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自然與符號的交融——唐岐山當代藝術展”在廣東美術館本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當代藝術家唐岐山的數十幅作品,展覽主題為“自然與符號的交融”,共分為“森林秘語”“荷塘印象”“符碼覺醒”三個篇章。
《森林記憶》系列N.26 綜合材料 100×100cm 2024年
在唐岐山的創(chuàng)作中,自然與符號二者交織共生。自然,作為人類最初的庇護所,承載無數文化與哲思的投射。符號見證著文明的發(fā)展,成為溝通時間與空間的橋梁。此次“自然與符號的交融——唐岐山當代藝術展”,便在這一美學思考的基礎上展開,通過“森林秘語”“荷塘印象”“符碼覺醒”三個篇章,呈現藝術家如何在自然與符號之間尋找共鳴。
《睡蓮》系列N.3 綜合材料 50×70cm 2024年
“森林秘語”篇章,以簡約而富有張力的線條構建視覺語言,營造出現代感十足的自然絮語。唐岐山的作品通過理性構造森林意象,展現自然的秩序之美。而作品中錯亂的線條則在秩序與混沌的辯證關系中,探討人類對自然的重新認識。“荷塘印象”篇章,則以清新的色調與朦朧的意境,重塑東方詩意之美。荷塘不僅是自然風景的再現,更成為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象征。“符碼覺醒”篇章,將視線投向古老的文字系統(tǒng),以甲骨文及象形符號為媒介,在解構與重構之間,探討符號的當代意義。藝術家通過將古老的甲骨文字進行變形處理,賦予傳統(tǒng)文字新的視覺生命力。
《甲骨文·符號》系列N.5 布面丙烯 150×150cm 2024年
近年來,中國抽象藝術逐漸在全球藝術語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從早期的實驗探索到如今的多元發(fā)展,藝術家們不斷在傳統(tǒng)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的交匯點上尋找新的可能性。唐岐山的作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他不僅關注視覺美學的表達,更通過藝術實踐回應當代社會中的哲學命題。此次展覽不僅是對唐岐山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次系統(tǒng)梳理,也為國內抽象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
本次展覽將展至5月5日。
采寫:南都記者朱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