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會游泳男子,跳進了河里,因為“朋友”一句無法反駁的“慫恿”!
11號那天,湖北仙臺有倆男子在河邊比試膽量,其中一個沖著另一個喊著:“是個男人就跳,跳不跳?不跳是狗,不跳是孫子!”
另一個一邊回應,一邊脫了衣服就跳進河里,可他不會游泳,在河里胡亂撲騰著。“反正我不救你,”他同伴說。
一岸邊經過的女子,看著男子漸漸沉入水中發出驚呼,此時同伴才慌了神,找來游泳圈施救,但為時已晚,水面沒了動靜。
有人說他是被“激將”死的,有人說他是被自己蠢死的,都沒錯,但沒說到點子上。
當時那個場景,大伙可以情景代入一下:假如有人對你說出那句“是男人就跳、不跳是孫子”,而你也不會游泳,你會跳嗎?
面對這種“激將”,你可能也覺得難以反駁,會認為似乎只有跳下去才能“證明”自己是真男人。不跳會被人看扁,是慫了,沒種。
那一刻腦子充血的你,需要冷靜一下,想想這三個問題:
自己是不是男人,為啥需要用這種方式證明?
自己為什么要向別人證明自己是男人,自己有種?
向別人證明以后,對自己有啥好處?
這幾個問題,就是關鍵中的關鍵,是你在遇到“被激將”“被裹挾”時必須進行的反向思考。
自己是不是男人,這原本是不需要證明的東西,即使能夠證明也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身份證、生理特征、外貌聲音等。因此,他人目的肯定不是讓你“證明性別”。
其二,自己是不是男人,有沒有種(膽量),自己最清楚,你有沒有必要去證明給別人看?別人又為啥要你證明?背后是何用意?
假如你費勁巴拉地向別人證明了,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還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抑或是堵住別人的口?
反向思考過這幾個問題后,你會發現,那個“激將”你,想要讓你做出證明的人,不過是故意找一個看似讓你無法反駁的借口,要你難堪,從你身上獲得某種優越感、滿足感。
因此,即便你“跳了”“做了”,向他證明之后,你覺得他就能發自內心地認可你嗎?真正認可你的人,會將你置于很難堪的處境嗎?
而你之所以被激怒、中招,表面上是愛面子、不想被朋友看扁。
可本質上,那是咱中國人千年以來,一種并沒有什么實質意義的“社會信用游戲”罷了。
《論語》里子貢問政,孔子曰“民無信不立”。這里的“信”字,經過千百年的演化,成了朋友打賭“做不到我是小狗”,酒桌上“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生意場上“簽不下這單我當場辭職”。
大家似乎都忘記了面子游戲的潛規則:上桌容易下桌難。
有一溫州老板,年輕時靠著“敢賭”發了家。圈里流傳“沒有老周不敢接的單”。2000年時,沒人敢接俄羅斯皮草訂單,但大家都想有人能來蹚蹚道,于是在酒桌上慫恿老周“你要是不敢接,那我們更沒膽量”,在數人的“激將”之下,老周“下了水”。
結果遇上盧布暴跌血虧300萬。2015年股市熔斷前,幾個投資人用“周總這次怕是要栽”激他加杠桿,又賠了2套別墅錢。
把面子當作立世之本,被面子傷得人財兩空,空留面子卻填不飽肚子。
聰明人把面子當工具,蠢貨把面子當信仰。
2022年牛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人在被挑釁時,前額葉皮層(理性決策區)血流量下降40%,而杏仁核(情緒中樞)活躍度飆升200%。
這解釋了為啥平日里很慫的人,酒后很容易在別人的“激將”“慫恿”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敢去搭訕陌生的美女。
2021年廣州有個類似的案例,KTV里有人激朋友“喝光桌子上這些酒,我們就認你當大哥”,結果對方酒精中毒進了ICU,法院判決激將者承擔15%責任,理由是“危險行為間接促成者”。
當時社媒上輿論的評論更值得玩味:70后認為“自己作死自己扛”,80后在糾結“這樣的朋友該不該交”,90后說得最直接“在場都有罪,殺人未遂罪”。
這些不同年齡看法背后,是責任觀的改變,是人們變得越來越清醒的信號。
老一輩相信“個人選擇,個人負責”,年輕人更在意“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規避”。
被面子裹挾,究竟是自作自受,還是別人有意作惡?
我傾向于兩者都有,但可悲的是,很多人看了很多“熱鬧”,卻學不到教訓。
2018年重慶男子賭氣跳江,圍觀民眾里,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卻在起哄“不敢跳就下來,別耽誤大伙時間”“是男人就跳下去”。
2021年驢友群“不敢爬野山就退群”的激將話術,導致北京房山驢友墜崖而亡。
如果你也是個愛面子的人,請你想一下,你所珍視的面子,能給你帶來什么?
多數情況之下,不就是所謂的“看得起”“倍兒有面”,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除此以外,還能有啥呢?
激將,本就是一種充滿“利用”意味的策略。所以,在面對別人“激將”之時,你要明白他用意中的“惡”,之后用這三招進行破解:
1.抽根煙
當你意識到別人正對你施以“激將法”時,一定不要立即做出回應,不妨把“我特么現在就……”,換成是“等勞資抽根煙再說”。
MIT行為學家丹·艾瑞里做過一個測試:讓憤怒者在15后做出行動,過激行為發生率能減少68%。
當你被“激將”裹挾,為了面子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想法,但卻有所擔憂之時,如果能抽根煙冷靜一下,你就能發現對方的真實意圖,體會到對方滿滿的惡意,自然就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2.把面子當成屁
面子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從嘴巴里說出來的東西,其實最不值錢。
作家劉震云曾說:不要被廉價的言語所支配和感動,畢竟說話不需要什么成本!
你有沒有面子,完全看別人嘴里怎么說。人家三兩句話就“裹著”著你做出了很傻的行為,得到人家幾句不痛不癢的“夸贊”,自認為很有面子。
人家嘴里說著好聽的話,心里卻罵著你特么真傻。
3.學會識人
人這一輩子,真正值得交心的朋友很少,大多是表面功夫做得很足,逢場做戲而已。
哪些人值得交心、哪些人只是互相利用,哪些人只想利用你,你得分得清。
不要看身邊人恭維你的嘴臉,要看他們背后真實的意圖。
好人嘴賤,壞人嘴甜。
有毒的草開著迷人的花,害你的人說著愛你的話。
面子經濟的本質,是拿你的骨頭熬別人的湯。
這種為了面子而活的人,古時候的項羽最具代表性,而劉邦則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這樣的情形千百年來反復上演,重復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的弱點。
只有咱們把“證明自己”的執念,轉化為“保護自己”的智慧,才能結束這樣被“面子”裹挾的局面。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