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北京,桃李爭輝。為深化肝病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創新,推動肝病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肝病創新論壇于2025年4月12日在北京成功召開。論壇匯聚全國內外科肝病領域專家,就新型藥物研發和創新生態、倫理審查、病毒性肝炎、肝癌等專題進行分享,并展開討論,會議內容充實,收獲滿滿,現場氣氛熱烈,線上線下相結合,為我國肝病防治事業貢獻了充實的學術新力量。
學術引領,肝病創新再啟航
論壇開場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尤紅教授主持,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邱祥禮副秘書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分別致辭。
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邱祥禮副秘書長發表講話,首先代表主辦方對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肝病防治是一場需要臨床、科技、倫理與人文協同并進的持久戰。呼吁大家齊心協力,為肝病患者的健康福祉,為中國肝病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把人民健康作為優先發展的前列。力求為大家提供優質的公益服務,為實現肝病領域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致歡迎辭,首先為各位專家的如約而至,對學術的支持和追求,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感謝。本次論壇較前3屆,特別增設了倫理審查專題、肝癌專題,并設定了討論環節。并提出:“創新之路雖遠必達,實踐之途雖艱必行”,期待大家攜手并進,共同開創肝病事業新局面,為我國肝病防治事業貢獻自己的真知灼見!
院士領航,齊聚論壇,共話肝病診療
本次論壇特設院士講壇,特別邀請了三位院士就肝炎和肝癌治療作前瞻性報告。該環節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徐小元教授,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魏來教授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院士在“從“只治”到“全治”,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報告中, 探討了乙型肝炎(CHB)治療策略的演變。分析了不同HBV DNA水平下CHB患者的肝硬化和肝癌(HCC)風險,強調了“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動期”患者雖看似低風險,但實際上存在顯著的并發癥風險。報告提倡對所有CHB患者進行治療,即“全治”策略,以加速消除乙型肝炎的公共衛生威脅,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消除乙肝的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院士特別分享了“乙肝的免疫機制及免疫療法”, 報告涵蓋四個方面:肝臟免疫細胞的背景知識;病毒性肝炎與肝臟免疫學的關系;關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兒童及其功能性治愈;并討論未來的展望和合作機會。以高瞻遠矚的視角,旨在深入分析肝臟免疫學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與病毒性肝炎相關的免疫反應和治療策略。
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院士特別分享了“肝癌研究:從基礎到臨床的轉化之路”, 聚焦肝癌研究的三個關鍵領域。強調了肝癌無創檢測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包括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以提高早期檢測的準確性。討論了從基礎研究到靶免化治療新策略的轉化,并探討了新治療靶點的探索與突破,旨在發現和驗證新的治療途徑,以提高肝癌治療的效果。為大家展示了肝癌研究的前沿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
新型藥物研發及倫理審查共同發展,權威專家引領曙光
院士講壇之后,進入學術專題報告環節,新型藥物研發和創新生態專題、倫理審查專題分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崔焱教授主持。
北京協同醫藥醫學創新促進中心( CMAC )李景成理事長首先作“ICH GCP更新對中國肝病創新藥物研發的啟示”報告,旨在提高研發效率,促進創新,并確保臨床試驗的質量和靈活性。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屈浩鵬副局長的報告主題為 “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北京的試點經驗與實施案例分享”, 介紹了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工作,旨在提升審評審批效能,支持創新藥研發。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處白冰調研員以 “倫理互認的中國實踐:北京經驗”為主題報告,介紹了倫理互認的國家政策要求,并展示北京市在政策指導下的工作實踐。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江旻教授的報告主題為 “數字化技術賦能臨床試驗實施管理”,介紹了本中心的工作成果,期待未來數字化技術能為更多醫院、腫瘤及其他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在專題報告后設定了討論環節,首場討論題目為“構建中國創新藥物研發的高效生態:政策支持、技術驅動與實踐探索”,由尤紅教授主持,屈浩鵬副局長、白冰調研員、李景成理事長、江旻教授、馬紅教授幾位專家進行深入討論,幾位專家分別從政策監管方、臨床醫生、臨床研究者、申辦方等不同角度進行思想的碰撞和答疑,在臨床研究的實施、創新藥的發展方向、倫理互認、方案規范化審查及靈活性方面作出了指導建議,期待未來加速新藥研發的進程。
病毒性肝炎診療革新,新藥研發曙光與迷霧并存
接下來為病毒性肝炎專題,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家驥教授、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左維澤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藺淑梅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毛青教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溫志立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劉曉清教授共同主持。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寧琴教授以“慢乙肝臨床治愈策略與航線圖2.0”為課題,內容包括慢乙肝臨床治愈的定義、治療策略、監測與隨訪,以及特殊人群的治療,為助力實現WHO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提供了參考。
復旦大學應天雷教授以“抗乙肝抗體藥物在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應用展望”為課題,介紹了抗乙肝抗體藥物在慢乙肝功能性治愈中的應用前景。強調了三明治療法作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有效策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以“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理念更新”為課題,聚焦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功能性治愈,盡管現有治療功能性治愈率低,但新型療法如RNA干擾、反義寡核苷酸(ASO)、小干擾RNA(siRNA)等正在研究中,顯示出提高治愈率的潛力。賈教授強調,實現功能性治愈對改善CHB患者的長期健康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北京大學感染病研究中心魯鳳民教授分享了“NA治療下低病毒血癥的發生機制及對策建議等話題報告”,強調了識別低病毒血癥(LLV)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避免LLV發生的策略,以降低肝癌風險。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教授展示了 “丁肝發生機制及新藥研發進展”,深入探討了丁型肝炎(HDV)的病理機制、流行現狀及治療新進展。強調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并對未來治療策略進行了展望。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南月敏教授以“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療:邁向全治的最后一公里”為課題,由肝病面臨的現狀及挑戰切入,融合諸多指南及專家共識角度,詳細并深入分析了應該但未實現“Treat all”的疾病及藥物因素。
北京佑安醫院曹振環教授介紹了“肝癌家族史慢乙肝人群肝癌發生風險及治療”,聚焦于慢乙肝患者中具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探討了肝癌發生的風險及治療策略。強調了對高風險人群的積極治療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牛俊奇教授分享了“小核酸藥物研發進展”,介紹了反義核酸(ASO)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機制和最新進展。強調了ASO在降低HBsAg方面的潛力,以及聯合治療策略可能帶來的額外獲益。
星曜坤澤王棟博士以“siRNA和中和抗體為基礎的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探索”為題,介紹了創新藥物研發管線,未來將計劃進一步評估兩種藥物聯合治療慢性HBV感染的潛力,并預計在2024年晚些時候開始組合療法的Ib/IIa期研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謝堯教授介紹了“步步為營:階段性邁向功能性治愈”,聚焦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提出了不同HBeAg狀態患者的治療策略。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將更多患者轉化為優勢人群,從而提高治愈成功率。
專題報告后,在賈繼東教授主持下,以“乙肝新藥研發曙光與迷霧并存,階段式進步”為題,牛俊奇教授、楊積明教授、董婕總監、岳坤總監進行了圓桌討論。就新藥研發面臨的挑戰與困惑、功能性治愈背后的深層機制、對病毒本身的思考及藥物差異化和成功率展開了深入討論,鼓勵各位專家凝心聚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嘗試更多的模型及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
肝癌領域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隨后的“肝癌相關專題”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謝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李冰教授主持。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寧珖圣教授展示了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作用,特別是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TANs)在肝細胞癌(HCC)發展中的作用。為HCC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治療策略。
北京大學國際癌癥研究院鄭春紅教授,以“肝癌T細胞特征解析及臨床應用”為課題,介紹了中國肝癌的主要死亡原因,強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基因突變是肝癌的主要病因,并提出通過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治療肝癌的可能性。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薛瑞棟教授,分享了“空間單細胞解析腫瘤異質性”主題,深入分析了腫瘤異質性在癌癥精準治療中的挑戰,揭示了中性粒細胞在肝癌發展中的潛在作用,為肝癌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方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孫云帆教授以“肝癌轉移復發的時空演進及其臨床意義”為主題,提出了轉移復發是肝癌長期生存的主要障礙,提出了針對不同器官轉移灶的免疫微環境特征差異的治療策略。這些發現對肝癌的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具有重要啟示。
報告結束,在孫云帆教授主持下,以“肝癌免疫治療2.0時代 —— 單細胞與空間多組學驅動下的腫瘤微環境精準解碼與臨床干預”為話題,寧珖圣教授、薛瑞棟教授、鄭春紅教授、應天雷教授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創”和“新”為切入點,解碼肝癌治療的靶向及免疫治療的前沿進展。強調了T細胞在肝癌治療的重要作用,并對中性粒細胞的潛在作用展開了分析與未來展望。分享了T細胞轉化的新療法,及肝癌未來小分子抗體研發和靶點發現,提供了前沿深入的認識與思考。
大會最后,尤紅教授進行了總結,尤紅教授表示,本次肝病創新論壇匯聚了多學科、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充分展現了我國在肝病防治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創新思維。著重指出,要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必須加強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深度融合,加速診療技術的創新,完善相關政策支持體系,打造協同高效的肝病防治新體系。面對肝病防治的艱巨任務,學界、產業界以及政府部門應凝聚共識、攜手共進,將論壇的成果切實轉化為具體行動,共同推動我國肝病防治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會議現場主持集錦
本次會議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艾莎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協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協作組、北京市肝病創新藥臨床試驗聯盟、北京市醫藥健康臨床概念驗證中心學術支持。感謝GSK、特寶生物、勃林格殷格翰、星曜坤澤、森隆藥業、豪森藥業、君圣泰醫藥等企業對第四屆肝病創新論壇的公益支持。
會議剪影
來源:肝病創新
關于本刊About us
■中國首個肝膽病專業雜志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文領軍期刊
■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中國百佳高校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報告》收錄期刊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規范期刊
■ 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ISMTE)會員期刊
■Embase、Scopus等13種國際重要數據庫收錄
■金色開放獲取期刊(Golden OA)
官方網站:lcgdbzz.org
官方微信:lcgdbzz1985
官方郵箱:lcgdb@vip.163.com
投稿咨詢:0431-88782044
審稿咨詢:0431-887835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