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奇葩之事引發全網關注。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河北三河市要求,轄區內商鋪招牌不允許使用紅黑藍三色為底色,要求所有商戶必須馬上改色。當地城管也出動人員現場盯辦督辦。
一時間,當街的綠色,成為當地一道頗為吸引眼球的奇觀。
在當地城管部門的催辦督促下,包括蜜雪冰城,好想來這樣的國內知名連鎖品牌也未能幸免,不過,肯德基說他們沒接到通知,看來,洋品牌居然還有這種特權。
眾所周知,顏色本身是中性元素,廣泛用于日常生活。商家采用什么顏色的外飾,完全由其個人愛好決定,只要不違反公序良俗,不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有選擇外飾顏色的自由和權力。
三河當地既無明確的行政指令的書面文件,更未說明強制要求商戶更改顏色的依據,這種行為,雖然說當地商家都無奈服從了城管部門的要求(均為商戶自費改色),但卻引發了全網廣泛的質疑和批判。
有網友說,就算是特朗普胡作非為,他好歹還有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借口,三河當地這種任性作為,連個借口都懶得找,滿大街的除了洋品牌,無差別地一律強制要求改色,甚至連紅十字都成了綠十字,是否也太不把法律法規當回事了?
從法律層面來看,我國的《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都有明文規定,地方政府出臺限制性措施需有上位法授權。若禁令缺乏法律依據,可能面臨程序瑕疵。即使目的正當,手段也需符合最小侵害原則。三河當地全面禁用常見顏色明顯超出必要限度,既未履行聽證程序,也未提供書面文件,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說到底,就是某些人一拍腦袋做出來的決策。而這個拍腦袋的,絕對不可能是城管部門的負責人。
從常理來看,顏色可能被賦予特定群體或思潮的象征意義,但像三河這種簡單禁用的做法,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尤其是紅色底色的招牌,本就符合很多民眾的視覺習慣,三河當地為什么沒有強令把紅旗也改成綠旗?如果讓這個地方的負責人有更大的權力,誰也難保他是否還會做出更出格的事來。
有網友認為,社會治理需更多依賴法治化和精細化手段,不能如此簡單粗暴行政。這話說得比較委婉,實際情況是,當地的負責人公權私化的認知和作派,才是這種奇葩事件的根源。
針對三河這起事件,某媒體發布了一篇評論文章《一紙“色彩禁令”失底色 莫讓權力與傲慢野蠻生長》,文中提到,在當地主管部門在去年年底發布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中,規定廣告牌匾需“色淺、淡雅、明快”,并明確禁止普通商戶使用紅藍兩種底色(國際連鎖品牌可豁免)。而城管部門自說自話,擅自將黑色納入禁用范圍,且未提供任何規范性文件支撐。
從這篇報道中留給人們幾個疑問:紅色怎么了?礙著誰仕途進步了?當地主管部門(三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的這個管理導則究竟有什么法律依據?本地商戶與國際連鎖品牌區別對待,是否存在明顯的歧視?
權力來自于人民而服務于人民,一些地方的官員覺得手里有了點小權,就將公權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胡作非為,肆意妄為,結果引發輿論一邊倒地指責與批判,這種搬石砸腳的行為,近年來并不少見,如山西某地“破門亮燈”事件中,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真的無法想象,這些官員傲慢的底氣從何而來?!
不客氣地說,這些年來,我們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不斷消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正是來源于這樣任性妄為的大大小小的官員。目前,當地紀委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期待一個能讓民眾滿意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