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在“4·13”重要講話7周年、海南建省辦特區37周年之際,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承辦的“打造對外開放重要門戶——作為國家戰略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研討會在中改院學術交流中心舉辦。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就“以更高水平開放打造國家重要開放門戶”為題發致辭演講。他認為,適應我國高水平開放的戰略需求,充分利用海南的地緣優勢,以更高水平開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是中央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戰略目標,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是海南的歷史責任。他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是打造重要開放門戶的實質性舉措,并將在服務我國反制美國貿易戰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特殊作用。”
如何發揮重要角色和特殊作用?遲福林認為,以打造國家重要開放門戶為戰略目標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加快推進核心政策落地,增強國內國際關于我國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促進自由貿易的信心;要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揮海南在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要率先實施面向東盟等重點區域的單邊開放,使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為中國與RCEP市場的重要交匯點;要主動對接CPTPP等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中央一再強調,要加快、加緊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遲福林認為,“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的核心,其中“零關稅”居“核心政策”的首位。“零關稅”不簡單是一個關稅水平問題,更是一項特殊的制度安排,即“境內關外”的單獨關稅區。在這個前提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其它各項政策落地就有了重要條件。這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的首要任務。他為此建議,適應國際經貿格局變化的新挑戰、新需求,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建議適時提前封關,以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更高水平開放,增強各方預期與信心;以有效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我國反制美國貿易戰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4月以來,海南“三大境外消費回流”取得初步成效:離島免稅銷售額累積2100億元,超400款特許藥械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落地,9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獲批,等。遲福林建議,面對高關稅持續壓縮國際市場空間,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要全方位擴大以消費為重點的市場需求;就是要適應國內居民消費結構轉型趨勢,提升國際化服務的供給能力,將更多消費留在國內;就是要通過擴大免簽范圍等舉措,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遲福林在會上建議,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擴大免簽范圍、做大“三大消費回流”市場、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提升國際化綜合水平。
此外,建議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地緣優勢,在“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前提下,支持海南對東盟、中東等重點區域實行全面的單邊開放,使之成為區域自由貿易的重要平臺,成為我國實行單邊開放的最前沿。與此同時,主動對標CPTPP等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加快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積極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重大任務。依托封關運作等有利條件,海南自由貿易港有條件盡快成為我國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今年是我來海南工作生活的第38個年頭。多年來,我一直為海南走向大開放鼓與呼。”遲福林在會議上介紹,3月23日,中改院與世界自由區組織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成立“全球自由區研究院”、合作創設世界自由貿易論壇。雙方計劃于2025年世界自由區組織全球年會開幕式當天合作舉辦首屆世界自由貿易論壇,并正式掛牌成立全球自由區研究院。另外,他建議要全力爭取2026年APEC峰會在海南舉辦,這將為封關運作后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注入重要活力,大大提升海南的國際影響力,彰顯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決心。
研討會針對“合力打造對外開放重要門戶”主題,就“加緊核心政策落地”“封關運作與‘零關稅’制度安排”“打造單邊開放新前沿”“加快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等議題,邀請政府部門、高校智庫、企業家等代表深入研討,提出政策建議,為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本次活動由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協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