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12日報道,普京在圣彼得堡舉行的一次海軍發展會議上說,應對未來新的危險和挑戰,必須為海軍配備新裝備并重新武裝,他聲稱在過去的五年里,俄羅斯造船廠建造了49艘不同級別的軍艦,包括可以裝備新型“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的核潛艇。普京宣布:“未來十年,俄羅斯將劃撥8.4萬億盧布(約合1009億美元),用于為海軍建造新的艦艇和船只。”
為什么普京在這個時候突然宣布如此重要的決定,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美俄關系的緩和大大減輕了普京的壓力。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俄已經進行了多次直接會談,4月11日,美國和俄羅斯代表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了第二輪閉門會談,12日,特朗普最信任的威特科夫又緊急訪問了俄羅斯,與普京談了四個半小時,這兩次會談的重點并不是烏克蘭問題,而是改善美俄關系,特朗普很可能滿足普京的要求,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三年來的戰爭壓力將得以釋放,他的精力將由國家戰時狀態,逐漸轉向安排戰后國家建設,而發展海軍顯然是普京考慮的重點工作之一。
二是俄羅斯海軍在俄烏沖突中損失嚴重,急需補充。
俄羅斯海軍在俄烏沖突中損失很大,特別是黑海艦隊,共損失了25艘艦艇,總噸位超過5萬噸,艦隊整體戰斗力下降了30%,連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也被烏克蘭的導彈擊沉了,后來,黑海艦隊被迫離開了塞瓦斯托波爾,后撤到新羅西斯克,遠離烏克蘭打擊范圍,同時,也喪失了對黑海的實際控制。
目前戰爭已接近尾聲,俄羅斯已經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導權,勝負基本已成定局,現在各方都在做戰后安排。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一邊美俄談判瓜分烏克蘭,另一邊歐洲卻拼命支持烏克蘭打下去,不僅歐洲要增加國防預算、組建歐洲軍隊,還要派兵進入烏克蘭,即使俄烏沖突結束了,歐洲也不會放棄 繼續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如果這樣的話,未來俄羅斯不僅不可能獲得安全,還要馬上面對一直沒有下場的歐洲軍隊,因為,歐洲不想按照美國的意愿來結束戰爭,所以,為了應對歐洲軍隊,俄羅斯必須要加快恢復海軍的戰斗力。
三是俄羅斯海軍是實現大國地位的基石。
從冷戰到現在,俄羅斯一向重視海軍發展,其強大的海上核力量,奠定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在當前地緣政治背景下,客觀上講,俄羅斯在陸地的地緣影響力越來越小,連中東原有的勢力范圍也保不住了。近期,特朗普不斷聲稱要對伊朗采取軍事打擊,俄羅斯對于中東的盟友不僅不出手相救,俄羅斯副外長還說,如果美國打擊伊朗,俄羅斯沒有義務對伊朗提供軍事援助。
明擺著,為了換取美國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作為交易,俄羅斯也會放棄對伊朗的支持。今后俄羅斯在世界地緣格局中的地位會下降,為了維持大國尊嚴,海基核力量仍是俄羅斯對抗美西方的重要裝備,因此,發展強大的海軍是俄羅斯重振大國地位的必要手段。
四是普京仍以國家安全為優先事項。
俄羅斯在戰爭中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2024年俄羅斯戰爭軍費占財政支出的30%,雖然俄羅斯經濟保持了穩定,但戰爭經費不斷增高,也拖累了國民經濟發展。1000多億美元對于打了三年仗的俄羅斯來說是很大的一筆經費,畢竟2024年俄羅斯全部軍費才1200億美元。
盡管如此,俄羅斯還是要優先發展軍事裝備,這表明普京意識到,即使俄烏沖突結束了,俄羅斯的安全環境也不會得到徹底改善,與歐洲的敵對仇恨也會越來越深,與美國的關系緩和也不牢固,并且隨時會出現反轉,所以,普京不得不繼續走軍事優先的道路。
總之,俄烏沖突依然沒有改變俄羅斯的安全環境,能否走出困境,考驗著普京的政治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