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前,寶山正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南北轉型”戰略要求,錨定“一地兩區”定位,做細做實產業、空間、治理“三個轉型”。地區的發展需要文化的興盛,在區委統戰部的支持下,區新聯會會長唐吉慧潛心研究寶山歷史文化十余載,收集、整理大量文獻史料,編撰出版了《江畔弦歌——寶山往事集》一書,反映了寶山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展示了統一戰線在文化領域的積極作為。
老城記憶
張廟,95天建成了一座市街
我有位同學住在張廟的泗塘新村,學生時代我們幾位要好的同學偶爾在寶山醫院門口乘上公交車,約莫40分鐘樣子,到她家里聊天打牌吃零食。她家住在一樓,有時去早了她還沒起床,我們就敲敲她家臨街的玻璃窗,她拉開窗簾歡笑著朝我們瞪大了眼睛,大喊一聲:“等著!”便披上衣服來開門了。
那時候來來回回乘坐的公交車是有著兩節車廂的“巨龍車”53路,車廂中間靠一個大轉盤互相連接著,轉彎的瞬間呼哧呼哧響,我們叫它手風琴。我們上、下的站頭有時在泗塘新村站,有時在愛輝路站,記得那一帶總是很熱鬧,碰上周末還有不少人擺地攤,一個挨一個,賣衣服、賣文具、賣日用品。我在賣舊貨的攤位上買過舊書、舊報紙,和一枚滿身包漿的小壽山石,后來知道,原來這里就是數十年前鼎鼎大名的張廟一條街。
“張廟一條街”郵政明信片
(1961年中國郵政發行)
長江路、長江西路是修筑于1938年的張廟路,不清楚為什么1943年后改名“大上海路”,因為上海市中心的延安東路有段時期也曾叫作“大上海路”,1960年這條“大上海路”改為了今天的長江路、長江西路,不過民間仍然稱為張廟路。長江西路上有一條西泗塘河,河上一座西新橋在20世紀50年代將張廟的工業區、生活區清晰地分隔了開來,橋東有上鋼一廠、上海鐵合金廠等大型冶金企業,橋西至愛輝路便是全長700米的張廟一條街。
1959年時,西新橋老鎮多為農田,橋邊住有幾十戶人家。然而這年國慶節前,隨著田間的莊稼被移除,西新橋旁的住戶陸續搬走,坑坑洼洼的土地與數十間破屋立時一起被夷為了平地。
“聽說張廟路西邊要蓋工人新村了。”這消息傳遍了附近的工業區。工人們個個盼望著新房早日落成,可沒人知道未來的工人新村會是什么樣子,有些去曹楊新村參觀過的人私下琢磨:“大概就是像曹楊新村那樣的房子吧。”
當年主持規劃建設張廟一條街的是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的陳植與汪定曾,陳植是參加了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工程、魯迅墓設計的建筑專家,汪定曾是主持并參與設計了曹楊新村、閔行一條街等上海著名地標的建筑專家,經由他們與設計院的設計師們觸手生春,一份新街的設計僅僅12天就誕生了,緊接著10月6日,上海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一〇二工區第六大隊浩浩蕩蕩開進了張廟路。
一分鐘吊裝一塊鋼板,24個工人一天砌磚48000塊,建設中的第六大隊屢破行業紀錄。此外,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虹口、楊浦、閘北的千余名學生、社會青年,紛紛前來義務勞動,有的搬磚,有的推翻斗車,有的運送黃沙石子,對他們而言,體力勞動無疑是不輕松的,但在那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人人勁頭十足,誰會在意那些用去的氣力?就這樣,一座占地45000平方米的市街,用時95天施工建造完成了。
大街的東段自西新橋入口處開始,橋堍兩旁有招待所、花鳥亭、茶園,以及街心花園、假山和大片綠地。花鳥亭是民族傳統形式的六角亭,以曲折的花廊與異香茶園相連,裝飾的像座庭園。
參觀者于張廟一條街留影,背景為總是春花園(攝于1962年3月8日婦女節)
街道開闊整潔,有著六根車道50米寬,上下水管、煤氣管、電話線、路燈線等都埋入了地下,只留下一盞盞美麗的燈柱。沿街建筑的上層為公寓式住宅,底層配商業和服務用房;建筑全是平屋頂,山墻處理成了江南風格的馬頭墻,圍墻、陽臺、漏窗則形式多樣,如扇面、如六角、如回紋、如云紋。街北的陽臺上裝了花架,每每行人路過,低頭見的是綠草,抬頭便能望見花朵。兩處廣場建有花壇、噴泉,綠化中有畫廊,整個空間錯落有致、虛實相生。
1960年2月24日,張廟一條街12家商店開始對外營業,后經多年發展,有了百貨、日用品、五金電料、服裝、食品、糧店、照相、藥品、酒家、洗染等各種商店,以及郵局、銀行、書店, 較有影響的有巨龍百貨商場、東方食品商店、春光飯店、鳳凰理發店、迎春照相館等。
參觀者于張廟一條街留影,背景為東方食品商店(攝于1960年春)
1965年春光飯店就餐報銷單
從此,張廟一條街成了全國著名的工人新村“樣板”,不但成為媒體焦點,紛紛出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民晚報》英文版《中國建設》等媒體上,來參觀學習的賓客更是不計其數,人人口中傳說著“南有閔行一條街,北有張廟一條街”。
今天,由于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創建于1959年的53路公交車,在為寶山、為張廟服務了48年后的2007年成為消失的“老字號”,張廟一條街較當年則變了些許的模樣,我的同學也在十多年前結婚搬離了泗塘新村,但張廟那一段段往日的景象、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相信總會存在于一些人的記憶之中。
作者簡介
唐吉慧
唐吉慧,上海寶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寶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寶山區新聯會會長、寶山區青聯副主席、寶山區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等。
近2000戶居民受益!寶山這個小區房屋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來寶山濱江,遇見上海的第一縷晨光!感受入境中國第一站的浪漫與活力
整治小區出口安全隱患,多方聯動筑起居民安全屏障
編輯:頡廉杰
資料:寶山統戰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