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不少北方人被大風困在家里。
從昨天開始,京津冀各地就開始嚴陣以待等風來。
有人用膠帶在玻璃上貼麥字,兼顧抗風科學和“麥克風”的諧音玄學。
愛車如命卻苦于沒車庫的騎手,把摩托車和電動車放倒再綁到樹上,尋求心理安慰。
面對持續飆升的風速,多趟列車停運、北京環球影城也臨時閉園,很多原本計劃好的活動也被迫取消。
北京網友在線吐槽,好不容易搶到的小米工廠參觀機會,結果被大風截胡了。
最近,進廠打卡成了周末熱門活動,年輕人沉迷于去各大工廠參觀。
小米工廠對外開放后,數萬人涌入抽簽系統搶進廠名額;宇樹科技的參觀機會,也被黃牛炒到3000元,仍一票難求。
在攜程、飛豬、馬蜂窩等旅游平臺上,工廠游的路線也成為年輕人新寵。
小紅書的數據更猛,有關“工廠游”的相關筆記超過11萬篇。
相關機構也有預測,2033 年全國工業旅游市場將超過18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 27.4%。
閑人免進的工廠搖身變為網紅景區,工廠游爆火背后有高人。
打工人的周末:
一半在工廠加班,一半在工廠旅游
工廠游初見爆火端倪,源于小米汽車工廠。
去年年底小米汽車工廠開放免費參觀,熱度持續攀升。今年1月,三場參觀活動吸引超8000人次報名,但名額僅60個甚至發展出了二級市場,把免費名額炒到2000元。
面對網友的熱情,雷軍一如既往地聽勸。從3月12日起開啟常態化參觀,一個月能組織50多場。
小米工廠只是個例,近年來工廠游仿佛一夜之間變成旅游景點,大家根據需求開發出了不同的玩法。
從社交平臺來看,工廠游最有性價比的玩法是“城市打卡”。
厭倦了千篇一律的購物中心和人擠人的旅游景點,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打包”工廠游,是周末一日游最好的選擇。
小紅書搜城市+工廠游,能發現很多超級詳細的攻略,比如北京遛娃必去的14個工廠、天津15個工廠合集、深圳十大高科技工廠參觀等。
在北上廣深、天津、杭州、江西等工業發達的地區,很多大廠開放了工廠游。
比如早在 2011 年,紅星二鍋頭就已在北京懷柔建了酒博物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涌入打卡。現在北京參觀打卡小米汽車、百度無人駕駛、三元牛奶廠、京東物流基地等大廠的工業旅游線路,也成了年輕人最潮流的選擇。
很多工廠爆火后,甚至被當作城市地標,比如安徽滁州的元氣森林工廠、杭州的康師傅、晉江的安踏基地等都成為打卡、研學的爆款。
工廠游最酷的玩法是,跟著熱點風口跑。
工廠游從小眾變成年輕人的社交貨幣,離不開近兩年汽車行業的爆火。
大家越關注汽車,汽車制造工廠就越有吸引力。小米汽車工廠開放后,一些在外地中簽的粉絲自費兩三千買機票,專程飛到北京來打卡。
如今開放參觀已經成了車企的標配。蔚來、比亞迪、吉利、小鵬等車企,就連百度自動駕駛等技術提供商,也開放了工廠參觀。
在游客和汽車工廠的雙向奔赴下,很多汽車工廠直接變身4A級景區。蔚來工廠線下接待游客已超13萬人,線上“云游”觀看量更是超過400萬人次。
今年爆火的機器人工廠也是一大風口,去這種高精尖工廠參觀,不僅能真實感受前沿科技還能和機器人合拍,發這樣一個高大上的朋友圈,絕對是社交圈子里的硬通貨。
不管哪種打開方式,隨著大家把工廠游列到周末打卡清單,它也從冷門逐漸變為“頂流”。
連吃帶拿的工廠游,
打爆“窮游”流量密碼
進工廠參觀,并不是近兩年開始的。
工廠游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紀的歐洲,并不面向大眾開放,主要而是作為工業考察的一部分。
2001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提出“工業旅游”概念,鼓勵工廠對外開放,但當時中國的工廠游仍然比較冷門。
畢竟在大家印象中工廠還和機械臂、防塵服、偏遠、枯燥、無趣等刻板印象掛鉤。聽起來冰冷且無趣的工廠,卻成了炙手可熱的旅行地,這背后離不開兩個消費趨勢:
1.“窮鬼經濟”爆火,性價比成最大誘惑
熱衷于省錢的年輕人,捧紅了各種“窮鬼頂流”。
折扣店頂著“窮鬼超市”的標簽,成了年輕人的新寵;3元管飽、9.9元吃撐的“窮鬼餐廳”變身排隊王,連麥當勞、肯德基都要避其鋒芒。
工廠游不僅免門票,還能吃喝玩一條龍,自然成為年輕人的迪士尼平替。
平時打工人出門過周末,隨便吃頓飯或去趟洗浴中心,兩三百根本不夠花,但去工廠過周末,卻能把花費壓縮到極致。
首先,大部分工廠參觀都是免費的,只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即可,就算一些大品牌,也只需要幾十元門票,比如可口可樂工廠,雖然要30元門票,但還贈送一份飲料,性價比拉滿。
去一趟城市周邊的工廠,只需要來回交通費,如果帶孩子自駕,工廠還有免費停車位,比起去商場,光是停車費就怒省七八十塊。
更具性價比是工廠游的體驗。傳統游樂園除了門票很多項目需要單獨付費,但大部分工廠游能把吃喝玩樂都安排明白。
口渴了,元氣森林這種飲料廠有飲料,青島啤酒廠有免費啤酒;逛餓了,吉利、小米等汽車廠會提供午餐和零食,面包廠有現烤的面包;最關鍵的是很多品牌有工廠店,逛完之后除了能領到伴手禮,還能把工廠變成“窮鬼版山姆”,買到低價原廠貨。
這種“連吃帶拿”的模式,精準擊中了年輕人的爽點。
2.越小眾越時尚,差異化成社交貨幣
隨著旅游行業日益發展,很多年輕人厭倦了常見的網紅打卡地標,想要來一場別出心裁的City Walk。
在“體驗經濟”時代,越小眾的景點越時尚。年輕人奔向工廠,除了省錢,差異化的體驗也極具誘惑力。
比如蔚來、小米等智能制造工廠會提供免費的科普教育,講解從零件到整車的生產全過程,還能提供模擬裝配體驗,很容易拿捏男人。
不少工廠都提供個性DIY項目,外面捏個泥人都要一兩百,在工廠里很多復雜的手工都能免費體驗:重慶火鍋底料工坊能親手炒制鍋底;萬事利下沙絲綢工業園能體驗織布;安踏的“982創動空間”能自己設計運動鞋。體驗結束后,游客還能把這些東西帶走收藏。
工廠游的爆火,本質上是一場“窮游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勝利。
工廠變旅游圣地,一場多贏游戲
年輕人參觀工廠省錢解壓兩不誤,品牌也找到了流量密碼。
工廠游爆火之前,“溯源”話題引爆網絡,零食、箱包鞋服、家居用品等品牌工廠,都在流量的裹挾下火爆網絡,也引發更多人跟風入場。
工廠游走紅背后也離不開品牌的助推。
早在小米開放工廠之前,就已經有同行把參觀工廠作為一種獎勵,撬動消費者的錢包。
特斯拉官方發布消息,凡是通過官方置換渠道訂購新車的客戶,就有機會贏得免費參觀上海超級工廠的機會,還報銷往返機票和一晚酒店住宿費,活動推出后帶動特斯拉當月銷量迎來一個小高峰。
工廠參觀還能帶來話題曝光。勁仔在22年舉行的工廠開放日活動,只用了10W包發給參與者們的小魚干,就換來2.5億的曝光量。
表面上邀請消費者進廠參觀費力又費錢,實際為企業帶來了曝光、銷量提升等隱形受益。
有些企業干脆專為游客建一個“工廠景點”。最知名的是日本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園區設計成中世紀的歐式古堡,堪比現實版《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其中門票、體驗都能為企業創收。
中國也有品牌把工廠建成景點,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是中國唯一的4A級汽車景區;小米工廠未來也會成為4A景區;新橋蔚來第二工廠,打破傳統工廠布局,設置了“魔方車輛存取平臺”“飛地智能裝配島”等8大打卡點,直接把工廠當品牌宣傳的渠道。
工廠旅游的火爆,除了消費者和企業的推動,政府的支持也功不可沒。
比如晉江用“體育+工業”的形式,推動工廠游發展。
安踏集團在晉江打造的安踏982創動空間,有品牌博物館、數字化智慧運動館還有互動體驗區,為晉江帶來旅游收入。
無獨有偶,河南桑坡原本只是UGG的代工廠,隨著溯源工廠探店的爆火,桑坡逐漸成為網紅旅游城市。
北京亦莊圍繞工業科技旅游主題,今年推出3條工廠游路線,舉辦了12場開放探館、科技研學等活動;重慶、晉江等地也推動“工業+文旅”融合,將工廠游納入城市經濟新引擎。
工業旅游的爆火揭示了一個真相:在物質過剩的時代,情緒價值才是稀缺資源。年輕人涌入工廠,不僅是為了“薅羊毛”,更是為了尋找新鮮感、求知欲與身份認同。
工廠游的本質,是中國制造業“硬核制造力”轉化為“情緒感染力”的嘗試,對于品牌、城市、游客來說,都是一場多贏游戲。
用戶的情緒價值,永遠是品牌的致富密碼。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