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先生的《我心隨月光——孟郊傳》在其個人的文學創作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多年來,楊振華一直在默默耕耘,已著有《永遠的游子吟》《永遠的江南賦》等著作。他挖掘那些被埋藏或是被湮滅的歷史殘骸,對江南以及德清近代或是古代的歷史文化人物進行踏實深入的“勘探”,查閱了大量史料,用獨特的文字使他們在書本上得到復活。他潛下水、沉下心,穿越重重歷史迷霧,為今人留下了歷史上多位文化名人的痕跡。
楊振華并沒有就此止步,他為自己設置了一個更高的目標:書寫《孟郊傳》這部大書。由于唐代距今年代久遠,如何從繁復散佚的史籍中找到有關孟郊的生活經歷、歷史細節,可謂太艱難了。他用了好幾年時間,搜索、尋找、分析、整合,對能夠搜尋到的資料進行梳理提煉,開掘了孟郊不為人知的種種方面,形成記錄詩人孟郊一生完整的長篇構思。
楊振華
他筆下的孟郊,不僅僅是那位被中國讀者熟知的、重情重義、才華橫溢的“詩人”孟郊,而且是一位正直剛毅的“士人”,展現出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骨。《我心隨月光》書名,出自孟郊與韓愈的《遣興聯句》。何謂“我心”?——是我心之所思我心之所念、不違心不妄言的獨立人格。何謂“隨”?——隨風起舞、隨性、隨意、隨緣,尊重宇宙“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律。何謂“月光”?——皎潔、純凈、明亮。關于孟郊的精神品格,還有比這一句短詩更貼切的書名嗎?
我們熟悉《游子吟》這首千古絕唱,它讓孟郊成為古今著名的游子詩人之一。但孟郊的閃光不僅僅在于“游子吟”,他是中唐時代獨造的先鋒詩人。安史之亂后,隨之而來的是盛唐神話在詩人們的感傷里破滅。中唐詩人仰望著盛唐詩歌的璀璨光輝,并不是亦步亦趨地一味模仿它,而是在汲取其養分的同時,按照自己的內心來抒寫社會、自然與人生。孟郊將江南詩風帶入北方詩壇,并糅合南北詩風,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歌面貌。他與韓愈等人志同道合,賦詩酬唱,催生了韓孟詩派。
孟郊也被稱為“苦吟詩人”,他的詩歌反映的不僅是他個人生活的悲苦,也觸及了時代的傷痛。孟郊的苦吟,某種程度上是中唐時代的文學代言,有點西方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創作傾向。孟郊書寫的是真實的生活,抒發的是真實的感情,但一變前人溫柔敦厚的作風,詩多苦吟,句多凄苦。孟郊抒寫了個人大大小小的悲歡、一生的坎坷,從他個人的不幸中更深刻地折射出時代的艱難、現實的殘酷、世路的險峻,揭示了當時專制社會中無數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和苦悶心情,有其特定的現實意義與思想價值。這些我都是通過閱讀《孟郊傳》才理解的。
傳記文學作品不僅僅是“傳記”,還有“文學”。文學水準是一部優秀傳記的評判標準。我是這部傳記的推薦人之一。之前,我已瀏覽過他的完成稿;出版后,我再次認真細讀。解除了我原先認為孟郊所處的唐朝年代久遠,今人記述歷史人物難免流于空泛的擔憂。該書不僅史料豐富翔實扎實,對孟郊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與“慈母”的感情、孟郊的性格形成、成長道路上的磨難、為人處世、游學為官的坎坷經歷、人生的理想情懷、文學追求、重大事件的立場與態度……都有生動真實的描述。楊振華的語言文字緊實綿密,簡潔明快,好讀耐讀,人物形象鮮明,具有優秀傳記文學的品質。
《孟郊傳》的問世,將孟郊“游子文化”的現實層面提升到心靈“遨游太空”的精神層面——月圓之時,整個天空都是湛藍色的,任人神游!
書中還摘引了孟郊各個人生階段寫下的多首優秀詩詞,并作了個性化的文學解讀,可以增進讀者對孟郊詩中那些佳句絕句的認識。但愿隨著《孟郊傳》的出版,孟郊的詩詞也會因此被世人更多關注并傳誦。
原標題:《新民藝評|張抗抗:《孟郊傳》,何謂我心?所隨為何?》
欄目編輯:李緯 文字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張抗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