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塞武裝暗度陳倉,中東大戰一觸即發
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東地區的緊張氣氛開始升級,本以為朱拉尼切斷伊朗的武器走私路線,會讓真主黨受困于彈藥短缺的現象,可軍事衛星圖像顯示,敘利亞跟黎巴嫩邊境附近的多條簡易公路,近期有大量重卡頻繁通行,其中多輛車輛加蓋迷彩帆布,夜間進入山區倉庫后突然“失聯”。
有情報人員透露,運輸大量伊朗式武器裝備,特別是反坦克導彈、改裝無人機和火箭系統,其中部分武器是伊朗海軍艦艇,用“民船混編”方式從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偷偷運入,就在補充大量武器的同時,真主黨指揮官公開宣稱:“我們不會在下一場沖突中袖手旁觀,必要時將全面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泵黠@是準備進入“戰術打擊+縱深作戰”的新階段。
那問題來了:為什么是現在?因為伊朗正全面布局戰爭代理線,真主黨是伊朗在地中海方向最可靠的“長臂”,有大量導彈庫存,黎以邊境又跟敘利亞、以色列、約旦構成戰術三角帶,一旦開戰,就能從北部方向威脅以色列領土安全,可伊朗援助也門胡塞的方式不止有一種。
據《半島電視臺》透露,從4月初開始,至少有5批“伊朗援助船隊”自阿巴斯港,駛往紅海西岸的也門港口,其中大部分船只掛有“人道物資”和“醫療設備”名義,但這些船只到達荷臺達港后,快速被數十輛軍車,轉運到胡塞控制北部山區。
從時間點來看,正值美國C-17戰略運輸機,在中東持續加密部署,美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群駐守亞丁灣,美軍聯合部隊聲稱“成功攔截胡塞80%導彈跟無人機”。但胡塞的攻擊密度卻在提高,從日均1-2次反艦襲擊,變為一次出動多批次多類型武器飽和進攻。
這明顯是暗度陳倉的作戰思路,目的不在于襲擊到美航母,是吸引注意力,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胡塞已用“外部物流公司”,在非洲之角建立“二級補給點”,并從東非某港口向也門輸入物資,這種繞開主戰區的隱秘渠道,確實給美以造成很大的困擾。
二、美軍來勢洶洶,伊朗打響保衛戰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從4月上旬開始,伊朗西部哈馬丹省、東北馬什哈德省等地,多個軍工生產中心,出現“24小時不間斷運轉”,連續多日燈光通明、物資進出頻繁,甚至臨時搭建了新的物流通道跟裝配線,德黑蘭東南方向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大樓,在過去兩周連續多次目擊到高規格車隊出入,還出現高級指揮層密集會晤的報道。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近期“帕亞姆-22”號演習正擴大范圍,革命衛隊在模擬“快速集結與縱深機動”的演練,訓練強度和級別創下近年之最,這明顯是在做“戰爭級部署”,從軍工廠24小時運轉到臨時交通樞紐,目的是確保指揮系統不被“斬首”切斷。
多軍區司令調換、革命衛隊跟正規軍優化調整,是打造“平戰結合”的指揮結構,避免在美以聯軍突襲下出現決策真空,在伊朗跟伊拉克交界地帶,已有多個邊境通道被臨時封鎖,從這些種種跡象來看,伊朗雖未“宣布戰爭”,但整個國家正在進入高備戰狀態。
正如《華盛頓郵報》報道:“伊朗不像是要發動戰爭,更像是在迎接一場隨時可能到來的戰爭?!碑吘挂晾视?800多萬人口、180萬平方公里,國土多山、氣候干燥,非常適合游擊和伏擊戰,還有中東最強“異地打擊網”,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人民動員軍、加沙武裝等,畢竟美軍轟炸伊朗,戰爭就不會只發生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紅海、波斯灣等基地,都會成為抵抗陣線反擊的目標。
目前伊朗有東南北三個方向的戰略,南線的胡塞武裝,長期盤踞也門,地理位置非常有戰略價值,一旦封鎖曼德海峽,美軍從非洲或印度洋方向的補給線將受限,從2023年底,胡塞頻繁出動反艦導彈、無人機襲擊美艦、以艦,引發航運危機。
北線鎖定以色列腹地,數萬枚火箭彈、地道跟軍事實力,完全對以色列北部構成威脅,一旦美以跟伊朗開戰,真主黨將立即“開第二戰場”,讓以色列無法全力投入波斯灣作戰。東線在伊拉克、敘利亞,部署多支親伊民兵武裝。
雖然伊朗的抵抗陣線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無奈美國的盟友更強,沙特、阿聯酋、蘇丹、厄立特里亞軍隊,除了有絕對的軍事實力之外,同樣熟悉地形,具備局部作戰能力,可用于配合登陸、封鎖或反游擊,也門政府軍+南方委員會武裝,可從地面實施戰術夾擊,因為美軍破胡塞的思路,不是徹底消滅胡塞武裝,是切斷紅海補給,孤立胡塞,施壓伊朗,一旦胡塞失去港口,也就等于失去戰略縱深,伊朗的武器援助也到不了,只能被迫退入山區,那就相當于美軍徹底破局。
三、伊朗準備好了,可這場世界大戰準備好了嗎?
現在中東戰爭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全球危機,當紅海動蕩持續、蘇伊士運河航運中斷,全球物流體系遭遇百年來最大一輪重構,集裝箱船紛紛繞道非洲好望角,運距拉長兩周以上,運輸成本飆升,據德迅集團數據,部分航運成本上升了40%以上,港口調度延遲超過15天。
這不是單純的運費上漲,是“供應鏈全球化”的一記重拳,全球制造正在被重新洗牌,從歐洲汽車業的零部件缺貨,到美國商超的供貨延遲,整個地球都將為中東的一個個彈道軌跡買單,本來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一直保持“模糊戰略”,但面對地緣問題,幾乎都選擇戰隊美以,如果戰火燒到霍爾木茲海峽,全球20%以上的石油運輸線路將遭切斷。
如果卷入的國家越多,就越會演變成不可控的多邊戰爭,在戰爭預期下油價高企、能源價格不穩,將引爆新一輪輸入型通脹,美聯儲無法降息、資產泡沫無解,很多國家國內的消費信心、債務結構、通脹控制都將進入危險階段,歐洲國家更不堪其壓,一邊是俄軍的步步緊逼,一邊是中東能源命脈受阻,法國、德國已明顯出現戰略分裂,一旦能源危機重現,整個歐盟的外交協調和經濟穩定將首當其沖。
這對俄羅斯而言,是機遇和風險并存,在美國分心之際,俄軍勢必會集結全部兵力,進攻烏克蘭領土,目前60000俄軍分布在哈爾科夫州、紅軍城、蘇梅等方向,第聶伯河戰線開始出現俄軍兩棲部隊試探性登岸,可烏克蘭的情報和火力資源,被中東親美國家擠占,很多武器彈藥的援助周期拉長。
可一旦伊朗被美國破局成功,將快速回歸美元結算體系,原油進入全球市場供應,直接壓低油價、沖擊俄羅斯外匯,地緣上里海以南戰略完全崩塌,這是俄羅斯控制中亞/中東接壤地的路徑,也是俄軍進入中東戰區的最短地面通道。
這影響的還有我們,從2023年,中國石油總進口量中約有52%來自中東,特別是沙特、伊拉克、阿聯酋、伊朗占重要比重,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油價一旦暴漲突破150美元,我們將面臨能源成本劇增、輸入型通脹、制造出口壓力大的風險。畢竟中東有我們很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中巴經濟走廊”、伊朗港口合作、伊中能源協定),都會遭遇階段性停滯。
所以中東戰爭不是紅海上幾艘驅逐艦的你來我往,是一個系統級的火種,能點燃從物流鏈、金融鏈、能源鏈到地緣聯盟鏈的一連串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