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給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設定了90天“寬限期”,按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說法,美方要在這三個月內敲定與90國的貿易談判。
盡管納瓦羅言之鑿鑿,稱這完全“可能”,但據路透社、“政客”新聞網等4月11日披露,特朗普政府的談判策略簡直是“一團糟”:不僅人手不足,導致很多國家的談判需求都被“晾”在一邊,特朗普政府內部對于談判的立場似乎也并不統一。
前美國貿易代表處代理副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總裁溫迪·卡特勒說,“我們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與任何這些國家達成一項全面協議。”
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只與越南、印度、韓國和日本,即少數幾個有助于美國“在地緣戰略上牽制中國”的亞洲國家,進行了認真的談判;面臨“寬限期”的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被動等待美國的回應。一名白宮官員也證實了這一戰略。
對于人手稀缺的特朗普政府而言,要協調90場談判本身就是一大挑戰。據悉,當前特朗普政府中的許多關鍵職位尚未被填補,而且現有官員往往身兼多職。譬如,部分美國財政部官員11日就忙于與烏克蘭就關鍵礦產達成協議。
然而,即使有些主要貿易伙伴主動讓步、表達談判意愿,也沒有得到華盛頓的回應。在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前一天,以色列曾宣布取消對美國進口產品的所有剩余關稅,但仍未換來美國“手下留情”。以色列總理4月7日在美國與特朗普會面,為其關稅政策辯護后,美方繼續暗示這不足以促成早日達成協議。歐盟4月7日向美方提議相互取消所有工業產品的關稅,也遭到特朗普拒絕。(觀察者網4月12日報道)
貿易專家的觀點,其實純屬杞人憂天。
一般而言,無論是哪個大國、大型經濟體參與的貿易談判,都是建立在嚴謹研判國家利益,前瞻分析貿易政策和關稅政策以及與產業政策、商品市場波動的關聯影響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需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磋商博弈。
20多年前,中國入世談判,就經歷過這樣一個艱難的進程。而中日韓與東盟,歐盟內部以及歐盟與其他國家,美墨加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都是如此。
但這些是正常的貿易談判。
而特朗普政府現在運作的,不僅是草臺班子式的談判,完全省略掉了很多權衡利弊的思量,甚至黨同伐異的色彩超過美國此前任何時期,也就是貿易談判以及其他施政幾乎都排除了被認為對特朗普和特朗普政府不忠,或者說沒有明確站隊的官員和專家,而且大筆一揮,變化頻頻,想一出是一出,這種情況下運作談判有什么難度?
他就不能等到90天內最后一天,突然再來個單方面條款,迫使90國屈從?
歷史上,宋遼、宋夏之間進行的歲貢和互市談判,就進行得很嚴謹,雙方的文官團隊費盡唇舌。而在金軍圍困汴京之時,宋廷被迫答應的議和條件,不也是金軍隨意提出嗎?
在特朗普政府的視野里,其他國家或者說經濟體,其實現在就是被圍困的宋廷,而特朗普的草臺班子現在就是占盡上風的金軍,想要身份都可以自己隨意點菜。
如果按照正常的貿易談判邏輯,對等關稅威脅這種事是能夠做得出來的?
如果依照正常的政策邏輯,并吞格陵蘭島和加拿大這種訴求,是能夠被提到臺面上來說的?這樣的事情不就只應該出現在鍵政達人的群聊中,而不是堂而皇之地成為政策?
當然話要說回來,特朗普政府的這種粗暴、荒謬的關稅政策,在政治、軍事、經濟霸權加持下提出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雖然不免怨憤,但是從一開始就迅速認慫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既無意愿也無實力與美對抗。
過去,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在論證很多國家和地區是美國霸權的仆從國時,還有一些知識分子以及經濟學家非要認為這種交托主權的行為沒什么大不了的,認為靠著美國的霸權庇護也可以富國富民,完全沒預料到會有一天會被庇護者收割。
從目前來看,特朗普“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操作,雖然魯莽,但在短期內,對于很多中小國家以及雖然經濟體量比較大,但長期扮演美國仆從國的國家而言,其實是無法單獨破解的。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國家去跟美國據理力爭,其他很多國家最終只能吃啞巴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