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關注掌上定西視頻號
寫封信給定西
寫封信給定西,月光依舊樸素,尊崇一束春風的意愿,認領馬家窯五千年前的胎記。
那時候,成群結隊的魚在這里遨游。洮河的浪花激蕩著天邊的云紋,化作陶土上的漣漪。
那時候,窯火正旺。漩渦紋以絕世驚艷的容顏定格。一同凝固的,還有博大的星空、風中的信物、翩翩起舞的女人。
那時候,辛店人聲鼎沸,一尊黑陶鼓響遏行云,鷹隼俯瞰著寺洼,斑斕的紋路、精湛的技藝,籠罩著偌大的洮河盆地。
寫封信給定西,將露骨山的雪線當作信紙。
高山杜鵑,是云的化身,或者骨殖的魂魄。她以露骨山主人的身份,把云的血漿染紅界碑。
臨近黃昏,足足有一百頭白色的牦牛,奔騰而上,在海拔3906米處,用大地的修辭謄寫青草和星辰。
雄鷹與雪談判,貝母與高聳的恩情談判。
風席卷著兒女情長的秋涼,正在長成新的嶙峋。
站在雙石門,接納一場洗禮,十萬粒鹽如同圣旨,迎出旭日,霞光滿天。
寫封信給定西,濃墨撞入生宣,喊一聲通渭!霎時化作游龍驚鴻。
犁鏵蘸飽春天最盛的陽氣,撫愛一幅褪色的中堂。
筆鋒掃過梯田的拓印。
這一豎枯筆,臨摹出徐淑回贈秦嘉的帛書。
這一方墨錠,是三百年前的霜降封緘的諸侯。
大雪封印華家嶺,一萬縷墨氣氤氳,彌散開來形成一架峰巒的脊椎。
牛谷河揮動狼毫,將溫泉熱騰的氣息寫成飄逸的飛白。
無數書生為之傾倒、為之揮淚!
寫封信給定西,帶著利劍和鋤頭,帶著羊群、蒼鷹,帶著一萬滴水的恩情,奔著星辰日月而去,奔著渭水之源而去。
鳥鼠山下,大禹的斧鉞緘默。
此時,馬放南山,人煙稀落。數以萬計的淚泉傾瀉而下,頓時春天蘇醒,五谷萌芽。
為一場離鄉的盛筵引以為榮,卜好吉時吉日,帶上姓氏、籍貫、典籍與方言,一路奔赴與黃河的合巹。
這是一個極有隱喻的歸宿,心若靜,隨時安頓下來。
一卷黃河安瀾,一部民阜物豐。
寫封信給定西,我們用方言給當歸的每一縷根須,取好乳名。二郎山揣著一部被稱作《岷歸》的典籍,神采儒雅。
一曲花兒,化作嘹響的云。
一味溫通經絡的當歸王,眼里寫滿調和與慈悲,沿著千里岷山,蜿蜒遠行。
梅川客棧,一萬匹唐朝的戰馬,走進鏢局和茶倉。
閭井河急就一紙契約——漢中的茶葉十萬斤,狼渡灘的星星十萬枚。
一方洮硯簽字畫押。
寫封信給定西,首陽山的云漸漸散去,頃刻間,一朵雄偉的蓮花呼之欲出。
蕨菜的露珠垂下,像一顆顆仁義的釘子,落在《采薇歌》的譜子里。
石門夜月的暗影中,周武王的馬蹄,走向征服的讖語。高潔的隱逸之士以救贖的姿態,迎風逆行。
超越海拔2400米,成就兩座無與倫比的高地。一個是道德的高地,一個是君子的高地。
一個是伯夷,一個是叔齊。
寫封信給定西,灞陵橋弓起脊梁,飛檐挑起六百年日月星辰。
清源河上,駱駝馱來鹽和明朝的月光,飛馬捎來帛書和民國的星輝。
灞陵橋,一部橫臥的史詩,一段輝煌的茶馬密語。
上千個榫卯縱橫交錯,精微間雕梁畫棟。
十一組圓木懸臂,六十四根廊柱,十三間灰瓦廊房……
這是建筑學的精準度量,這是隴中文明的精神刻度。
寫封信給定西,臘子口的絕壁是垂天的戰鼓。
更喜岷山千里雪!峽口的風激蕩著英雄的胸膛。二郎山巔,開顏閣熱淚盈眶。
石碑高聳,那一年,戰火熊熊,英雄揮刀上馬。
那一年,雪還未消融,岷州三十里鋪,北上的春天正萌發。
那一年,從維新中寨,到鎖龍閭井,星星點火燃成熊熊烈火!
那一年,群山肅立,三千岷州兒女整裝待發。
寫封信給定西,隴西昌谷里,李賀勸爾一杯酒!合上書卷,眺望北關,面朝奔赴而來的月光、篝火,和青草葳蕤,然后沐浴、尋根。
在李家龍宮,校注八千卷前朝古籍,月光,照耀著李姓族人的宮闕和神祗。
我取出沸騰的心跳,在肥沃的渭河腹地,養一匹健壯的白馬,南下闖關中,西去馱絲綢。
如今,我和通安古驛互為知己。
遠行的駝隊,馬家窯的先民后裔,今夜安頓下來,像我花團錦簇的內心。
劉雙隆,1988年生,甘肅環縣人,現居隴西。甘肅省作協會員,隴西縣文聯秘書長,隴西縣作協副主席。供職于隴西縣鞏昌鎮人民政府。
來源:當歸定西
編 輯整理:掌上定西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掌上定西
本地新媒體
掌上定西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合作·掌上定西·發展
zslx0932
?合作請致電:19119681215
?征稿郵箱:50169220@qq.com
?掌柜微信號:19119681215,歡迎騷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