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公安部消息,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53億輛,其中汽車3.53億輛。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超過了9100億元。
機動車維修,是每位司機都會關心的問題。然而,據業內人士介紹,事故車輛維修領域時有發生虛假維修、惡意騙保等情況。如何保障車主權益?
不久前,浙江寧波的張女士車子出了保險事故后,理賠過程卻經歷了返修、訴訟、行政部門介入的復雜過程,一個把維修資金當成蛋糕瓜分的利益鏈條也浮出水面。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2023年6月17日,浙江寧波張女士的車輛在小區里被撞,對方全責,維修費用由全責方投保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分公司負責賠付。
保險賠付后 事故車出現多項質量問題
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想有親屬代理找保險公司定損,有保險公司負責找修理廠修車,修車質量就不會有問題,沒想到,20多天后,張女士拿到的維修后的車子竟然出現了許多問題。
車主 張女士:后來保險公司推薦了一家修理廠,車子拖去維修之后我發現車子大燈、門子、引擎蓋之類的都是拆車的舊件。
維修后車門打不開 車身新增刮痕
張女士還發現維修后一側車門出現了打不開的問題。尤其是后視鏡、車窗膜,門把手等處新增了多處刮痕,這些損壞維修之前并不存在。這讓張女士非常氣憤,她想起車輛送修時行車記錄儀沒有關閉,立即進行了查看。
車主 張女士:通過行車記錄儀也發現車子維修和定損都不在同一個修理廠,而且開的發票顯示是另外一家,發現了很多問題。
張女士通過行車記錄儀看到,她的車子維修期間居然在兩家不同的修理廠之間被來回輾轉了5次。
一般來說,事故車送到哪個修理廠去定損,車子就應該在哪個修理廠維修,那么兩個修理廠之間多達5次的輾轉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實際修理張女士事故車修理廠負責人:那時候廠里沒有四輪定位儀,四輪定位的時候拖一下,維修當中那邊又要拍照,肯定要開過去的,假如底盤還是有問題那邊又要去定損。
原來實際維修張女士車輛的這個修理廠,缺乏事故車維修的基本設備四輪定位儀,所以一次拖車去負責定損的修理廠是為借用四輪定位儀,其余拖車是因為車輛維修過程中發現了初次定損沒有發現的損壞,所以只好再次拖到負責定損的修理廠去定損,最終造成了張女士車輛在兩個修理廠之間拖車和行駛6次,增加了車輛刮擦和損壞的風險。
除了頻繁拖車,張女士還發現,事故車的維修發票居然是行車記錄儀中從沒出現過的另一個修理廠開具的。這意味著,她的車子在維修過程中至少涉及三家修理廠。
那么一般情況下事故車實物賠付流程應該是什么樣子呢?一臺事故車經手三家修理廠合不合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向寧波保險行業協會了解情況,協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一般情況下車損實物賠付流程圖。
寧波保險行業協會 陳依:只有車主、保險公司、維修廠三個主體,不應有其他主體出現。
保險事故車返修后仍存質量問題
事故損傷沒修好,還新增了刮擦,張女士找到修理廠,要求返修,修理廠又給返修了一次,但是問題還是沒有徹底解決。無奈之下張女士提起了訴訟,法院判決,車輛存在維修質量問題,責令修理廠返還張女士1.5萬元修理費。
訴訟 調解 事故車又被拆回原狀
拿到判決后張女士認為,這1.5萬元不夠把車輛修好的費用。于是又投訴到當地交通部門。在交通部門主持下,最后保險公司、修理廠和車主達成口頭協議,那就是修理廠把修理費用退還給保險公司,張女士的車輛拆回到維修之前的狀態,保險公司為車輛重新進行定損并委托給一家4S店進行維修,之前維修期間張女士車子新增刮擦由修理廠負責賠償。
目前張女士的車子已經修好,但張女士向記者坦言,作為消費者她在整個過程中花費了許多本不該花費的時間、金錢、人力和物力,身心俱疲。
消費者曲折維修過程并非偶然
寧波市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張女士事故車修理過程中遇到這么多問題,并非偶然。
當地交通部門在調解這起糾紛的過程中發現,這個維修業務由負責開票的修理廠c實際掌握,但修理廠c沒有定損權限也沒有維修資質和維修能力,所以掌握這單業務后,修理廠c讓有定損權的修理廠a出面定損,又讓有維修能力且收費較低的修理廠b進行維修, 由于定損廠和實際維修都是有限公司,c是個體工商戶享受更低的稅率,所以修理廠c只負責開票。
寧波市事故車輛“誠信修”數改工作專班辦公室工程師 蔡杭:在修理廠并完成維修之后,他就直接把車子交付給了車主,車主發現了維修質量問題,又進行了一次返修。
在定損的金錢的流動方面,總共的定損金額是28500元,由車險經營機構直接付給了定損的修理廠a,之后由修理廠a轉交給開票的修理廠c,修理廠c是委托了修理廠b進行實際維修。在這個過程中,修理廠c給事故車的代理人提供了12000元的返點。
也就是說28500元總的保費被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給代理人的12000元的返點,剩下的16500由修理廠abc進行一個瓜分,其中包含了修理廠a的代定損費用,修理廠c的開票的費用,最終用于修理廠b實際維修的費用可能不到保費金額的一半,最終就導致了維修質量糾紛。
寧波市事故車輛“誠信修”數改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人 洪磊:實際上我們也有遇到過蠻多的案子,拿到理賠費用之后進行多方瓜分,真正用于事故車輛維修的可能已經不到一半了,甚至只有三成四成。可想而知這個車的質量肯定是有問題的。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事故車維修質量差、保費高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在車險消費中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呢?來看記者的進一步調查。
寧波嘗試數字化管理保險事故車維修
寧波市是國家金融保險創新示范區,為了解決事故車輛維修“秩序亂”“賠付高”問題,寧波交通局聯合寧波金融監管局、寧波稅務局等四家單位聯合成立了事故車輛“誠信修”專班 ,借助“誠信修”系統,嘗試一種新的事故車維修理賠管理方式。
誠信修系統將寧波6900多家有資質的修理廠和95%以上的事故車輛都收入了數據庫,通過大數據手段比對碰撞事故車輛的保險與維修數據,結合實地復查復勘等工作,可以精準識別企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車輛是否得到有效維修。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寧波誠信修系統突然顯示出一個警示頁面。
寧波市事故車輛“誠信修”數改工作專班辦公室工程師 蔡杭:保險公司選擇的這個維修企業和我們的備案庫進行比對以后發現,他們的備案是不符合相應的事故車輛維修資質的。
誠信修專班隨即將這家維修廠列入了未備案企業名單,并下發了執法檢查通知。
通知下發后,記者隨同執法人員來到了這家姜山乾達汽車修理店。這家修理店所在的場院里停放著公交車,記者并未看到有人在進行維修作業。店內一位姓王的先生主動找到執法人員,首先出示了存在手機里的營業執照,執照顯示這是一個個體工商戶。王先生介紹說這家修理店的老板委托他臨時負責。
修理廠臨時負責人 王先生:我們老板現在不在,讓我稍微負責一下。
王先生介紹,這家維修廠其實只有一個人。
一個人的修理廠只接訂單不修車
對于這家只有一個人的修理廠,王先生進一步介紹說,這里名為修理廠實際上只承接太平洋財產保險寧波分公司的事故車訂單,并不開展實際維修業務。
修理廠臨時負責人 王先生:一般我們車子是不修的。
屬地交通執法人員也稱,之前對這里進行檢查時,確實沒有發現維修作業。
寧波市鄞州區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隊二中隊工作人員 徐剛:未發現有維修行為,但是他工單上有單子,所以我們給他發了整改通知書。
記者:你們不修車你們主要業務來源是什么?
修理廠臨時負責人 王先生:保險公司有時候從這邊為了方便,類似一個前置中轉站一樣,稍微出個幾百塊錢或是多少錢出一下,然后必須有一個抬頭。
按照王先生的說法,姜山乾達的業務就是提供賬戶給保險公司用于中轉訂單和資金。調查期間,寧波誠信修工作專班告訴記者,太平洋財產保險寧波分公司向專班進行了說明,表示太平洋財險寧波分公司向姜山乾達發放了快速理賠方式產生的小額事故車維修訂單,因姜山乾達沒有維修能力,存在將訂單轉給其他維修廠實施維修的情況。
執法人員指出,這種做法不僅事故車維修質量難以保證,而且按照國家資金流、服務流、票據流應該統一的規定,姜山乾達為保險公司中轉訂單和資金的業務是涉嫌違規的。執法人員要求姜山乾達立即整改。
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作為一家大型公司,為什么要和姜山乾達這種既無資質也無維修能力且只有一個人的修理廠合作呢?為了了解背后的原因,記者準備對姜山乾達繼續展開調查,但這家修理廠卻迅速注銷了。
寧波誠信修專班在系統中卻再次發現了太平財產保險寧波分公司與無資質、無維修能力企業的合作案例。
這是一臺車輛發生保險事故時維修廠報送的車輛損失照片。這是維修完成后維修廠報送的照片。這兩張照片顯然有差異。
隨同誠信修復勘復檢組,記者來到了這家修理廠了解情況。
記者:從哪找的照片?
修理廠負責人:車子照片就隨便拍幾張。
記者:是那臺車的照片嗎?
修理廠負責人:不是那臺車的,因為案子本身給的定損金額低就隨便定了一個。
太平財險寧波分公司介紹,這起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定損18000多元,但太平核查人員與誠信修數據對比后發現,這家維修廠沒有維修資質,進一步核查,發現照片疑點明顯,調查中修理廠承認事故車根本沒有進行過修理,卻收取了18000多元的修理費。
面對明顯的異常行為,太平財險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全面復查。結果發現,這臺事故車車主將理賠事項全權委托給了當事修理廠,修理廠協助定損后交給車主4000元錢,車主將車輛取走進行了報廢處理,并取得政府補貼30000多元。因事故車并沒有維修,復查之后,保險公司與車主方重新商定了損失。
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理賠客服部經理 姜云華:核定了最新的損失是6590元,這個事情我們第一時間跟被保險人確認。
最初定損的18890元錢減去車主實際損失6590元,等于12300元是保險公司不應該支付的資金。目前保險公司已將這筆錢追回。
公安部門:騙保案關鍵在于保險定損虛高
寧波市公安局鎮海分局去年偵破了涉及全國11個省市的300多起涉車險事故車理賠案件,涉案金額3000多萬元,辦案人員在梳理案件時,發現這些案件都有共同的關鍵點,就是保險公司定損額偏高。
寧波市公安局鎮海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沃智達:他們定損價格都比較高。保險公司跟修理廠定損以后,比如說定個8萬,修車只修2萬,中間有6萬有差價,然后修理廠比如說按照8萬的定損價格,給他40%的返點,也就3萬多會還給他,還有一些修車廠自己也要有錢賺。
資深保險專家、金融法專家黃震教授連續多年關注調研車險領域問題,他指出,事故車維修資金分配一般只應涉及保險公司、車主和承修修理業務的修理廠。
現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原本保險公司這一角色又分成了保險公司和保險公司定損人員,車主角色分成了車主和車主的修車代理人,修理廠角色分成了黃牛中介、負責接單的修理廠、負責定損的修理廠、負責開票的修理廠和負責維修作業的修理廠。
按法律規定,實物賠付方式的保險修車費用一般只能是由保險公司流向實際承修的修理廠,但現實情況中每個角色都可能染指修車費,最極端情況下可能被八方瓜分。
虛假理賠支出最終由全體投保人買單
通俗地說,車險的理賠資金就來自于消費者投保的保費,保險公司支出的保費如果花到了真實維修費用以外,這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支出將最終由全體投保人買單。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 黃震: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既然選擇了實物理賠,就有法定義務厘清賠付項目。不僅不能賠付所謂的回扣費用,更要保證維修費用核定真實準確,有法定責任排除虛高費用,也有法定責任監督修理廠依法合規,真材實料恢復車輛性能。
事故車維修資金來自車主交納的保費,這些保費是投保車主萬一發生事故后的資金保障,保險公司于情、于理、于法都應該做好風險管控,管好這筆錢,不能讓它淪為“唐僧肉”被瓜分。
法律專家指出,無論是定損人員故意虛高保費,還是修理廠虛假維修,包括車主和中間人參與瓜分保險理賠資金,達到一定數額都可能涉及騙保犯罪或負相應刑事責任。事故車的維修質量應該得到保障,而消費者不應該為保險公司虛高的理賠費用買單。我們希望,車險消費能更安心,更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