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圈哥注意到有一個汽車圈大瓜在社群熱傳。微博百萬粉絲汽車博主“填鴨式教育受害者”發布長文,指控理想汽車媒介公關團隊拖欠其商單費用,并多次提出“返點”要求。據其描述,雙方于2024年3月達成合作,盡管其對理想車型“無感”,仍配合完成內容發布。然而合作到期后,理想方面(疑似媒介代理)以“預算緊張”為由拖延結算,甚至要求博主返還部分費用。截至目前,理想汽車尚未對此公開回應。
此次事件再次引發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營銷費用管理的討論(至于博主被曝曾收錢黑蔚來的瓜暫且不表)。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多次強調其營銷費用率僅為0.6%,遠低于行業平均的2%-3%。但蔚來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曾公開質疑,稱理想僅在抖音平臺的投放費用或達9000萬元,花費最大的不是微博,雙方爭議折射出行業對“營銷成本”統計口徑的模糊性。
更值得關注的是,李想此前爆料稱,部分車企存在“返點”亂象,比例甚至高達50%。此次大V遭遇的“返點”要求,疑似印證了行業灰色操作的存在。盡管車企普遍通過高額營銷投入爭奪市場聲量,但若資金管理失序,不僅損害品牌信任和合作伙伴利益,也可能導致現金流風險。
理想汽車的資金管理問題并非首次引發關注。2024年9月,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因未履行法律義務被北京市順義區法院強制執行2.2萬元。此外,李想車和家公司同年7月因三項執行案被強制執行21.6萬元,理想汽車解釋稱系收購力帆汽車遺留問題,與當前運營無關。盡管金額較小,但頻繁的司法糾紛暴露了企業在合同履約、財務管理等環節的漏洞。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2023年數據顯示,“蔚小理”中僅理想實現盈利,其銷售費用占比7.3%,顯著低于蔚來(20%)、小鵬(超20%)。然而,低費用率不禁讓人懷疑是否以擠壓合作伙伴利益為代價?
關注“大廠圈兒”,帶你讀懂大廠內幕和商業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