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戰”,歐盟已經露出了退讓之意。
更過分的是,作為歐盟主席的馮德萊恩,竟然在關鍵時刻給中方打來了電話。
而在電話中,馮德萊恩要求中國向特朗普妥協......
中歐的不同反應
2025年4月,特朗普再次祭出他慣用的“關稅大棒”,這一次來勢更猛也更不可理喻。
他簽署了一項新的行政命令,宣布對全球商品普遍加征10%的關稅,并按照所謂的“對等原則”,對各國分別設定了不同的稅率:
對中國高達34%,對歐盟為20%,其他國家也無一幸免。
面對美國的這一輪貿易施壓,各國的反應出現了明顯分化。
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不接受、不退讓。
僅僅兩天后,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決定自4月10日起,對所有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
這一決定迅速而堅定,表明中國不但有能力應對壓力,更有決心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中國的回應不僅是對單邊主義的回擊,更是捍衛國際貿易秩序的姿態。
反觀歐洲,情況卻要復雜得多。
盡管法國和德國主張應對美國的做法做出強硬反應,但在整個歐盟27個成員國中,只有這兩個國家表現出明確的反對態度。
其余大多數成員國,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不但反對采取強硬措施,甚至公開表示應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沖突。
他們更傾向于尋求談判解決,力求在維持與美關系的基礎上“穩住局勢”。
歐盟內部缺乏統一立場,導致整體反應顯得遲緩且軟弱。
更讓人意外的是,作為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在這一關鍵時刻,不僅沒有站穩立場、團結內部,反而主動向外示弱。
4月7日,她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布公開言論,表示歐盟已經向美方提出了“零關稅對零關稅”的建議。
這無疑是在向華盛頓表達善意,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種妥協信號。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馮德萊恩不僅要代表歐盟讓步,甚至還想要求中國向特朗普妥協......
馮德萊恩的“要求”
4月8日下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打電話給中方高層。
在這通電話中,雙方談到了中歐關系的未來,也提及了眼下全球焦點之一的美國關稅戰。
馮德萊恩在電話里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市場之一,中國理應為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貿易體系”承擔責任。
她話中有話地表示,希望中國能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采取“協商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就是希望中國對美方有所讓步。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要求”顯得既不合時宜,也不合理。
美國已經毫不掩飾其對外施壓的策略,不僅對中國征收高達34%的懲罰性關稅,還將身為傳統盟友的歐盟一并納入制裁名單,歐方自身也要為此承擔20%的關稅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馮德萊恩不但沒有堅決捍衛自身利益,反而試圖勸中國退讓,這讓人頗感意外,也引發了外界對歐盟立場的質疑。
面對這樣的“勸說”,中方的回應沉著而堅定。
一方面,中國重申了對中歐關系的重視,指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雙方正處于發展關系的重要窗口期。
中國愿意繼續擴大開放,與包括歐盟在內的各國加強合作,共享發展紅利。
這種表態展現出中方一貫的合作姿態,也體現出對中歐關系長期穩定的重視。
但在涉及美國問題時,中方立場鮮明。
中國明確指出,美方打著各種旗號,對包括中歐在內的各國濫用關稅手段,是赤裸裸的單邊主義和經濟霸凌。
中國之所以采取反制措施,不是為了對抗而對抗,而是出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國際規則的正當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并沒有資格要求中國該如何應對美方的關稅挑釁。
中國本就沒有關上談判的大門,但這絕不意味著接受訛詐。
中國的對美反制,是為了保住應有的底線,是對等回應;而妥協讓步,反而只會鼓勵特朗普更進一步,傷害的是整個國際貿易體系的穩定。
歐盟如果真想在全球博弈中維護自己的地位,應該首先認清一個現實:
特朗普并不會因為你讓步就心生憐憫,反而會得寸進尺。
中國此時堅定立場,不僅是為自己爭取公平,也是為整個國際社會樹立一個不向霸權低頭的榜樣。
所以,與其要求中國“放軟姿態”,不如歐盟先問問自己:面對特朗普的施壓,準備好真正站起來了嗎?
參考資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已經提議了一些零對零的關稅政策——界面快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