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這波“關稅白刃戰”已經到了刀刀見血、招招搏命的地步。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出現“搖搖欲墜”極為不穩的情況,稍有不慎美經濟或將“崩盤”。
面對如此局面,特朗普最賴以信任的軍師納瓦羅,終于站出來了。
不僅挑明了他的“最終目的”, 還告訴大家:美國還沒輸了,他們還有三張底牌!
只不過,特朗普的臉色并沒有變得好看起來。
因為,中國下手之狠,招招奔著美國的“七寸要害”而來。
美國藏匿起來的3張底牌到底是什么?中國的反擊為何讓美國也感到棘手,有種難以招架之感?
美經濟“扛不住”了?
4月7日,美債市場出現了極為“熱鬧的場景”,因為不少投資者突然聽到“風聲”,說是中方或在今后一步步地全面拋空手里的美債。
從10年期再到30年期的美債,開始出現爭搶“拋售”的小高潮,導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竟在當下詭譎、多變的美金融市場出現了不降反升的一幕。
這意味著特朗普在面對即將到期的9.2萬億美元時,不僅要付出更高的利息,而且不得不考慮繼續“借新債、還舊債”。
他想要通過關稅來縮減美國債務的打算,恐怕也要落空了。
對此,美國財長斯科特·貝森特此前還自信滿滿地表示,額外關稅帶來的收益有益于縮減美國當下所面臨的債務困境。
但如今他的話鋒開始變了,他表示美國還是得提高債務上限,從而解決未來兩年不得不面對的債務困擾。
這一刻,中方的強硬,以及大概率拋售美債所帶來的“情緒外溢”,正在讓美國頭疼不已。
如果中方月月拋美債,恐怕美國經濟的“身子骨”是真的吃不消。
對于我們而言,只需要繼續讓外界相信,中國會“拋售美債”,拋多少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會經常拋、有事沒事的拋、而且一直在拋。
這就夠讓特朗普政府在債務上“喝一壺”,就算喝不醉,也能讓他們感到“難受”。
然而,這還不是“最狠的”。
中方如你所愿地“晾著你”。
特朗普不是“霸氣外泄”,揚言中方若不能率先撤銷對美國的關稅,就別想與美國和談嗎?
好極了!中方“如你所愿”。
世貿組織在4月10日的官網上,發布了一份“會議聲明”。
該組織總干事在聲明中提到,中美之間這種“你一刀,我一刀的互捅”,會導致中美貿易總量直接“斬到腳脖子”,預計只剩下20%,甚至可能都不到20%。
按照去年雙方的貿易規模,咱們姑且以20%計算。
結果就是去年有5246.56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滿足了美國企業、民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按照如今這種“互毆”架勢估算,今年流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很可能不足1050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市場突然“空出”了近4197億美元的商品以及原材料的缺口。
更重要的是這么大的“缺口”并不完全是商品,里邊還包含著大量的有關美國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
換句話說,因為對華關稅帶來的4197億美元的“貿易缺口”,撬動的不僅是美國市場上商品的短缺,更會撬動生產資料的短缺,而生產資料缺錢將直接影響產能,從而進一步造成美國市場商品短缺、物價節節攀升。
當物價攀升之后,又會帶動美國通脹率“一飛沖天”。
屆時,美國經濟只會發出痛苦的呻吟,而特朗普憑借強搶關稅帶來的那些“甜頭”,根本就彌補不了自身的損失,而且還會動搖特朗普以及共和黨的選民根基,讓更多美國人、美國的選民對特朗普以及共和黨感到不滿。
為什么不滿?
因為物價漲得太高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讓中國廉價的商品。
這就又回到了“老問題”上,美國得把關稅降下來,中國商品才能回歸。
如今的情況卻是特朗普尷尬的發現,自己將狠話說得太滿了,那句“不撤銷關稅就不談判”直接把美國架到了“火上烤”。
結果,中方竟然擺出了一副:“隨你便,我們奉陪到底”。
這反而給特朗普整得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圓場了”。
如今,擺在特朗普面前的困境是美國國內現存的中國商品“庫存”恐怕堅持不了幾個月。到時候,如此龐大的商品與生產原材料“缺口”,他又該如何填補?
看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理解特朗普為何要延期90天,才會恢復對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加征額外關稅。
不是特朗普為了拉攏他們,更不是特朗普“良知被喚醒”,而是美國在缺少了中國商品與生產資料、原材料之后,沒辦法再去拒絕其他國家產品與原材料進入美國。
所以,這招“晾著你”夠狠吧?
但若論玩謀略,這才哪到哪?
于是,中國又出第三招“我擋槍,你們受益”,不求快勝,只求“拖死你”。
中方敢于“往死里”加稅
4月10日,美國把關稅提高到145%,一副:“我疼死你,你服不服,服不服,快說服不服”。
4月12日,中方的一招反擊對美關稅125%。
低你20%是我們的態度,但這個情況下,雙方貿易進“擺停了”所以數字不重要,態度到位就行了。
按理說,84%的關稅足以攔下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
為何還要多此一舉,把關稅提高到125%?
這是以“加稅”的方式告訴其他國家,這場“關稅搏命”,中方會擋在所有國家面前,扛住來自美國的極限施壓。
所以,“你們談判的時候,不用對美國過分的卑躬屈膝,更不需要早早的認輸、妥協,而是完全可以一邊談判,一邊拖延,坐等美國自己扛不住、松口為止。”
更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元首會在4月14日、15日訪問越南,隨后緊跟著會訪問馬來西亞、柬埔寨,這是在穩住越南等國,從而穩住東盟。
同時,歐盟與中國圍繞電動汽車價格展開了談判,而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夫在4月10日、11日訪華,推動中歐關系的改善。
套用游戲里的經典臺詞:“穩住!我們能贏!”
同時,4月11日,據 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稱,中國對稀土金屬的“出口卡脖子”,直接影響到了美國最新型號F-47戰機的生產。
這一刻,被特朗普夸成“一朵花”,與F-22戰機相比更是青出于藍勝于藍的F-47戰機實驗版本想要實現量產,短期內怕是做不到了。
那么,美國藏起來的“后手”,那三張底牌又是什么呢?
美國用來掀桌子的“3張底牌”
第一張底牌,美國揚言要將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摘牌”。
4月11日,一名叫做查爾斯·加斯帕里諾的福克斯記者突然爆料稱,他從知情人那里得到消息,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采取一種更極端的方式,向中國施壓,那就是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
此前,美國財長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第二張底牌,也是作為特朗普“軍師”納瓦羅親自主導這場“關稅戰”的真正用意之一,那便是以“關稅”逼迫其他國家對華“出手”。
4月11日,據路透社通過知情人士和美國政府內部草案爆料稱,越南已經承諾美國,不僅會加強中國商品的進出口管控,而且還會收緊貿易政策。
同樣還是4月11日,據《澳大利亞人報》爆料稱,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承諾美國,他們會想辦法從中企嵐橋集團手中,將達爾文港收回。
第三張底牌,針對包括人民幣匯率在內的“金融制裁”。
更直白一點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攬子”貨幣當中,唯有人民幣不是“西方陣營”貨幣。
所以,未來不排除發動更猛烈的“金融戰”,對人民幣匯率、股市、債券等進行“圍剿”。
然而,這一切幕后推手,正是納瓦羅。
他不僅一手促成了7年前的中美貿易戰,而且他還是這場“關稅之戰”的主導者。
至于為何要這樣,因為他想要“終止全球化”,并壓服中國這個“挑戰者”,從而重塑一個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新生態系統”,這就是他的最終目的,并在特朗普這里得到了賞識。+
所以,“關稅之戰”或許僅僅是開始,而中國也早就認清這一點。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明白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爭”,唯有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