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班農是美國極右翼人士,反華先鋒,特朗普盟友,曾經擔任白宮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鼓吹必須瘋狂和中國打經濟戰。但后來,班農卻從白宮離職,還一度入獄。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美國反華先鋒。1953年,斯蒂芬·班農生于美國弗吉尼亞,他的父親是電話接線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班農的家庭并不富裕,長大后就讀于弗吉尼亞理工大學,1976年,加入美國海軍。1983年,班農從美國海軍退役,進入哈佛商學院學習,獲得MBA學位,隨后進入投行工作。
這段工作經歷,讓班農了解了金融資本運作,以及全球化經濟體系。1990年代,班農放棄了投行工作,轉行到了媒體和影視行業,拍攝了很多抨擊美國左翼的紀錄片。此時班農的思想逐漸轉向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2007年,班農創建了一家右翼網站,逐漸成為了美國保守派的重要輿論陣地。面對中國經濟崛起,班農逐漸成為反華先鋒。
第二,特朗普盟友。2016年,班農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擔任首席執行官。他利用媒體經驗幫助特朗普塑造“反建制派”形象,推動“美國優先”政策。當時特朗普的主張就是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因此特朗普的言論常被美國左翼人士批評為"混亂"和"缺乏連貫性"。但特朗普的主張得到了班農的大力支持。
班農利用自身的工作經驗,將特朗普主張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包裝成主張"美國優先",這成了特朗普的競選口號。這一口號,得到了美國兩個關鍵群體的大力支持,這兩個群體分別是,對文化變遷感到威脅的宗教保守派,以及受自動化與全球化沖擊的制造業從業者。美國的宗教保守派歷來反對外國移民,擔心外國移民影響美國人的生活。美國的制造業從業者,擔心經濟全球化,美國制造業向海外轉移。特朗普的主張,解決了這兩大群體的擔憂。
第三,班農反華思想。班農的反華思想形成的根源是不愿接受中國崛起。班農認為中國的經濟崛起,是對美國全球霸權的一種挑戰。班農提出,中國制造業的大力發展,會導致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這種經濟民族主義的思想,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高度契合。班農還特別關注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他認為,技術主導權將決定未來國際秩序,而美國必須遏制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崛起。綜合這些方面,班農將中國當成了攻擊目標,鼓吹必須瘋狂和中國打經濟戰,具體包括科技對抗,產業轉移,關稅壁壘等等。
第四,離開白宮。2017年8月,班農因與白宮其他幕僚發生矛盾而離職,但班農依然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活動,反對拜登當選,大約兩萬名特朗普支持者沖擊了美國國會。這起事件的發生,也離不開班農的策劃。2021年10月19日,美國“國會騷亂調查委員會”一致通過一份報告,指控特朗普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斯蒂芬·班農“蔑視國會”。事后班農被判處四個月監禁。特朗普再次上臺后,班農的一些主張仍然影響著特朗普。特朗普曾經多次表示,“我喜歡班農,他是我的朋友?!?/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