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豁免關稅后,不到48小時,就喊話中國進行談判,中方已亮明談判條件,美方能做到嗎?
截至4月13日,中美之間的關稅較量已經持續11天,相對于美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中美貿易戰,這個時間并不算長,還不到半個月,而美方卻扛不住了。在中方對美加稅至125%后,當地時間4月11日,美方率先服軟,宣布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實行關稅豁免,對4月5號后征收的關稅進行退錢。
隨后在4月13日,美國總統特別任務特使格雷內爾對外表示,特朗普認為與中國進行談判,并找到擺脫貿易對峙局面的出路至關重要。不難看出,特朗普正逐步收縮對華加稅的范圍,電子產品是中國對美出口的重要商品,占據了很大份額,美方實行關稅豁免不排除是一種服軟信號,以換取與中方談判并結束關稅博弈的機會,這對中方來說是一場階段性勝利。
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美的抗壓能力卻天差地別。從市場方面,中國有歐洲、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廣闊的海外市場,離開了美國,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依然有銷路。中國還有14億國民的內需市場,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刺激內需和消費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最近中國零售巨頭集體出手,積極配合國家的“出口轉內銷”戰略,永輝超市、華潤萬家、京東等企業大力上架外貿商品,在此背景下,中國并不擔心出口下降帶來的產品積壓風險。從金融角度,盡管美對華加稅后中國股市有所下跌,但自從國家金融總局、中國央行等“國家隊”下場后,A股震蕩上漲,近日有4900股漲幅明顯。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加稅做法,實際上是給中國送上了“助攻”,助力中國加快經濟轉型,廣泛挖掘國內市場潛力,降低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在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完備的工業體系下,中方的經濟韌性進一步提升,這是中國敢于跟美方奉陪到底的最大底氣。反觀美方,美股、美元指數和美債市場大幅下跌,國內供應鏈迎來嚴重挑戰,美國民眾出現囤貨潮,如果繼續與中國對峙,特朗普不但扭轉不了貿易逆差,還會推高物價、加劇通脹,并在金融市場面臨上萬億美元的巨大損失。
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但中方的談判并不是沒有底線,在4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商務部強調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而不是以施壓、威脅和訛詐等方式與中國打交道。眼下特朗普想談,就必須按照中國的要求,拿出實質性舉措,尊重中方合理關切,以平等方式進行,那么美方能做到嗎?恐怕還要繼續觀察。格雷內爾在表明特朗普的談判意愿后,還表示特朗普“既能對中國施壓,同時又能與中國對話”。對中國來說,接下來不妨靜觀其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