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清朝入關后,從順治年間開始編纂《明史》,整個《明史》的編纂一直持續到1739年,整整持續了94年。出于樹立清朝合法性的考慮,雖然清朝官方編纂的《明史》在大方向和大事件沒有否定明朝的貢獻,但在某些細節事情上對明朝予以了抹黑和貶低。
比如,《明史》為了抹黑萬貴妃,曾編造了萬貴妃企圖害死幼小的明孝宗朱祐樘,太監張敏為保護朱祐樘于1475年以死明志的說法。但根據其他旁證資料的記載,張敏是1485年去世,而非1475年去世的。張敏曾說明憲宗只有一個兒子,但實際上,明憲宗朱見深有10多個兒子,6個女兒。萬貴妃企圖害死朱祐樘這件事就是清朝虛假編纂《明史》的直接體現。
上圖_ 張廷玉負責編著的《明史》
然而,雖然清朝在某些細節事情上抹黑和貶低明帝國,但清朝對明帝國部分皇帝的評價是相當客觀的。比如,明朝中期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明史》評價朱見深的功績為“仁宣之治于斯復見?!?/strong>
如何理解“仁宣之治于斯復見”這句話呢?明朝歷史上繼永樂盛世之后的第二個盛世時期——仁宣之治在明憲宗時期得以重現于天下。換句話說,明憲宗一手終結了其父親明英宗的諸多弊政,勵精圖治,讓明朝重新走向強大。其功績讓清朝都對其予以高度評價。
那么,明憲宗的貢獻到底體現在哪里呢?
上圖_ 朱見深(1447年—1487年),即明憲宗
明英宗留下的爛攤子
提到明憲宗,就不得不提到其父親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是一位頗具爭議的帝王,其在位早期,依靠“三楊”和張太后的幫助還能勉強維持仁宣之治的成果。但隨著三楊和張太后陸續去世和離開政壇,明英宗就開始放飛自我,重用宦官王振亂政了。在明英宗的支持下,王振一手遮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最終,明英宗愚蠢的北伐蒙古行動釀成了明朝歷史上險些亡國的災難——土木堡之變。
上圖_ 土木堡之變 過程
土木堡之變后,明代宗朱祁鈺登基,在于謙的指揮下力挽狂瀾保衛首都。但由于朱祁鎮回京后被軟禁多年,非常痛恨于謙,在奪門之變爆發,朱祁鎮奪回皇位后,朱祁鎮就展開了政治上的瘋狂報復:殺害于謙等有功之臣,紀念禍國殃民的王振。雖然明英宗在復辟后有一些悔改的舉動,比如粉碎曹吉祥和石亨的叛亂,在處理政務方面比正統年間更加勤奮,還善于聽取大臣的建議。但這些改正對于明英宗犯下的“大過”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朱祁鎮的天順時期留給其兒子朱見深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明朝:
政治上,力挽狂瀾拯救明朝的于謙被冤殺,在位8年,為明朝做出巨大貢獻的景泰帝被徹底否定。朝廷上下,黑白顛倒,明帝國似乎到了亡國的邊緣。在國內局勢上,荊襄流民問題愈演愈烈,一度威脅明朝統治。在軍事上,蒙古對北方邊防的威脅越來越大,有隨時攻入北京的可能。
上圖_ 朱祁鎮(1427—1464),即明英宗
朱見深的力挽狂瀾
公元1464年,朱祁鎮駕崩,太子朱見深登基。滿朝文武都把期望的目光瞄準了這位新登基的年輕帝王。而朱見深也沒有讓滿朝文武失望,其登基后就把明英宗時期的弊政一掃而空,在政治上展開了一系列撥亂反正的工作:
首先,朱見深順應民心,對于謙冤案予以徹底平反。
朱見深給于謙冤案下詔書說: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歷事先朝,茂著勞績。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而“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這句話就已經給于謙以高度的評價。
除了于謙冤案的平反,朱見深還深入景泰帝政治禁區。雖然景泰帝曾一度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但朱見深深知景泰帝對明朝做出的貢獻,登基后就恢復了景泰帝的帝號,還給景泰帝謚號,重修其陵寢。朱見深在政治上的撥亂反正,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交口稱贊,明帝國政局在朱見深的親自帶領下步入了正軌。換句話說,明帝國在明英宗時期因殺害于謙引發的離散人心被朱見深重新凝聚了起來,朱見深讓大明帝國起死回生。
上圖_ 于謙側身像
其次,朱見深任用賢良大臣,李賢為明英宗后期的內閣首輔,能力較強,朱見深繼續任用。彭時、商輅等大臣,朱見深都予以重用。
在國內局勢上,朱見深任用大臣原杰安撫了荊州襄陽地區的流民,設置鄖陽府對當地民眾實施有效統治,初步解決了困擾明帝國多年的荊襄流民問題。
在軍事上,明憲宗采取積極措施,對女真和蒙古展開了主動出擊。
土木堡大捷發生后,蒙古對明帝國北方的邊患始終沒有得到根除,蒙古軍隊依托河套地區不斷地襲擾陜西、山西一帶,從側方威脅明帝國首都北京。為了解決蒙古的威脅,明憲宗命令王越在河套附近地區駐軍防守,抵抗蒙古韃靼軍的進攻。
上圖_ 明時期 韃靼 瓦刺 地圖
1473年,韃靼軍在今天的寧夏和陜北一帶地區大肆劫掠。王越決定,率領明軍4600人從榆林紅兒山直接進攻韃靼軍的老巢紅鹽池。
經過激戰,明軍斬首韃靼軍隊350多人,繳獲大量駝馬牛羊,明軍還搗毀了紅鹽池的帳篷,房舍,最后撤軍。紅鹽池大捷的戰果雖然不大,但一舉改變了土木堡之變后明軍對抗蒙古的被動防御局面,明軍以實際行動保衛了邊境的安寧。
到了1480年,明軍又在王越的指揮下取得了威寧海子大捷。1480年農歷二月,風雪交加,21000名明軍官兵出山西大同東北地區,在今天的烏蘭察布境內黃旗海(當時叫威寧海子)斬首韃靼軍隊430多人?;钭巾^靼軍士兵170多人。明帝國對蒙古韃靼自土木堡大捷之后的悲觀情緒一掃而空。
除了打敗蒙古,明憲宗還讓明軍主動出擊進攻女真。明英宗時期,由于東北地區邊防敗壞,女真趁亂騷擾明朝東北地區。1467年,明憲宗下令明軍對女真老巢展開主動反擊戰,史稱為“成化犁庭”。在明軍5萬人的打擊下,女真軍隊被斬首630多人,活捉240多人。此戰讓明朝東北邊境安生了100多年。女真首領李滿柱、董山都死于亂軍之中。
上圖_ 女真人
在經濟上,明憲宗勤政愛民。哪個地方發生災害,明憲宗都會讓戶部主動賑災。其在位23年就免掉老百姓數千萬石的賦稅。除了打開官倉救災,明憲宗還拿出自己的私人“帑金”救災,明憲宗的愛民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經過23年的勵精圖治,明朝從英宗時期的衰敗中迅速走出。明憲宗留給其兒子明孝宗一個國內局勢穩定,百姓生活安逸的良好局面,為“弘治中興”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明憲宗親手消除明英宗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眾多負面影響這件事就能看出,明憲宗是明帝國中期的中興之主,他對于明朝從英宗后期的“大亂”走向明孝宗時期的“弘治中興”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
〔1〕《明憲宗實錄》《明史》
〔2〕《成化皇帝大傳》 方志遠 中國社會出版社
〔3〕《戰爭事典23》 《突襲紅鹽池》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