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是宣布,將對中國產品征收104%的關稅。
他們或許以為,這樣就能夠逼中國認輸。
可事實是,美國人的想法還是過于天真。
針對特朗普的做法,中國已經提前布局。而當特朗普感受到中國的堅決之后,他的態度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04%關稅,能逼中國認輸?
從4月9日凌晨開始,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稅率最高達到104%。
在華盛頓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強硬的談判手段,目的就是逼中國讓步。但這種做法真能奏效嗎?
恐怕并不現實。
中國的經濟韌性是全球公認的。
哪怕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國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發展步伐。
不只是中國自己有信心,就連一些美國媒體和專家也承認,中國制造的基礎深厚、市場體量龐大、產業鏈完整,絕不是靠一紙關稅就能撼動的。
更關鍵的是,這種高關稅首先傷到的,其實是美國人自己。
我們不妨看看一個很具體的例子——iPhone。
大多數美國人都熟悉它,但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一部iPhone的生產過程,大約有85%是在中國完成的。
現在突然加征104%的關稅,這筆成本自然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也難怪網上有不少網友調侃說:以后美國人要買不起iphone了。
從整體市場反應來看,這一政策公布后,美股立刻給出了反饋。
就在4月8日,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集體下跌,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盤中一度上漲4%,最后卻掉頭收跌2%以上。
像蘋果、亞馬遜、特斯拉這些科技巨頭,市值合起來已經比高點縮水超過5萬億美元。
這說明投資者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已經產生了很強的擔憂。
普通老百姓也感受到了壓力。
在美國洛杉磯,當地的華人商會負責人提到,很多從中國進口的日用品開始脫銷,比如某款中國產的防脫發洗發水,以前賣18美元,現在漲到了30美元,漲價幾乎超過60%。
再比如汽車行業,有報道稱,很多美國消費者擔心車價上漲,紛紛提前跑到4S店搶購,市場一度出現短期的銷售高峰。
這些變化說明,高關稅不僅沒讓中國“痛一下”,反而給美國自己的市場和民眾帶來了直接沖擊。
白宮:可以商量
其實,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戰”,中國已經進行了布局。
除了宣布必要的反制措施,中國也在政策層面積極布局,釋放出明確的信號:這場貿易戰,中國不僅不會退縮,還準備好了應對各種變化。
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動作,就是國家稅務總局在4月8日推出的“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
這項新規一經發布,便立即實施,看得出相關準備工作早已完成,絕不是臨時起意。
所謂“離境退稅”,是指境外游客在中國購物后,在離境時可以退還部分消費稅。
這背后體現的是一種巧妙的“軟反制”。
美國的加稅目的是阻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但中國卻通過開放消費市場、提升游客便利度,把“人”吸引過來,繞開了傳統貿易壁壘。
特別是對于美國消費者來說,如果愿意直接來中國購買商品,就不會受到加稅的影響。這一點,是美方無論如何也無法封堵的。
更重要的是,這一政策不僅是對加稅行為的回應,也在積極推動中國旅游、零售等領域的消費增長。
中國以“開放”回應“封鎖”,這種應對方式,既體現了從容不迫的戰略定力,也在實際層面為國內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中方沒有被嚇倒,反而反應迅速、動作明確,白宮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就在宣布加稅不到一天后,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對外透露,總統希望傳達一個信息:如果中國愿意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他將展現“非常慷慨”的姿態。
言下之意,只要中方釋放出“想談”的意愿,美國也不是完全不能妥協。
這番表態,與特朗普此前動輒“終止談判”的強硬語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沒有談判余地”到“可以商量”,只用了不到24小時。
當然,中國會不會因為這句“可以商量”而退讓?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面對挑釁,中國從不惹事,但也從不怕事。無論外部局勢如何變化,捍衛國家利益的立場始終堅定。
參考資料:
美國周三起對中國產品征收104%關稅——金融界
對華加征104%關稅!美股七巨頭市值縮水超5萬億美元 馬斯克公開怒懟——新浪財經
美國華商親歷:一瓶中國產洗發水漲了12美元!不少從中國進口的產品被搶光——直播德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