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態地位重要,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云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云南生態地位的重要性,為新征程上云南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從熱帶雨林到高山草甸、從廣袤森林到奔騰江河,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生態地位極為關鍵,對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有著重大影響。
近年來,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24年,洱海、滇池等高原湖泊水質持續改善,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向好局面不斷鞏固,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1%,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然而,生態保護工作任重道遠,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還需破解不少深層次體制機制難題。要圍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實際工作,完善制度保障,充分發揮建章立制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生態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制度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著力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政策制度體系。
以創新提升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效能。從實際出發,以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一方面,研發推廣高效的環保技術與設備,助力重點領域污染治理與湖泊環境改善。另一方面,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通過合理規劃與開發,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生態資源向經濟收益的轉化。同時,在傳統產業中融入綠色技術,促進轉型升級,如在農業領域推廣綠色種植、養殖模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護航生態安全。要從發現問題入手,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監測和針對性評估,既要用好常規生態監測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現代化遙感監測手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質量監測網絡,提升生態保護修復監管信息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同時,強化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強化“綠盾”行動,嚴肅查處生態環境破壞行為并嚴格問責,不斷夯實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根基。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是云南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任務。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要以制度保障為基石、以創新實干為動力、以監管護航為支撐,全力守護云南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書寫云南壯麗篇章。
來源 | 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