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13日訊(記者 石雨)4月12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茂大廈的云端會議室里,“陸家嘴金融沙龍”第六場——股權創投專場順利舉辦,多位政企精英匯聚,共話資本賦能創新之道。
在這場以“跨界融合,領航未來:資本賦能多領域創新生態”為主題的思想盛宴中,來自海通開元、金浦智能、德同資本、杏澤資本、上汽恒旭等多家企業高管齊聚一堂,聚焦多領域創新生態,深入探討資本如何精準錨定技術前沿、破除跨領域協同壁壘的話題,嘉賓們認為未來應構建開放、動態的創新生態網絡,助力科技、產業與金融形成良性循環。
在主題為“資本聚變場:解碼創新生態的跨界共振”的圓桌對話環節,多位專家還共同探討了關于跨領域技術的投資邏輯,資本如何平衡短期回報與長期價值等話題,為資本賦能行業創新建言獻策。
股權投資機遇與待解痛點
在科技創新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格局的當下,資本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賦能多領域創新的核心引擎。我國正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既要依靠技術本身的迭代,也需要資本在資源配置、風險共擔、生態鏈接中發揮關鍵作用。
近年來,我國對股權創投,尤其是科技領域創業投資高度重視。
上海股權投資協會會長、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指出,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功能,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首次提出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國家和地方接連出臺多份文件形成政策支持,上海主要有《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上海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實施細則》,2024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國家層面成立了很多的千億級大基金,各省也陸續跟進。上海積極響應,成立了專業股權投資機構——上海國投。
行業的發展除政策支持外,還有很多其他機遇,在上海金浦智能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田華峰看來,經濟結構轉型催生新賽道、地緣政治變化倒逼新需求新模式、中國發展硬科技具有巨大優勢這三個維度共同構成了我國投資市場的機遇。尤其是經濟結構轉型方面,一方面是“雙碳”目標驅動,另一方面在于數字經濟崛起,即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共同驅動創業與投資機會的持續衍生。
機遇可喜,但必須直面的是,我國股權投資市場仍面臨一定挑戰,多位與會專家圍繞行業競爭、稅收問題、資本募集、退出壓力、供需失衡等多方面進行逐一剖析。
張向陽提到,在稅收方面,存在整體稅率偏高的現狀,且存在先稅后虧、不同類別權益投資稅收待遇不平等的情況。
田華峰亦針對上述問題補充提出,“不同于以往按照基金核算成本,目前是以單個項目進行成本核算,這就造成可能出現基金整體不盈利但因為單個項目盈利而需要交稅,而虧損項目的抵扣標準要求過高造成不具有操作性,進一步打壓了民營企業和高凈值個人參與股權投資的意愿。”
基于目前存在的困境,張向陽從四個維度提出建議,一是優化稅收政策,明確創投認定標準,將個人投資人稅率恢復至20%;二是管理人集中化、專業化、市場化,市場化遴選募基金管理人,提高機構投資專業性;三是疏通退出堵點;四是引導長期資本入市,建議發行長期專項國債,用于盤活存量股權資產,以及成立專項引導基金、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為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注入更多資金活水。
跨界投資實踐:聚焦汽車、醫藥、AI
風口已至,面對多領域創新生態,資本該如何精準抓住跨界投資機會,并打破跨領域協同的壁壘,是行業共同的考題。
會上,多名與會專家基于跨界投資實踐與經驗,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上汽恒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永濤指出,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進入汽車產業,這些新興企業將消費者需求研究置于首要位置,這種市場導向的經營理念對整個產業流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構建、運營車主生態體系,實現資源整合與價值創造,已成為當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汽車產業在實現國內市場規模化和海外出口快速增長的基礎上,正面臨新的轉型契機。當前亟需思考的是,如何將汽車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實現跨行業應用轉化。”基于此,陸永濤在會上分析了產業轉型過程中呈現的新特征和發展趨勢。
在汽車生態端,陸永濤認為,主要聚焦于泛制造領域及泛科技領域的跨界投資機會,比如多技術領域跨界汽車、汽車行業業內跨界、汽車行業技術外溢以及汽車行業編輯創新;在車主生態端,人口結構變化催生了銀發經濟、消費醫療等車主消費場景衍生。
不僅僅是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最近幾年在創新藥方面,資本與技術的互相推動,也極大促進了行業升級。
“中國創新藥在過去十年累計得到了1.23萬億的股權投資,從而培育出大批的生物醫藥企業”,上海杏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劉文溢基于醫藥投資經驗指出,“過去,中國創新藥實現從無到有,在2015年藥審改革后,中國的藥品審評審批逐漸與全球接軌;當前,國產創新藥的銷售額已近700億且仍在迅速放量過程中,并且能夠自主、合作地在全球變現,創新的商業價值初步兌現;展望未來,中國醫藥創新力量已不可忽視,全球都開始將中國作為創新藥資產的重要來源。”
“科技創新都是需要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獲果實”,劉文溢提出,“生物醫藥產業的長周期和高壁壘,決定了需要更多的耐心資本的加持,才能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創新能力,我們的醫藥事業方興未艾,作為其背后重要支撐的股權投資,也是處于未成熟的階段,和全球領先的水平相比,無論是在資金規模還是在生態環境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資本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德同資本董事長邵俊則通過對標SaaS反思,分享其關于AI應用投資新范式的思考。
“從SaaS的發展現狀來看,存在銷售費用高、復購率低,以及被迫定制開發、毛利低的特點”,談及當前困境的本質,邵俊認為,是“復雜工業過程服務能力”與“第一代企業家經驗至上”的沖突。而回望SaaS發展的瓶頸,AI應用在產品屬性、交付導向以及商業模式這三個維度均出現了范式的躍遷,顛覆傳統生產力工具的邊界。
在此基礎上,邵俊提出了其對于AI應用細分領域的看好,包括如AI人力資源、AI醫療、具身智能、AI+產業等,“我們堅定地看好AI企業服務應用在中國未來的發展”。
結語:股權投資漸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本期沙龍中,多位嘉賓共話資本賦能創新生態等議題,既從中國股權投資的戰略機遇切入,探索目前我國股權投資存在的困難與破局之道,又以實踐為筆,從汽車、醫藥、AI等領域共繪行業變局下的投資新范式。
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加速融合的今天,股權投資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期陸家嘴金融沙龍的深入探討,不僅揭示了當前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也對未來資本賦能創新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建議:優化政策環境、培育長期耐心資本、構建跨領域協同生態。未來,隨著更多市場化、專業化的資本力量深度參與,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有望在支持科技突破、促進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陸家嘴金融沙龍”由上海市委金融辦、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指導,“陸家嘴金融沙龍”秘書處主辦,本場活動由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上海股權投資協會協辦,新華社、第一財經、財聯社提供媒體支持。此系列活動將構建與“陸家嘴論壇”相呼應的常態化交流平臺,通過機制化、場景化、國際化運作,持續輸出金融改革“浦東智慧”深度賦能浦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建設邁向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