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什么來著,我說什么來著,狐貍尾巴露出來了吧?”
“我打白骨精去,吃什么飯?”
本是沖著張國立、梅婷、佟大為這些老戲骨點開了輕喜劇《我的后半生》,想著看老戲骨談戀愛能有多扎心。
結果追了十多集,我的笑點全被一個“作精老太太”承包了。
她就是許娣,沈卓然那生動又接地氣的小市民親家母孫寶琴。
劇里雖最嘰嘰喳喳,卻是最真實的存在。
第一場葬禮戲,直接給我看傻了。
孫寶琴上一秒抱著沈卓然的女兒沈黛浮夸地大哭,下一秒卻嫌棄喪禮現場的蔫花,說要找主辦方算賬。
更絕的是,她還整了個“王炸”:葬禮正式開始時,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好日子》的音樂。
這老太太是來砸場子的吧?氣得親家公當場暈倒。
聽說親家公沈卓然(張國立飾)要續弦,孫寶琴立馬化身婚介所“銷冠”,舉著大喇叭在相親角吆喝:“師大退休教授!月入過萬!有房有存款!”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在菜市場叫賣大白菜。
結果轉頭發現老沈跟護士長眉來眼去的,竟然把護士長接到家住,她又酸成檸檬精:“你辛苦了,都照顧到家里了?!?/strong>許娣版陰陽怪氣的教程上線了。
孫寶琴對女兒劉麗娜(梅婷飾)的“母愛”堪稱大型雙標現場。
女兒要寄衣服給國外小姑子,她叉著腰罵“郵費貴過黃金”,一聽要貨到付款,立馬變臉比翻書還快:“多寄兩件羽絨服!”
聽說護士長要跟老沈領證的條件是把房產證改成自己兒子連進的名字,孫寶琴立馬“約會”麗娜,怒斥護士長的陰險,又教女兒要學會護房。
可是當看到老沈被護士長的兒子氣得不舒服時,又是第一時間從包里掏速效救心丸……
《我的后半生》里,因為有了許娣的存在,整部劇都活了,也更接地氣。話說誰身邊沒有一個這樣的親戚?
許娣將煙火氣帶到了劇中,更將演技展現得出神入化。
有不少網友說,許娣一出現,丈母娘的形象就立馬立起來了。
在火極一時的《我的前半生》里,許娣飾演的薛甄珠是劇中由馬伊琍飾演的女主角羅之君的母親,一個市井氣息濃厚、性格鮮明的單親媽媽。
薛甄珠以標志性的大紅唇、高跟鞋和夸張的肢體語言著稱,展現了上海弄堂母親的潑辣與精打細算。
她既有市井小民的現實與算計(對女兒婚姻的功利態度),又飽含底層母親的辛酸與溫情,人物層次豐富。
而許娣單靠著一句“找男人要擦亮眼”就拿下了白玉蘭獎,成為上海小市民角色的天花板。
能把一個討人嫌的角色演到全網一邊罵“快領盒飯”,一邊求“千萬別下線”,何嘗不是一種本事?
許娣在《我的后半生》的葬禮上夸張的哭戲,相親角浮夸的吆喝,又恰恰撕開了現實里那些“戲精”的虛偽面皮。
有網友一語道破:“你覺得她演得尬?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過這種人!”
比起張國立飾演的沈卓然端著教授架子談戀愛,梅婷飾演的兒媳婦太中規中矩,許娣飾演的孫寶琴的“作”反而成了照妖鏡,照出了老年人婚戀里的利益糾葛、家庭關系的畸形妥協。
從“前半生”鬧騰到“后半生”,許娣的出現讓一部本可能沉溺于“黃昏戀浪漫”的輕喜劇,多了辛辣的現實味。
或許觀眾罵得越狠,越證明她演得夠真。畢竟,好的表演從來不只是討喜,而是讓人照見生活的荒誕與真實。
如果你覺得許娣就只能演這種張牙舞爪、犀利強勢的婆婆媽媽角色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畢竟許娣的“百變老媽”稱號可不是隨便得的。
鏡頭回到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許娣飾演的媽媽趙秀芳讓網友感動不已。
為了讓女兒安心(鐘楚曦飾)從截肢的陰影中走出來,她愣是憑著公園里奔跑,健身房里擼鐵,給自己減重100多斤,讓喪失寶貴雙腿的女兒拾起生活的信心,為女兒驅散陰霾,也為她開創一條新的跑道。
俗話說得好: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許娣靠著精湛的演技,將這位勵志媽媽演繹得生動又鮮活,正面光環讓她光芒四射。
不得不說,許娣不愧為國家一級演員,妥妥的演什么像什么。
但是,許娣又是一個特別的演員,她不追求爆紅,也不挑剔角色大小,只專注演戲。
三十年來,她塑造了無數生動的配角形象。
《星漢燦爛·月生滄?!防锏某汤咸?;《北京愛情故事》里林夏的母親。
《小丈夫》里的姚美娟;《大丈夫》里的王慧娟;《警察榮耀》里的李母;《人間正道》中的劉大夫......
縱觀多年的演藝生涯,許娣飾演了各種各樣性格的母親,是個實打實的“媽媽專業戶”。
她極具爆發力的演技,總能將人物演繹得栩栩如生,讓觀眾隨著她哭、隨著她笑。
其實,許娣并非科班出身,她是一名扎根于戲劇舞臺的戲曲演員。
很少有人知道,許娣是曲藝曲劇表演藝術家魏喜奎先生的弟子,17歲就進入北京戲曲藝術學校學習北京曲劇。
在北京曲劇的舞臺上,她是《楊乃武與小白菜》中的小白菜、《龍須溝》中的程娘子、《茶館》中的康順子。
1997年,許娣榮獲第1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北京曲劇第一位“梅花獎”獲得者。
有好奇的人追溯了許娣的履歷,發現在追求聲量和流量的娛樂圈中,許娣用一部部作品在影視圈大放異彩,更是在一個地方戲的舞臺上耕耘了大半輩子。
1974年,許娣還是一名高中生,北京曲劇團到她們學校招收學員班的學生。
雖說那時她根本不知道北京曲劇是什么,但還是在老師的建議下去參加了面試。好巧不巧,她也奇跡般地被錄取了。
進入北京曲劇團,因為沒有任何少兒合唱團、京劇、跳舞等藝術的專門學習經歷,使得許娣特別不自信。
為了提升演唱功力,每天只要琴房一空出來,許娣就會馬上鉆進琴房,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摁著琴鍵,自己練聲,直到退休。
“我接到退休通知的那天,看著鋼琴感嘆。面壁三十多年的練習啊,我是怎么做到的?不過我還真就做到了?!痹S娣如此感慨自己的過往。
只是,許娣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成為曲藝大師魏喜奎的弟子有多榮幸。要知道魏老師可是與梅蘭芳齊名的,而且她也從不收弟子的。
許娣在大師的門下戰戰兢兢地學習著,在師傅的肯定與鼓勵下,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認真演好每一個角色,告訴觀眾她是一個好演員。這種想法一直伴隨著她的整個藝術生涯,一直到現在。
對于拜師學藝的過程,許娣坦誠地說:“師父的肯定和鼓勵給予我極大的勇氣,我告訴自己不能氣餒,一定要通過讓觀眾覺得我是一個好演員。這個想法一直伴隨著我的藝術生涯直到現在。”
1996年,當許娣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表演獎的時候,她是驕傲的,為北京曲劇這個地方戲被更多人看到而感到驕傲,也為自己沒有辜負師傅的培養而驕傲。
如今,為了將北京曲劇發揚光大,她也收了自己的徒弟,期待把師父傳給她的技藝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能把北京曲劇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04-
不過,令許娣意想不到的是,自己退休后竟然將重心轉移到影視作品的創作上,還能在知天命的年紀,在屏幕前發光發熱。
而且還靠著《我的前半生》獲得白玉蘭獎,成為了“網紅”般的存在。
許娣曾說過:演員是人塑造人的藝術,不僅是角色外形,更重要的是塑造角色的靈魂。優秀的演員,首先要做個好人。純粹的靈魂才有可能塑造出無瑕的角色。
所以,從小被教育自覺、自律,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許娣,將這種精神帶到了自己的人生和藝術的道路上,給觀眾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角色。
不過,除了一部部影視作品中經典的人物形象,許娣鮮有聲響。
身處名利場,許娣對名利卻始終沒有過多熱切的渴望:“我真是不太把這個看得很重。”
不爭,不比較,不乘勝追擊,是許娣的生活哲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