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5年7月的一天,又一位開國將軍離我們而去,一份訃告第一時間送到張震將軍手中,開國上將陳士榘將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張震看著手上的訃告,悲從心來,這是他的老首長、老大哥。
更是華野連他在內另一位老首長,他來到告別儀式上,看著陳上將的遺體,哭著送別他,同時喃喃自語道:“今天,我送走了華野最后一位老首長,等我離世的時候,華野內部還有誰能來送送我?”
張震將軍的思緒被拉回到戰爭時期。作為華野的一員,他率領華野各縱隊在戰場上與國軍拼殺,為新中國成立奠定基礎。回想起幾位老首長在世時,他十分懷念當時的場景。
一、粟司令的知己張震同志
解放戰爭時期,陳老總因有要事被調去軍區管理,陳士榘將軍作為參謀長輔助粟司令。可這位老革命家更擅長帶領炮兵縱隊打仗,本身性格突出,與粟司令共事時,未能很好地履行參謀長職責。
為此粟司令將此事上報,毛主席思來想去,要調譚震林同志來輔助粟司令,可此時對方被公務牽絆無法離開,一直未能到任,最后張震同志卻在機緣巧合下來到粟司令身邊。
張震十分崇拜粟裕這位全軍統帥,將他視為自己的榜樣。兩人一見如故,商討戰事時,粟裕仿佛遇見了知己,將心中想法和盤托出,張震認真聆聽并提出補充意見。
最后,粟司令電報毛主席,點名留下張震當自己的參謀長,協助自己與國軍對戰。這次越級提拔讓張震感覺肩上擔子很重。他為大部隊作戰出謀劃策,當粟司令頭疼的毛病犯了之后,他會接過指揮重任。
張震的能力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出色。在指揮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時,面對一心想要逃離我軍圍剿的黃百韜兵團,粟司令帶領部隊窮追不舍,是張震及時找到國軍起義部隊。
當時勸對方起義,之后更是帶領部隊橫穿國軍腹地,成功攔截黃百韜兵團,配合其他縱隊殲滅敵人,取得小淮海戰役的勝利。劉帥帶領中野攻打宿縣,將戰役規模擴大到最大。
陳士榘將軍被調往自己最喜歡的前線,帶領麾下部隊屢立戰功。毛主席的安排可謂充分發揮每一位將領的能力。張震與陳士榘早就相識。
1924年,孫先生還在世,他一手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為我黨的發展創造了機會。那時,張震和陳士榘都已參加大革命,但聲名不顯,彼此并不認識。
可隨著中山艦時間爆發,我黨的開始陷入困境,面對老蔣的針對和國軍和地方軍的圍剿,黨中央在這個危難時刻選擇發動一場武裝起義,來改變現有的局面。
兩人都沒有趕上南昌起義這次重大行動,陳士榘是因為要參加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作為隊伍中重要的一員,他做出自己的貢獻,負責保護幾位總指揮的生命安全。
而張震則是因為年齡較小的原因,還沒參加革命,錯過這次機會,他參加革命還是因為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他一開始加入到紅五軍團,跟敵人戰斗,每次都是帶隊沖鋒,多次受傷,闖出不小的威名。
隨著彭總帶領隊伍上了井岡山,張震才出此和陳士榘同志相識,兩人此后并肩作戰,互相都救過對方的性命,十分珍惜這段戰友情,當時部隊整編之后,開始篩選黨員干部,陳士榘因為資歷問題成功當選。
可張震因為資歷較淺遺憾落選,陳士榘得知此事后還來安慰他:“一時落選不要氣餒,把目光放長遠了,你多經歷點戰爭,思想各個方面變得更成熟,有資格入黨了,我親自當你的入黨介紹人”。
有了兄長的鼓勵,張震重拾信心,認真的投入到訓練之中,他一邊訓練,一邊學習文化,提升自己的革命思想,多次參加戰斗,磨練自己的思想和戰斗機巧,最終成功獲得入黨資格。
令人惋惜的是,當時戰事吃緊,陳士榘因為工作安排,被調往紅一方面軍,沒有成為他的入黨介紹人,此后的日子里,張震堅定自己的革命信念,努力跟黨走,長征路上,戰斗和生存環境都十分艱苦。
每次沖鋒在前,也讓他多次負傷,直羅鎮跟敵人作戰時,被敵人擊中,傷勢非常嚴重,幸好醫生技術過硬,成功將他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
陳士榘再次跟張震在同一個隊伍中,得知他戰斗時差點犧牲,怒斥道:“打仗不能光靠玩命沖鋒,要講究戰略戰術,以后你跟在我身邊多看多學習如何打仗”。
二、抗戰時期并肩作戰
隨著東北軍群龍無首,全面抗戰局面也被打開了,國共雖然在短時間內達成了第二次合作,但面對持續進犯的日軍,戰士們一點也不敢松懈,紅軍部隊接受改編后成了八路軍和新四軍兩支隊伍。
此時陳士榘被派到115師下轄的343旅出任參謀長這一重要職務,張震則被派往新四軍中任職,同樣也是參謀長不過是團參謀長,一時的差距沒有讓他泄氣,而是開始努力追趕陳大哥的腳步。
他帶領游擊隊的戰士們在南方地區跟敵人作戰,多次立功,建立豫皖蘇抗日根據地時立下大功,戰斗期間他也積累大量經驗,當地還有國軍在堅守,壓力稍微小一點,隨著日軍持續針對我軍。
華北地區人手緊缺,張震接到調令回到八路軍總部,出任四縱參謀長,他戰斗起來依舊保持著帶頭沖鋒的習慣,多次撕碎日軍的防線,一次戰斗時,面對日軍一個大隊,他成功將敵人引進伏擊圈,一戰殲敵上千人,還意外擊落一架敵機成了我軍神話。
三、張震送別五位華野首長
解放戰爭時期,張震因為戰斗經驗有些不足,無法指揮大兵團作戰,所以被派到許世友麾下輔助他征戰四方,孟良崮戰役中他輔助許司令,共同指揮戰士們,打仗時偽裝成后繼無力的樣子。
牽絆住渴望立功的張靈甫,拖延到其他縱隊到達指定位置,完成合圍任務,讓對方插翅難飛,最終各縱隊各司其職,九縱負責主攻任務,成功殲滅整編74師,一戰士在戰場上擊斃張靈甫,獲得戰役勝利。
此后他參加大大小小戰役,積累經驗,一次工作調動,他來到華野司令部跟粟司令商談戰事,這一次兩人相談甚歡,也讓粟裕認識到麾下還有這樣一位出色的參謀長。
譚震林遲遲不能來,他一人肩挑好幾項職務,十分辛苦,為此向毛主席打報告調來張震。
他初接到消息還很抗拒,認為自己搶了陳士榘的職位,等二人通過電話后,才知道這中間也有陳士榘對他的舉薦,來到華野之后,他一邊專心工作,一邊擔心粟司令的身體健康,為了戰爭能取得勝利。
粟司令時常為了戰爭熬夜,最嚴重的時候幾天幾夜不睡,攻打孟良崮時會熬夜,攻打碾莊地區更是如此,黃百韜可是一塊硬骨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翻車,最后粟司令更是因為長時間指揮累得昏了過去。
華野有五位老首長,大家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授銜排在首位當然是我們的陳毅元帥,被戰士們親切的尊稱為“老總”,他是軍中的老資格,新四軍的頂梁柱,能壓得住軍中所有干部。
粟司令執掌華野會出現麾下干部以下犯上的情況,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馬找來陳老總,讓他前去給粟司令鎮場子,這才有了陳粟不分離的典故。
有陳老總在,粟司令能安心指揮,不被瑣事牽絆,陳帥去世最早,最令人惋惜,1972年因癌癥,71歲那一年離開我們,致敬陳帥。
第二位就是張震將軍非常欽佩的粟裕大將,身為軍中戰神,他的指揮能力完全是從戰爭時期一點一點磨練出來的,也有毛主席的言傳身教,紅軍時期貼身保護毛主席,多次受傷。
南方游擊隊時期一人帶領麾下戰士殺出重圍,立下大功,他是華野第三位病逝的老首長,于1984年病逝。
他腦袋里的彈片對他的健康產生非常大影響,77歲那一年因病去世,愿天堂沒有病痛折磨,他缺席了很多戰爭,若能參加抗美援朝,粟大將有可能晉升為粟元帥。
第三位當然是老資格的譚震林同志,他是華野的大管家,說話心直口快,對事不對人,更是一個老革命家,工作能力強,可惜沒有參加授銜儀式。
建國后,他按照黨的指令轉入地方工作,要不然高低也是大將,譚老為黨和國家奉獻一生,1983年,老將軍81歲,在北京去世,他是華野第二位病逝的老首長。
第四位唐亮上將,很多人或許沒聽過他的名字和戰爭事跡,實際上他主要負責華野的政治工作,戰前曾喊出十個字的口號振奮人心,那就是“打進濟南城,活捉王耀武”,他關心華野戰士,深入基層做工作。
入駐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前對戰士進行思想教育,堅守黨的規章制度,避免犯錯,更不能嚇到城內百姓,華野有一支響當當的連隊“南京路上的好八連”,就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是我軍部隊中模范連隊。
唐將軍于1986年11月病逝,同樣是因為繁忙的工作,留下病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第五位就是他最后送別的老首長陳士榘上將,戰爭時期沖鋒在前,有勇有謀,他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抗戰時期多次摧毀日軍的陰謀,解放戰爭時期,帶隊支援中野殲滅黃維兵團,立下戰功。
他是一員戰將,血染沙場是他最向往事情,建國后,他甘愿隱姓埋名,為建造大國利器打地基,同時保駕護航,深藏功與名,在86歲那一年病逝,離開他守護一生的黨和人民。
張震送別最后一位老首長,心底萬分不舍,他不知道后面,華野部隊中還有誰能送他一程,但他此后堅持為華野做貢獻,還聯合其他干部為粟裕同志正名,洗刷身上的冤屈,了斷自己一樁心事。
結語
他是華野老首長中活的最久的一位老將軍,熬過千禧年,最終在2015年離開人世,享年101歲,致敬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的老革命家,是他們讓我們過上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