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華迎4月13日報道:4月12日,民俗文藝巡演、“非遺”展示與體驗、煙火市集等諸多活動在浦東新區三林鎮崇福道院、三林塘老街和前灘公園巷三點同時展開,第十二屆上海民俗文化節暨三林塘圣堂廟會也由此正式啟幕。
2013年,上海三林塘圣堂廟會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浦東嘉年華的重要節慶活動之一,本屆廟會以“承文脈商韻,興海派風華”為主題,深度融合傳統民俗與現代消費理念,通過“文化+”模式激活城市活力,打造沉浸式的文化空間和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活動當天,三林老街在民俗文化節期間化身沉浸式水韻劇場,構建起"水陸游線+非遺演藝"的多維體驗空間。水上有仙氣繚繞的花舫巡游、百舸爭流的龍舟競技、輕鳶剪水的皮劃艇體驗;街上有地道民俗的婚嫁巡游、八仙過海、倒騎毛驢、蝦兵蟹將、茶酒擔表演。“這種民俗盛景,孩子們平日里很少看到,我們應該好好傳承下來。”市民王女士坦言。
三林是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辦公室所在地。本屆民俗文化節,三林江南絲竹樂團邀請多支上海市首批江南絲竹代表性傳承團體首次聯袂登臺演出,帶來《老六板》《歡樂歌》《行街》等經典曲目。水陸沉浸式聯動讓游客感受江南水鄉的民風民俗以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
在前灘公園巷,俊男靚女身著漢唐明時期的華服演繹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世界舞龍冠軍三林舞龍隊攜百米金龍如星河游弋,夜光龍獅在暮色中綻放璀璨霓虹;身著改良旗袍的時尚媽媽們腳踏高跟鞋在青石板巷弄間演繹海派摩登;招財小福龍熱情邀約合影打卡送財福;舞臺上輪番演繹國風慢搖、太極……摩登與古韻交織,國風混搭時尚的出街,讓民俗文化歷久而彌新。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民俗文化節將消費與民俗結合,在前灘公園巷創新構建“文化+消費”融合生態圈,將傳統市集升級為可觸摸、可參與的沉浸式民俗體驗空間。
255米的錢家灘路上,來自江浙滬的60多個商家齊聚一巷。作為浦東首條周末常態化步行街,前灘公園巷自去年開業以來,以“濱江輕質生活目的地”為特色,和相鄰的晶耀前灘與前灘休閑公園等共同形成了“Mall+街區+濱江公園”的獨特商業形態。
民俗文化節期間,這里刮起了一陣“民俗文化+商業”的旋風。“非遺技藝類”讓游客體驗匠人們的傳統工藝制作過程,“品牌餐食類”讓游客大快朵頤、一飽口福,“文創衍生類”讓游客體驗別具一格的手工藝品、個性服裝、家具家電。同時三林崩瓜、三林筠繡、海派盤扣、下沙燒麥、高橋松餅、鹽倉水晶年糕等近30個非遺美食美物攤位讓游客流連忘返。逛累了,還可以到“書香上海”流動書房歇息一下,充充電。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上海民俗文化節還通過直播將文化傳播與商業價值融合。活動期間,“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強國直播 便民助農”將推出“上海民俗文化節專場”直播。世界武術冠軍湯露作為“文化體驗官”將在現場沉浸式體驗龍舞、瓷刻等非遺項目,通過直播間對外展現三林鎮非遺文化精髓,弘揚傳統民俗技藝的魅力。同時,“強國好物推薦”將通過直播間展示三林特色產品,吸引觀眾參與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