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君
電動汽車根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車。
彎道超車就是個無知的笑話,汽車的電動驅動技術是19世紀的“老發明”。
1881年,法國工程師居斯塔夫·特魯維制造了第一輛可上路的三輪電動車。
1900年美國汽車市場中,電動汽車占比高達38%,遠超內燃機汽車的22%。此時的電動車因安靜、易操作,成為上流社會女性首選,甚至出現換電服務、插電混動等“超前”商業模式。
1912年,紐約90%的出租車為電動車,歐美郵政系統也大規模使用電動貨車。
早期電動車因鉛酸電池續航短(約80公里)、充電設施不足等問題,逐漸被燃油車取代。1912年凱迪拉克首次引入電啟動技術,解決了燃油車手搖啟動的弊端,加速了電動車的衰落。亨利·福特通過T型車量產壓低燃油車成本(1912年燃油車售價650美元,電動車高達1750美元),徹底改變市場格局。
現代電動車與百年前的核心技術均為“電池儲能+電機驅動”,僅電池材料從鉛酸升級為鋰離子,能量密度提升,但未改變電能驅動的本質。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新能源通常指氫能、生物質能等非傳統能源。電能本身屬于二次能源,其清潔性取決于發電方式(如煤電仍占全球發電量的35%),因此電動車是否環保需結合能源結構綜合評估。
部分學者認為,電動車僅是“能源載體”的迭代,而非能源形式的創新,真正的“新能源”應指向氫燃料電池等完全脫離化石能源的技術。
中午小睡,做了個夢,菜市場上幾位主婦圍著一筐雞蛋爭吵。甲說:"這蛋殼太薄。"乙說:"蛋黃顏色淺。"攤主聞言勃然作色,抄起喇叭宣布:"這兩位犯了'說真話罪'!"圍觀群眾立即架起道德十字架,將雞蛋的批評者綁在恥辱柱上烤成荷包蛋。
這荒誕夢境,很像某些電池車企對待消費者的現實寫照。
北宋奸相秦檜發明的"莫須有"罪名,歷經千年淬煉,在21世紀脫胎換骨成了"說真話罪"。某電池車企的擁躉們手握放大鏡,在消費者反饋里尋找"異端邪說"。
一位車主貼出冬季續航實測數據,證明實際里程比官方標注少了38%。帖子存活不到兩小時,發帖人賬號就被標注"行業黑手",評論區涌進三百多條"不懂技術""阻礙環保"的指責。更魔幻的是,三天后該車企法務部發布公告,稱對"惡意抹黑者"追究法律責任。這場鬧劇揭開了新時代的荒誕劇幕布——在這個劇本里,說真話成了頭等重罪。
他們像中世紀的宗教裁判官,把每個提出疑問的人綁上言論火刑架,畢竟,燒死異端比改進產品容易得多。
這些現代獵巫者深諳"雞蛋里挑骨頭"的奧義。某車主說車門縫隙能塞進信用卡,信徒們立即論證信用卡厚度與空氣動力學的關系;有人吐槽車機系統死機頻繁,護法們轉而討論重啟按鈕的工業設計美學。當實在挑不出毛病時,便祭出終極殺招:"你根本不懂造車!"仿佛汽車工程師都是通曉量子力學的先知,凡人連評價冰箱制冷效果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魔幻現實背后,藏著商業利益的煉金術。車企老板們把消費者變成信徒,將產品缺陷煉成不可褻瀆的圣物。社交媒體上活躍的"水軍",實為精心豢養的鬣狗,隨時準備撕咬任何動搖信仰體系的言論。
某品牌電池車社區管理員親口承認,他們雇傭的"輿情管控團隊"每天要消滅3000條"不和諧聲音",效率堪比文字焚化爐。
更吊詭的是,這些衛道士往往開著滿身毛病的新能源車。有人方向盤跑偏卻堅信是地球自轉導致,有人充電時跳閘仍歌頌這是"智能斷電保護"。
他們用行為藝術演繹著現代版"皇帝的新車",明明看見皇帝光著屁股,還要高喊這襲空氣長袍采用了納米隱形科技。這種集體癔癥,堪比股市里高喊"這次是牛市"的韭菜們。
真正的科技信徒應該明白,所有進步都始于質疑。
特斯拉早期車主曾集體起訴馬斯克續航造假,倒逼出更精準的電池管理系統。歷史證明,用封口費包裹的缺陷終會爆炸,而真誠回應質疑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當某車企忙著給批評者戴高帽時,競爭對手的工程師正在實驗室解剖這些"罪證"。
某次行業論壇上,有位退休工程師說了句大實話:"造車和養雞差不多,母雞下完蛋總要叫幾聲。現在某些老板不僅不準母雞叫,還要給說雞蛋有腥味的人判刑。"滿座哄笑中,幾家電池車高管的臉色比壞掉的皮蛋還難看。
這或許揭示了荒誕劇的根源,當企業把市值看得比產品質量重要,用戶反饋自然就成了需要消滅的雜音。
看著社交媒體上此起彼伏的"獵巫運動",忽然想起明成祖朱棣的創舉,把反對遷都的大臣舌頭釘在城墻上。
六百年后,數字城墻上的賽博釘子依然在尋找說真話的舌頭。
這場荒誕劇終將迎來時間的審判。當車企把法務部變成消音器、將用戶反饋視為病毒時,他們其實在親手埋葬自己。
韭菜們確實很傻很天真,但請記住,你們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