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的高官韓嫣,喜歡開馬車路過貧困區,然后把小金塊吊在馬車外讓窮人們追逐搶奪。窮人們會為了金塊互相爭搶而自相殘殺,甚至韓嫣還會下令讓馬車左右搖擺來輾死這些窮人,即使這樣窮人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去搶奪追趕。韓嫣也喜歡狩獵、玩彈弓,他的彈丸也是金子做的,只要京城的窮人孩子聽到韓嫣出來玩彈弓了,全部都跟在他身后,看到彈丸飛出去就一擁而上爭搶去拾。這些現象被歷史記載稱為“苦饑寒,逐金丸”。
無獨有偶,北京798藝術區迎來了一場“淘金熱”:藝術家楊燁炘在他的藝術個展“淘金米”當中,用500克黃金做出了1000粒黃金大米,之后把這些黃金大米撒在了鋪滿整個展廳的普通大米和稻谷之中,邀請觀眾進入淘金米。消息一出就迅速引起不小的熱度,主辦方稱入場觀眾可以在15分鐘內徒手在米海中尋找黃金大米,找到的黃金大米可以據為己有。并為這場行為藝術解釋道“當觀眾彎腰跪地指尖翻飛淘找金米,巧合的復現了農耕文明拾穗的原始姿態”。
所謂“行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資產階級審丑文化,是對勞動人民最惡劣的侮辱戲虐。
這可不是什么“行為藝術”,而是一場挑釁,是資產階級用黃金包裹的丑惡靈魂,對農民、對勞動者、對整個無產階級的血淋淋羞辱!
值得引人注意的是,有一位觀眾一次性找到了30多粒黃金大米,卻因為某些不得而知的原因全數歸還給主辦方,主辦方聲稱為該觀眾“內心不安”,“在參與觀眾的價值觀中,老實本分賺的錢花起來才踏實。”
讓人當小丑撿了金子,還要要回去,這樣看來,這些所謂的富哥連古代的封建地主都不如,至少人家扔金子是不會要回去的。——而今天,三十粒金米卻要拿走。
“苦饑寒,逐金丸”的歷史與“淘金米”仿佛是跨越了兩千年的不謀而合,兩者本質上都是統治階級以享樂姿態玩弄被壓迫者的生死,這并非巧合,而是歷史的規律——剝削階級窮奢極欲到一定程度時,就必然會把被壓迫者的痛苦當作游戲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他們審美的一部分。
從韓嫣到現代行為藝術,這是因為上層階級永遠無法真正理解窮人,他們的藝術總是拿窮人的生存作游戲,階級差距越深,越需要制造“道德陷阱”來轉移矛盾,階級壓迫到極致,必然走向反人性、反倫理的表演化、游戲化、殘酷化。所以“淘金米”不是獨立的文化現象,它是資產階級在階級矛盾積壓下的一種文化露骨宣泄,像歷史上的“苦饑寒,逐金丸”一樣是奴役與羞辱的展演。
從"逐金丸"到"淘金米",我們終于破解了階級密碼——老爺們的快樂,永遠建立在窮人的痛苦經濟學之上。韓少爺用金塊制造饑民大逃殺,楊老師用金米上演中產饑餓游戲,本質都是"苦難消消樂"的高端玩法——區別只在于西漢觀眾用命換金塊,現代觀眾用尊嚴換朋友圈素材。
建議下次藝術展直接升級成元宇宙版本:VR眼鏡里是風吹麥浪的田園詩,現實中被踩爆的稻谷直接鏈上區塊鏈。反正老爺們的藝術準則就一條:只要金粉鍍得夠厚,哪怕踩著糧食登月,那也是"人類文明的璀璨星光"!這樣就不用把金子收回去了,也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