉蓮在門外依依惜別時,還有兩段揪心的對唱。太春唱:“妹妹安頓的話,哥哥都記下,常常打回信,免得你牽掛。
太春出了門,邁步往前行,鋪蓋背在身,離別真傷心。”玉蓮唱:“哥哥往前行,拐彎看不清,上房暸一暸,再暸瞭心上的人。”太春唱:“走出一里半,扭回頭來看。暸見小妹妹,還在房上站。”從這些唱詞不難看出,《走西口》這出小戲,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樸實,抒情、敘事細膩入微,堪稱民間文藝精品。它既是一出好戲,也是一篇完整的好詩,是一篇中國通俗文學史上罕見的民間詩歌代表作。
2.《打櫻桃》。二人臺劇目,是生旦對歌對舞情節單純的一出優秀劇目。這出戲語言生動有趣,生活氣息濃郁,形象而生動地表述了一對戀人相偕打櫻桃中過河、爬山、打櫻、拾櫻、嘗櫻中的戀情。戲一開場后,有一段生旦歌舞對唱。小生:“陽婆出來丈二高,風塵不動天氣好。哎呦,叫上妹妹打櫻桃。”小旦:“紅彤彤陽婆滿山山照,手提上籃籃抿嘴笑。哎呦,我跟哥哥打櫻桃。”這對戀人下了坡,過了河,上了山,打櫻桃,吃櫻桃的過程中,有一段很動情的對唱,小生:“砂糖好吃不如冰糖甜,哥哥雖好沒有錢。哎呦,恐怕你跟上受可憐。”小旦:“燈瓜瓜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窮。哎呦,不愛錢來單愛人。”小生:“想妹妹想得手腕腕酸,拿不起筷子端不起碗。哎呦,三天沒吃半碗飯。”小旦:“想哥哥想得心慌亂,半后晌想起個吃早飯。哎呦,煮餃子下了一鍋山藥蛋。”小生:“想妹妹想得著了慌,耕地扛了個河撈床。哎呦,韁繩搭在豬身上。”小旦:“想哥哥想得著了慌,蒸莜面坐在水甕上。哎呦,蒸了半天冰巴涼。”這出小戲的語言通俗明快、形象生動,比喻和夸張妙語連珠、令人叫絕。這是山野青年戀人們世世代代的生活積淀,是從樸實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化了的生活語言。這類絕妙之詞,久坐書齋的文人縱有通天靈感,也難以生發。這正是地方小戲富有獨特藝術魅 力和重要藝術價值的原因之一。
3.《張連賣布》。晉南眉戶戲。敘張連好賭,家業盡輸。
一日,妻四姐娃織布數丈囑張連上街去賣,又輸之。四姐娃屢勸丈夫無效,忟而輕生,多虧鄰舍王媽相救才未死。至此,張連始悟。這出戲中有一段張連把家產賭輸后向其 妻辯解的夫妻對唱,幾百句唱詞,主要用言前、發華、搖條三轍交替轉換,并穿插了“子”字、“啦”字結尾的段子,顯得生動新穎,趣味無窮,如張妻:“你把咱大犍牛 賣錢干啥?”張連:“我嫌它吃干草沒有上牙。”張妻:“你把咱大騾子賣錢為啥?”張連:“它不生又不養我不 愛它。”張妻:“你把咱棗紅馬賣錢為啥?”張連:“我嫌它在巷道肯踢娃娃。”張妻:“你把咱黑叫驢賣錢為啥?”張連:“我嫌它見草驢嘰哩哇啦。”張妻:“你把咱大公雞賣錢為啥?”張連:“我嫌它清早間驚動鄰家。”這是一出宣傳戒賭的好戲。故事情節雖然單純,但語言詼諧,表演風趣,用晉南地方語言演唱起來喜劇色彩很濃,因此 成為眉戶戲中歷年演唱不衰的優秀劇目。
4.《打酸棗》。壺關秧歌劇目。敘村姑玉姣與男青年小毛上山打酸棗產生愛慕之情的故事。該劇情節簡單,但語言生動,且以壺關方言演唱,別具一格。
來源:看戲聽曲
穿梭戲劇藝術的歷史空間
徜徉逍遙自得的審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評戲
微信ID:lianzhongpingx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