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背景下,樓市是否會重啟,重回其經濟支柱功能,成了當下大家最為關注的事。若要樓市重回支柱地位,似乎房價就得上漲,畢竟不漲價就沒有上漲預期,購房者大概率不會進場。話題還是回到 2025 年房價究竟會不會漲上來。
其實,當眾人將目光聚焦于樓市漲跌之時,一場決定中國樓市未來十年走向的變革早已悄然開啟,土地市場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穩樓市首次被寫入頂層設計。今年,兩會期間萬億級別的政策刺激也在蓄勢待發。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樓市正邁入一個新紀元,這絕非普通的市場波動,而是關乎 14 億人財富命運格局轉變的關鍵節點。
為何說是財富命運的轉折點呢?
這里面有著顛覆性的變化。用最真實、難以造假的數據來剖析這一顛覆點:2021 年之前,房地產市場昌盛,拿地主力軍是民營企業,占比超過 70%,國有企業僅占 30%;然而 2022 年之后,形勢急轉直下,國企拿地占比超過 80%,民營企業基本退出了這場“游戲”,而這個時段也恰恰是房價開始震蕩下跌的起點。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問題所在,這些拿地的央企中,不少是各地的城投公司。它們拿到土地后,既未及時支付土地款,也沒有迅速投入開發建設,項目推進如蝸牛爬行般緩慢。那它們拿地做什么呢?原來是將土地作為抵押物,向銀行貸款,貸來的款項交給地方,城投公司變相成了融資平臺,而非專業的房地產開發商。
為何城投公司要拿地抵押融資呢?
根源在于此前土地出讓金收入銳減,出現了巨大的財務缺口。2021 年之前,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 8.7 萬億,到今年已降至 4.8 萬億,近乎腰斬。如今收入減半,支出卻分毫不減,對于那些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而言,瞬間陷入困境。產業轉型又無法迅速帶來收益填補缺口,顯然,在資金告急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還是得依賴土地這根“救命稻草”。但民營企業手頭積壓著大量已建好的房子,不敢再貿然拿地,甚至一些大品牌央企也有所退縮。在這種情形下,只能讓城投公司出面拿地,以維持土地出讓金收入。從 2022 年開始,基本都是這種運作模式。
但今年情況有變,今年的主基調是化解地方隱形債務,而城投公司的債務正是隱形債務的典型代表。為何要化解隱形債務呢?邏輯很簡單,城投公司拿地后不開發,只貸款,沒有經營收入卻背負高額利息,這類貸款年化利率基本在 8%左右。貸款到期后,往往只能再拿一塊地去還貸,如此循環,類似“以貸養貸”,導致隱性債務越積越高。地方政府很快意識到其中風險,必須控制隱性債務規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從去年年底開始,城投公司就不能像以往那樣隨意借錢了。
而且,從去年開始,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 10.6%,土地出讓金收入相比高峰時直接縮水 58%,商品房庫存增加 10.6%,不過土地財政仍占地方綜合財力的 30%。更不容忽視的是,房地產行業遇冷后,無論是地方政府、銀行資產質量,還是居民財富,都在這條財富鏈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據統計,中高收入家庭,如資產 600 萬、千萬級別以及過億資產的家庭數量,分別減少 0.3%、0.8%和 1.7%。
另一方面,2021 年房地產產業鏈增加值占中國 GDP 比重約在 16% - 17%之間,總產值達到 18 萬億以上;2024 年,我國房地產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為 6.3%,產業增加值約為 8.5 萬億元,連續三年的調整,對經濟形成了持續的負向拉動。所以,穩樓市成為 2025 年政策重點發力方向。
但依靠城市化推動樓市發展的老路基本走到盡頭,畢竟沒有人再來填充樓市需求,外星人不會來地球居住,至少目前沒發現外星人有這意向。在經濟轉型尚未成功之際,資金缺口由誰來填補呢?現階段只能靠城投公司和央企來堵漏。
所以,今年 12 月份的土地市場看似又活躍起來,甚至出現“地王”,不少不明就里的人以為房地產的春天再度來臨。然而,現實是不動產市場依舊低迷,甚至繼續下滑。此時有人會問:央企高價拿地,難道不怕房子賣不出去賠錢嗎?答案是不怕,因為央企拿地核心目的不是賣房盈利,而是替城投公司解圍,為地方財政“輸血”。
具體做法如下:央企高價拿地并交納定金,做大交易金額。之后,地方利用每年的地方專項債資金回購開發商的閑置土地,也就是把央企高價拍下的土地再買回來。央企拿到回購資金后,返還給地方,完成對地方財政的支持。地方專項債和國債一樣安全,屬于地方自行舉借的債務,即地方的顯性債務,相較于城投公司年化 8%左右的貸款利息,地方專項債利息僅為年化 1.6%,安全性極高。
說到這兒,關于房地產還能否重回支柱產業,相信大家心里已有答案。當看到土地市場火熱,房價是否就會上漲呢?其實,房價能否上漲,關鍵要看收入。只有收入增加了,人們才敢貸款買房。房價上漲并非單純依靠收入增長,而是靠人們在收入提升后敢于加杠桿撬動。
當下貿易戰局勢下,是增加了民眾收入,還是削減了收入,是讓企業蓬勃發展,還是瀕臨倒閉,不用多說,大家看看銀行卡余額便知。如今別說加杠桿貸款買房,能把現有負債杠桿去掉且分文不剩,就算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了。收入和房價就如同磁鐵的正負極,要么收入增長匹配房價,要么房價下降適應收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