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大概注意到了,特朗普關稅大戰啟動后,美國的鐵桿盟國,有人在蠢蠢欲動。
雖然是經濟與軍事兩個貌似很遠的領域,但其中的關聯并不遠。我們能從中觀察和判斷到特朗普的下一步打法。
一、英軍航母是何意圖
據英國官媒報道,英軍航母“威爾士親王”號,將于4月下旬出港,向西太平洋進發。預計在6月到達,屆時將有三項重大軍事行動:
1.與日本自衛隊開展聯合訓練。
2.參加澳大利亞"護身軍刀"年度軍演。
3.對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港口訪問。
大家現在觀察英軍的動態,但凡是離開歐洲區域的,都可以和美國聯系起來一起觀察、分析、判斷,盡量往美國身上找原因、找意圖,一般不會錯。
尤其對于中國,英國海軍進入西太平洋,更有一層歷史敏感性,何者?當年鴉片戰爭,就是英國海軍叩開的我國國門。
也就是說,英軍此來,一定和中國有關。
首先我們觀察一下,進入新世紀以來,英軍航母一共來過幾次東亞,都是來干啥的。
第一次,2008年。英軍“卓越”號航母大舉前赴南海海域,進行一系列軍事活動,雖然沒有嚴重到軍事演習的地步,但咄咄逼人之勢令中國相當難受。好巧不巧的是,那一年,美軍第一次把核動力航母“小鷹”號部署到日本橫須賀基地。
只是那時節中國海軍力量相當孱弱,正是張局座所說中國海軍受盡委屈的年代,官方沒有大規模宣傳這些事,民間也沒有引起多高的關注。
第二次,2021年。英軍“伊麗莎白”號航母來到西太平洋海區,與美日澳等國海軍舉行聯合軍演。
更巧的是,這年6月美國常駐日本橫須賀基地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駛出日本進入印度洋海域,而之后的“里根”號航母編隊到8月才進駐橫須賀,其中有50多天的軍事真空期。
如果中國海軍真在那時動手梧桐,美日海軍都無法有效應對。
而英軍“伊麗莎白”號航母正好在這個真空期駛入西太。
航母編隊到萬里之外部署,從高層商討到各種準備再到萬里航行,更涉及與多國海軍聯演,周期相當長。而竟能恰巧補上美軍航母真空期,背后真相昭然若揭,美英雙方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商量好了的。
從歷史維度來審視當下,今年英軍航母再來,有一層意圖是明確的,英國要充當北約歐洲國家的話事人,強化北約軍事力量在亞太地區的存在,要壓法國一頭。你法國派軍艦到亞太(法國戴高樂號于2025年1月到達東南亞),我就再深入一步到東亞海區。英法的死亡纏繞仍在延續,不過非本文討論之主題,故不作多論。
但還有一層意圖,需要結合當下臺海的怪現狀來分析,有些東西已經跨出單純的北約色彩。
二、美軍后縮因何在
這次英軍航母來,我們目前尚沒有看到美軍航母真空的跡象,沒有聽說美印澳等國發布要搞大規模聯合軍演的情報。
而且觀察一下去年以來美軍駐扎在橫須賀港的“華盛頓”號航母編隊,我們驚訝地發現兩個事實:
1.“華盛頓”號航母本艦從未在臺島周邊活動。只在韓國西南濟州島海域,進行過一次針對朝鮮的威懾軍演。
2.穿航臺灣海峽的美軍艦船規模和級別都有所降低。
什么原因呢?
大概也有兩條:
第一,解放軍的中遠程導彈,已經具備肉眼可見的打擊海上艦船的能力。火力范圍圈早已捅透第一島鏈,航母本艦再開進來就是海上活棺材。
航母是具有相當戰略意義的武器平臺,任哪個國家也不敢拿它來犯險。貴人不立危墻之下,貴艦也不敢停炮口之下。
第二,山東艦演習,已擁有封鎖宮古海峽的能力。雖說不至于對“華盛頓”號形成壓倒性優勢,但至少能讓他有一怕。古今用兵,未戰而先為不可勝,先算好后路、退路,這是中外合格的指揮官都要預先考慮的。
兩方面原因,使解放軍擁有極強的海上威懾能力,所以“華盛頓”號只能持重待之,不敢再像20年前一樣把臺灣海峽當公共成廁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再敢到處撒尿留味兒,小心導彈從天而降要你小命。
對比著看美英兩軍的動向,就能觀察出有意思的東西。
美軍不動,持續后縮,把英軍航母弄過來是什么考慮呢?不外乎英國的身份稍微方便一些,英軍前來中國不至于那么敏感。
但英軍航母到達,增加了美軍威脅中國的力量。尤其對南海和東海,造成實打實的威懾,中國勢必分出力量應對之。
從中國的應對動作,美軍進一步觀察和判斷解放軍海軍的各種力量運用特點,以及實力底數。
尤其是對沖一下臺島的緊張。解放軍連續組織了好幾次環臺封鎖軍演,老賴的氣焰被壓制低到極點,再不弄出點動靜來有負所謂友邦之義。
自從列常聯合揍大清以來,美國第一次在非蜜月期這樣低調,派盟友出來惡心東大,背后透露的信息,著實讓人唏噓。
三、特朗普的后招
上一篇文章我們列舉了熱戰的可能性,分為幾種不同樣式的打法。
當然,那是相對極端的可能,以目前的形勢看,真正發生熱戰需要有極其充分的背景條件,要么世界經濟全部陷入不可扭轉的大衰退,要么地緣政治限入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要么是某些國家不顧一切發動意料之外的挑釁行動,比如半島。
目前,這幾類條件都沒有醞釀到位。
那么,不考慮熱戰,特朗普把英軍航母拉到西太增加變數,會有什么樣的后招?是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還是摻雜了部分軍事行動的政治經濟綜合行為?
筆者不揣冒昧,試作一分析。
第一種,通過軍事威懾讓中國讓步。
美英一旦攜手,就會改變世界某國或某地的局勢,幾十年來屢試不爽,仿佛已成歐美眼中的定式招法。
這次不排除仍有此考慮。東大強硬對等反制關稅大戰,但東大最大的心病仍是臺海。北約和印太同盟一齊向東大施加壓力,無限提高臺海熱戰的可能性,迫使東大左右不能兼顧,進而在關稅戰中主動退步求和。
第二種,英填壓太,美出中東。
英軍航母填補西太美軍航母的真空,維持數月,以保持對臺海的警備,美軍再把“華盛頓”號開向中東。
目前美軍在中東已經有兩艘航母,如果再開去一支航母編隊,哪怕是把華盛頓號的大部分驅逐艦或其他艦船派過去,在中東形成壓倒性力量,將會導致什么結果呢?
伊朗本身就很軟弱,再施以泰山壓頂式的威懾,會使其對中美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經貿領域。
這會有什么長遠后果?
作為中東舉足輕重的國家,伊朗對華經貿政策一直是該區域的風向標。
中伊經貿有幾個核心構件,有的已經形成,有的正在醞釀,有的正在商談且具備變成現實的可能。
形成的是對華偏重的貿易政策,尤其是采購中國的電子設備、新能源設備、機電產品,以及中國在伊朗的基建投資。伊朗對85%的中國商品實行零關稅。
正在醞釀且會對世界經濟造成深遠影響的人民幣平行支付系統,這將會一點點撬動美元世界貨幣的大山,深為美國人所慮——這可不止特朗普。
正在商談的,比如中俄伊聯合航運體系,雖說只是里海、印度洋區域航運,但其意義在于拋開美歐,自成一體。
如果美軍來一招指東打西,在中東強行迫使伊朗跪倒,把之前中伊經濟合作的各種成果一夜歸零,這將使中國對等反制戰略失去重要一環。
第三,大分自留地,世界再度陣營化。
我們目前看待特朗普的關稅大戰,國內普遍出現一種盲目樂觀的潮流。
有的說,特朗普搞閉關鎖國,破壞了全世界貿易規則,遲早收回。
有的說,特朗普太極端,這種政策不符合美國資本家利益,遲早會恢復正常關稅。
還有的說,特朗普表面搞高關稅,實際上默認轉口貿易什么的,他不是說90天對其他國家仍實行低關稅嗎?
還有的片面地根據美國海關電腦系統故障、對華部分商品豁免等信息,高興地自我宣布勝利,看,美國馬上就認慫了吧!這是典型的盲人摸象,管中窺豹。
我們可以嘲笑特朗普缺乏大國領導人的風度,可以嘲笑他推特治國,可以嘲笑他有些另類。但永遠不能小看美國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畢竟美國總統不是韓國大統領,沖冠一怒的事情,特朗普做不出來,即使想做,他的團隊也會拉住他不讓他做。
任何公之于世的政策,都是深思熟慮,經過細致盤算后推出的。
筆者分析的三種可能,最擔心的就是第三種。
美歐聯手,劃分經貿領域的兩大陣營。
至少從現在來看,英國仍然唯美國馬首是瞻,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特朗普在謀劃關稅大戰之始,就已經和英國達成共識,派英軍航母來東亞示威。
美國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制造業回流,但他可以采取變相方式打擊中國制造業。比較厲害且無法防范的,就是美歐攜手,徹底拋開世貿組織,另行建立一個自貿體系。這樣一來,中美過招,兩家互毆就沒有意義了,得抓緊時間到南美、非洲、中亞、中東快速下手,看誰能拉到更多盟友。
再以后,就是新的經濟冷戰時代。
這將是中國最頭疼的局面,也將是世界經濟真正的寒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