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有博主發帖,上海十院和同濟醫院開始裁員了!
網友爆料截圖
這次醫療圈地震的導火索,竟是從行政后勤崗"開刀"。據知情人士爆料,行政類員工合同到期直接不續簽,部分調崗后績效直接腰斬。更勁爆的是,醫護人員私下吐槽不斷:"行政后勤天天坐辦公室,工資比我們拿手術刀的還高!"
這波操作背后藏著大動作——上海市衛健委9月秘密下發的文件被扒出,明確要求三甲醫院必須給行政后勤崗"瘦身"。文件里那句"不直接服務患者的要重點壓縮",直接把行政人員推上風口浪尖。有內部人士透露,十院已經清退了近30%的后勤人員,連院長秘書都被分流到導診臺。
最讓人咋舌的是"三明醫改"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行政后勤年薪不得超過醫院總盤子10%!算筆狠賬,一個三甲醫院如果年支出10億,行政后勤崗只能分到1億。現在各家醫院都在連夜翻賬本,財務科長們愁得直薅頭發。
不過這場改革也引發兩極爭議。有醫生拍手叫好:"早該治治那些喝茶看報的關系戶!"可也有被裁的行政人員紅著眼圈說:"疫情期間我們搬運防疫物資到凌晨,現在說裁就裁?"更耐人尋味的是,某醫院工會主席悄悄透露:"裁行政只是開始,下一步可能要動真格重組科室..."
- 針對此事,網友們迅速圍觀,紛紛議論。
我們來看看部分網友的看法和觀點:
醫院確實應該精簡,好多醫院弄的跟機關似的,書記,院長,副院長就好幾個。辦公室主任,還有很多部門。吃財政飯的太多了。
下一步就應該是高校后勤崗了啊,都是一樣人浮于事。
維修保潔保安洗衣房等都外包給第三方公司了。
坐辦公室喝茶的工資比拿手術刀的高就太離譜了,該改。
其實醫院還好一些,看看高校和各種協會。
早就該裁了,很多醫院行政后勤人員遠超醫護人員,很多就是關系戶,一樣拿績效,侵蝕了太多醫保資金了。
遠離大城市的醫院根本沒人想去,招都招不到人,有些年紀大了還返騁上崗。稍為有點技術又走人了。工資低環境差,就是無人想干。
上海兩大醫院清退近30%后勤崗
- 不得不說,目前很多醫院的行政后勤人員待遇非常優厚的,甚至比同級別公務員的收入更高,有些醫院的普通行政科員級別的參考的是醫院平均績效,有些甚至是直接參考的醫生的平均績效,這就存在著普通醫生有可能收入不如行政后勤普通科員高的情況。
行政后勤科室科主任參考的是臨床科主任的待遇,這就導致行政領導收入高于部分臨床科主任的情況,待遇優厚,不上夜班,工作壓力小,工作量少,這就成了關系戶的重災地。
有本事的醫生護士都找關系調后勤了,有些甚至是副高正高,醫院好不容易培養一個人才出來 ,最后卻去后勤躺平,顯然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行政人員占比過高成為改革重點,我國醫院行政后勤人員占比達25%-45%,遠超歐美國家5%的水平,導致人力成本臃腫。政策要求將管理人員占比控制在10%以內,實際執行中普遍超標,不是院長想招這么多行政人員,而是各路關系戶塞過來的,院長根本拒絕不了。
國家衛健委在2024年9月發布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優化醫院內醫務人員結構比例,壓縮行政、后勤、輔助等人員”,并將更多資源向一線臨床傾斜,這一要求與三明醫改經驗(如“541”人員比例政策)相呼應,即醫生占50%、護理與藥劑占40%、行政后勤占10%。
上海率先行動,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同濟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始縮減行政部門人員數量和獎金,部分醫院行政后勤編制縮減至原來的1/3至1/2,并將節省的資金用于臨床科室。
圖為上海同濟醫院
可以預見,未來的醫院將真正做到以一線醫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那些不公平的待遇現象,將大幅減少。躺平就想在醫院拿高薪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