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皖林
合肥市廬江縣司法局
“童年時無意構建了一座花園,于是供成年后的某個瞬間駐足小憩?!?/p>
之前偶然刷到網上一個類似關于“中小學生課后讀物推薦”的帖子,突然想起年少時自己曾買過的一本書,是曹文軒先生的《草房子》。我一直很喜歡兒童文學,曹文軒先生是我最喜歡的童學作家之一。記得當時,看了又看,把它藏在書架的最頂處,十分珍惜。直到一次搬家,不知落在了哪兒,便再也尋不到了,也因此失落了好長時間。
圖片來于網絡
在最新的夢里,少年身形單薄,坐在高高的屋脊上,看不清輪廓,他的眼底是連成一片金色的草房子,還有遠處長滿茅草的海灘,那些生長在海灘上的茅草受著海風的吹拂與毫無遮掩的陽光的曝曬,一根一根都長的很有韌性,風一吹,能聽見金屬敲擊的聲音。夢醒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常陷入一種奇怪的情緒,耳邊總會響起一片微風吹動艾葉嘩啦嘩啦的翻卷聲,心底似乎有個聲音在吶喊著什么。
書中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油麻地,一個水網密布,垣籬交錯的江南水鄉。主人公桑桑與別的孩子不大一樣,異想天開,一貫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為。他拆了自家的碗櫥只為做出一個高級鴿子窩,好讓許多鴿子不用鉆墻洞就有個安心的家;他也會扯了父母床上的蚊帳,吆喝著小伙伴們下河打魚,然后晚上被蚊子叮得渾身上下都是紅包;他還會三伏天頂著氈帽,裹著父親貓冬的大厚棉襖,拄著竹竿,在同學們的議論聲中神氣地在操場轉圈圈……在曹文軒先生溫暖細膩的筆下,金色的草房子記錄了桑桑朦朧的悸動與純真的友情,小小的苦艾地里埋藏了秦大奶奶一輩子的辛酸,靜靜的河水里流淌著蔣一輪與白雀不為人知的憂傷,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見證了杜小康一家的大起大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印象很深的是在故事的開始,桑桑流淚坐在油麻地小學最高一幢房子的屋頂,十四歲的他即將永遠告別與他朝夕相處的金色草房子。二零一零年八月的一天,秋風乍起,我也學著桑桑的樣子,爬上了鎮上的一座高塔,坐在長長的石階上,生活了十多年的小鎮第一次一下子撲進了我的眼底,那是一個與曹文軒先生筆下油麻地相似的江南水鄉小鎮,老街粉墻黛瓦,木質窗柩下開著不知名的野花,遠處的河流上飄著烏篷船,船上立著捕魚歸來的魚鷹。那年九月,十二歲的我隨父母轉學回到故土,而后一路按部就班地長成了一個普通的成年人,不經意間總會想起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好奇小學門口那棵只會結澀果子的石榴樹是否長高了,來不及歸還的紙風箏是否等到了主人。后來,只聽說從前讀的小學拆遷了,修建了新的游泳館,兒時的玩伴們也大都沒了音訊,孩童時代做過的那些綺麗的夢,最終都成了一個個不可言說的遺憾。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我想我大抵可以算作前者吧,他鄉異地求學,有父母陪伴,老師照顧,還有一群像桑桑一般純真美好的小伙伴,讓我的童年記憶五彩斑斕。當我時隔多年以一個成年人的心態再次翻開《草房子》這本書,雖然心境和看法發生改變,但依舊會因故事的悲歡離合而熱淚滿眶。沒有人可以真正走出自己的童年,在這一串串輕松與沉重、歡樂與苦澀、希望與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長大的孩子應該會長成最勇敢的模樣吧,以后的人生無論是波瀾還是平凡,都應該會保持一顆閃閃發光的堅韌的心。
原創征集
即日起,“安徽司法”推出特別策劃【夜讀】,原創文藝作品均可參與……
我們一直都在等
等一顆熱愛生活 積極向上的心
等一雙善于觀察 發現美好的眼
等一支妙筆生輝 畫龍點睛的筆
等一篇行云流水 拍案叫絕的文
或許您是一位筆走龍蛇、力透紙背的60后
或許您是一位走南闖北、愛好攝影的70后
或許您是一位熱愛寫作、銜華佩實的80后
或許您是一位個性鮮明、打破常規的90后
或許您是一位桀驁大膽,勇于創新的00后
我們將在這里,為心懷星辰大海的您提供一個原創作品展示的平臺
我們將在這里感受您最真的思想和最美的心靈
我們一直期待著您的加入 ……
作品要求:
原創作品,內容健康;
體裁、形式不限,散文、詩歌、攝影、繪畫、朗誦、視頻等均可。
投稿方式:
郵箱:sft7000@163.com,投稿按“姓名+作品”的方式命名;
郵件中請注明姓名、單位、作品主題內容及聯系電話,作品以郵件附件的形式上傳。
策 劃
安徽省法治宣傳和研究中心
編輯:黃陽陽
校對:方航
審核:徐春節
安徽省司法廳出品
投稿專用郵箱sft700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